當前位置: 首頁>> 重慶直轄十週年>> 直轄前大事記
 
重慶“軍轉民”戰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8日   來源:近代以來重慶100件大事要覽


長安福特擴産奠基儀式

    “軍轉民”在國際上是對國防工業實行軍民結合的一種通稱,其實質是將軍事設施轉為民用,將軍工生産能力轉為民用産品生産。

    中國的“軍轉民”是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後提出的。為實現這種轉變,中國政府為國防科技工業制定了“軍民結合”的方針,實施軍轉民。它的核心就是要求國防科技工業由單純為國防服務,轉變為同時為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和國防現代化服務。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軍轉民不僅給中國的軍工企業帶來生機和活力,促進了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而且也為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迅速提高作出了應有貢獻。

    重慶的軍工企業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經過抗日戰爭和“三線建設”的大發展,重慶已成為中國重要的軍工生産城市,軍工基礎雄厚。改革開放以來,重慶“軍轉民”經過20多年的實踐,軍工企業堅持走軍民結合的道路,在為國防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再立新功的同時,也為地方經濟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重慶軍工企業的民品産值已佔到其全部産出的95%,軍工企業的總産值已佔到全市工業産出的26%,在重慶經濟發展中佔據相當的分量,為地方財政收入作出了突出貢獻。如重慶的兵工、船舶、電子等33戶軍工企業,初步建立了重點民品科研開發體系,形成了較強的綜合開發能力,培育了一支具有較強創新意識的科技隊伍,研究了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先後開發了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風力發電減速器、小徑流增壓器、鐵路載貨車等上百種民品。在“軍轉民”過程中,軍工經濟不僅得到長足發展,而且與地方經濟形成了“唇齒相依,骨肉相連”的密切關係,成為葷慶經濟的重要支柱,為重慶經濟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正是由於長安、嘉陵等“軍轉民”企業的成功帶動,重慶汽摩配件行業才得到大力發展,重慶才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基地。目前,重慶生産的汽車佔全國的ll%,生産的摩托車佔全國的30%,生産的摩托車發動機佔全國的一半以上,其中的相當部分,都是“軍轉民”企業生産的。隨著重慶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軍工企業“軍轉民”已成為重慶市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助推器。

    重慶“軍轉民”還帶動了重慶傳統的製造業的發展,解決了大量就業人員,産生了豐厚的稅收利潤,提升了重慶民用工業的技術水平。如今,重慶市民用電子和儀錶、合金材料、特種車輛、光學儀器等産品的技術含金量高,是與“軍轉民”密不可分的。長安、嘉陵、建設、重齒、江增、重鍛等知名企業,在20多年的“軍轉民”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重慶“軍轉民”的主力軍和領頭羊。

    重慶長安集團堪稱“軍轉民”的典範。多年來,長安的改革與發展始終與重慶經濟的改革與發展融合在一起,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長安特色的“以我為主,自主開發”的發展之路。在發展壯大自己的同時,為地方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帶動了一大批重慶地方企業的發展和振興。目前長安上下游産業的工業附加值近250億元。2004年,長安汽車産銷規模超過東風集團和北汽集團,躍居中國汽車企業集團第三位,繼續保持微車行業第一位。

    又如嘉陵集團,于1979年實施“軍轉民”開發生産民品摩托車,走出了一條“以民養軍”的發展之路。20多年來,嘉陵集團累計創利稅近60億元,上交利稅40多億元,産品出口70多個國家和地區,引導和促進了中國摩托車行業的形成和發展,成為中國摩托車行業最具實力和影響的企業。

    再如建設集團經過20多年的“軍轉民”,已形成摩托車及車用空調壓縮機兩大支柱民品,累計實現民品銷售收入330億元,出口創匯3億美元,上繳稅金37億元。重慶船舶工業在“軍轉民”中也曾創造輝煌,于20世紀80時年代中期率先成功開發出“五洲阿裏斯頓電冰箱”、“五洲自行車”等知名産品,並且在鐵路車輛、增壓器、齒輪箱、燃氣表、噴塗機等數十種民品的開發生産方面,具有相當規模,且其中多數産品在同行業處於較高或領先水平。1992年以來,重慶船舶工業累計實現民品産值91億元,為地方經濟作出了貢獻。 (劉富釗 肖霞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