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重慶直轄十週年>> 直轄後大事記
 
重慶環境治理整頓“三大”工程的開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6月18日   來源:近代以來重慶100件大事要覽


北碚污水處理廠

    1997年重慶直轄以來,重慶的環境保護工作受到了中共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市緊緊圍繞“山水園林城市”和“青山綠水”兩大戰略工程,以主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和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為重點,狠抓落實,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實施“藍天工程”,逐步改善大氣環境。重慶是老工業基地,産業結構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重工業為主,且在佈局上過於集中;重慶市主城區位於兩山之間的槽谷地帶,地理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污染物擴散;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且煤的硫和灰分含量都很高;土質以黏土為主,極易産生揚塵。因此,長期以來,重慶主城區大氣污染問題一直較為突出。為改善主城區大氣環境質量,重慶市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從1998年起,重慶市編制並組織實施了《重慶市酸雨控制區二氧化硫污染綜合防治規劃》。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全面禁止使用含鉛汽油,控制尾氣超標機動車上路行使,並先後在全市餐飲、服務業推廣使用清潔燃料。在此基礎上,又相繼實施了主城區“清潔能源工程”、“五管齊下”凈空工程和進一步控制塵污染措施。2005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全面實施主城“藍天行動”,從控制揚塵污染、燃煤及煙(粉)塵污染、控制機動車污染、保護及建設城市生態環境四個方面,採取一系列具體措施,改善主城區的空氣質量。目前,“藍天行動”進展順利,主城區空氣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二是實施“碧水工程”,加強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重慶市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三峽水庫近90%在重慶境內,庫區水環境質量的好壞,不僅制約著庫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著長江中下游的水環境安全。特別是三峽工程蓄水後,由於長江流速減緩,庫區水體的自凈能力減弱,水環境容量減少,對重慶市的水環境保護任務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為確保庫區水質安全,重慶市出臺並實施了《重慶市長江三峽水污染防治條例》、《重慶市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規劃》,修訂了《三峽工程重慶庫區淹沒工礦企業遷建規劃》。以此加強庫區的水環境保護,加快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的建設。在此基礎上,市政府于2005年啟動實施“碧水行動”,從飲用水源保障、城鎮生活污染整治、工業污染防治、農村水源污染防治、船舶污染防治、次級河流綜合整治、環境監控和風險防範、環境監管等方面採取措施,改善全市水環境質量,確保三峽庫區水環境特別是飲用水環境的安全。

    三是實施“生態工程”,不斷改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是1997年重慶成立直轄市時中央交辦給重慶的“四件大事”之一,由於重慶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起步較晚,歷史欠賬較多,生態環境脆弱而敏感。近年來,重慶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國家加大生態建設與保護投入的歷史機遇,加強了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

    通過大力搞好城鄉建設規劃佈局,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示範區、環境保護模範景區和有機食品基地創建活動。建設“長防”、“長治"J2程,實施退耕還林(草),進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積極推進農村能源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建設。2005年,市政府實施“生態行動”。該行動以生態示範區、環境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以及環境優美鄉鎮的創建為重點,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以全面開展生態環境質量監控和評估為突破口,建立生態環境統一監管機制,特別是協調好生態建設與保護之間的關係,促進生態環境狀況持續改善。

    通過實施重慶環境治理整頓的“三大”工程,重慶市的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破壞的趨勢基本得到遏制。2000年以來,主城區空氣質量滿足Ⅱ級天數比例逐年上升(2000-2004年分別為51.1%、56.7%、60.5%、65.2%、66.4%)。三峽庫區蓄水以來,長江、嘉陵江、烏江重慶段27個段面水質總體穩定在II—111類水平,水質較好。重慶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為改善重慶投資環境、提高重慶城市形象、促進重慶經濟與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許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