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醫院接診的因滑冰和滑雪而受傷的患者陸續增多。由於冬季特殊的氣候特點,在選擇鍛鍊方式和鍛鍊方法時要有所注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冬季健身有明顯的季節特點
採訪人:從運動項目和運動方法上,冬季健身與其他季節有哪些不同?
田得祥:現在正是冷的時候,冬季健身跟夏季比有很多不方便。冬天穿的衣服較多,運動起來不太方便,準備活動不充分,關節活動不開,容易在運動中受傷。
冬季的項目與其他季節也不太一樣,現在,滑雪、滑冰很受大家歡迎,一到週末好多人就跑到滑雪場去。每年我們接收的因滑雪受傷的病人很多,因為北京人滑雪不怎麼樣,不像東北,人們從小就滑,基本動作都對,北京地區一般要二三十歲才接觸到滑雪而且不是經常滑,一個星期去一次就不錯了。這樣一是技術不熟練,二是學得比較晚,就容易受傷。
採訪人:冰雪運動哪些部位容易受傷?在冰雪運動項目中應該注意什麼?
田得祥:滑冰容易崴腳,因為冰鞋加上冰刀比較高,容易傷到腳踝。踝關節韌帶容易受傷,滑雪膝關節容易受傷。手腕也是滑冰、滑雪時容易受傷的部位,人在摔倒時,會很習慣地用手撐地,腕部就很容易骨折。因此,摔倒時要講究方法,滾一下不要緊,別用手撐地。老人最怕側摔,就是髖關節著地,容易造成骨折。
滑雪板比較大,要求兩條腿平行,稍微控制不住,身體一歪,就崴了腳或膝關節受傷。韌帶也容易拉傷,兩腿往外一撇,膝關節韌帶就容易撕裂、扭傷。其中,撕裂得比較多,甚至兩條韌帶,內側副韌帶加上交叉韌帶。因此,滑雪一定要聽教練的,別操之過急,自己放單飛,就容易出事了。要先把基本動作掌握了,再慢慢滑。另外,如果喜歡滑雪就要經常去,別一個月去一趟,動作還沒掌握就又忘了。
年歲大的不合適做冰雪運動,尤其是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因為五十歲以上有骨質疏鬆,通俗地講就是骨質比較脆,容易骨折,尤其是大腿骨上邊的,叫股骨頸,骨折後不容易好。因此,老年人要慎重選擇滑冰滑雪這樣的運動項目。對於年輕人來説,摔一下問題不大,但一定要掌握基本技術再滑快,如果技術不熟練滑太快容易出事。
採訪人:對一般人群來説,哪些運動項目適宜在冬季進行?
田得祥:球類項目適合的範圍比較廣,如果有興趣,可以選擇球類運動,像室內的乒乓球、羽毛球,室外的籃球、足球,都可以玩一玩。
跑步對任何人來説都適合,除非特別情況。但跑步比較枯燥。年紀大的人跑不動了,可以快走,達到一定的強度,也是鍛鍊的好手段。
像滑雪這類的時尚運動項目有一定地域限制和經濟限制,要去就經常去,偶爾去一次容易受傷。
■冬季運動要注意安全原則
採訪人:一般的冬季健身項目有哪些注意事項?
田得祥:冰雪項目不要扎堆兒,因為你的技術不熟練或對方技術不熟練,有時候你想躲也躲不開,結果就撞上了,所以,有些病人是撞壞的。因此,滑冰、滑雪要找人少的地方。
冬天比較冷,肌肉容易僵,關節活動不開,所以在運動之前最好做好準備活動。俗話説,要讓關節、肌肉熱起來,這樣不容易受傷。如果活動不開,肌肉僵硬、關節不太靈活,運動的時候會協調性不夠。可以在運動之前跑一跑,做做擴胸、伸展運動,出點汗。冬天的準備活動要比夏天更重要,對於防傷很重要,怎麼也得十幾分鐘。你看像劉翔吧,他的準備活動得一兩個小時,他就不會受傷。
另外,衣服不應該穿太多,你沒活動開當然要穿很多衣服,運動的時候就太笨重了。如果活動開了,就感覺不太冷了,把厚衣服脫了,身體輕便了,動作也就靈活了,就不容易受傷了。
運動時還要注意防寒。冬泳之後要立即回暖和房間,穿好衣服,注意關節保暖,否則,冷風長時間吹容易得關節炎。有關節炎、心臟病、慢性病的人就別冬泳了。
許多人熱衷於跑步,長跑對心肺功能的鍛鍊很有好處。但是,冬季地比較硬,地的彈性差,因此,冬天不要跑馬路,馬路鋪的是瀝青,到了冬天跟石板路似的,反作用力很大,對關節、骨頭都有損傷。要是跑應該穿有海綿墊的鞋,有彈性,可以有減震的作用。跑的時候要選擇土路,土路總是有點彈性的,比硬馬路強。經常跑硬路面容易得疲勞性骨膜炎,骨頭受震動之後有反應,慢性傷。專業運動員得骨膜炎的很多,小腿疼,厲害的會産生疲勞骨折。還要注意跑步時的安全,別讓車撞上。
■運動時要量力而行
採訪人:一些人很希望達到專業運動員的水平,因此,對自己要求很嚴格,這樣做是否合適?
田得祥:這兩種人群鍛鍊的目的不同,專業運動員是為了出成績,為國爭光,這是他們的任務;大眾健身是為了增強體質。因為目的不一樣,所以所採取的手段也不一樣。專業運動員要高強度、大運動量,這樣鍛鍊才能使成績有所提高,並且,他們有專業教練的指導。
大眾健身是為了給心肺一定的負擔,逐漸增加它的功能,肌肉更強健、有力,因此,運動的量應該在中等到大之間。年輕人可以大一點,老年人在中等程度就可以了。就拿舉重來説,我能舉120公斤,別今天舉120公斤,明天舉125公斤,一點點往上漲,沒必要。如果説我能舉100公斤的話,那我鍛鍊時舉80公斤就夠了,次數多一點就好了,這對鍛鍊身體是有好處的。
有些技巧性的運動,像體操、花樣滑冰等,動作是有竅門兒的,別看人家翻個跟頭你也翻一個,那樣就容易出大事。就有這樣的例子,有個青少年練舉重,跟人家打賭,能舉60斤,非要舉80斤,結果給壓癱了,脊柱骨折、錯位,神經受到擠壓,就癱了,我就見過好幾個。一個是青少年骨質比較嫩,再一個沒有專業教練指導,告訴你怎麼用勁兒,什麼是正確姿勢。因此,技巧性的運動項目不能盲目追求專業水準。
採訪人:有些人因為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鍛鍊,到週末的時候突擊鍛鍊,這樣有健身作用嗎?
田得祥:這樣做不好。比如説,週末在冰場上泡了半天,到第二天起不來床了,渾身哪兒都疼。這不僅沒有達到鍛鍊健身的目的,反而對心肺、關節等有副作用。因此,應該自己掌握鍛鍊的強度與頻率,要逐漸增加強度,有規律地科學安排,不要有時間就玩命練練,沒時間就算了。
■及時正確地自救可減輕傷痛
採訪人:遭遇運動損傷如何自救?
田得祥:遇到嚴重摔傷,脖子或腰受傷,最好不要動,也不要讓別人搬動,要在脊柱不動的情況下保持原有的姿勢,放在擔架上或木板上送到醫院檢查。免得脊柱已經錯位,但還沒傷到神經,可一亂動,或勉強起來,傷到神經。
其他的骨折要找一塊板兒或一根棍子固定下來,再搬動。因為骨折部位周圍有神經血管,不固定傷骨就亂動,容易刺傷骨折部位的神經血管。
如果是在滑雪或滑冰時出現關節扭傷或肌肉挫傷,可以及時用雪或冰進行冷敷,使血管收縮不再出血,傷處就不腫了。冷敷後再進行包紮,把棉花或海綿壓在傷處,用繃帶包紮上,傷處不腫不出血容易恢復。然後再上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看看有沒有骨折,韌帶斷沒斷,進行專業治療。扭傷後千萬別揉,扭傷後血管破了,再一揉容易傷得更重。
如果關節脫位,可以請人順著軸的方向抻一下,抻不動就別再抻了,復位之後再用冷敷包紮的辦法。
受訪人田得祥: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負責運動創傷的醫療及預防,擔負國家級運動員的創傷防治及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