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風雲二號05星發射成功 氣象服務水平再上臺階>> 我國氣象衛星應用情況
 
風雲衛星全球資料的應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07日 17時59分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一、為境外的軍事活動提供氣象衛星信息和服務。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中國氣象局設立了“利用風雲一號C星資料遙感監測伊拉克地區環境”的專項任務,風雲一號C星切換到海外區域觀測模式(LDPT)對伊拉克地區進行特殊觀測。伊拉克戰爭期間,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連續製作生成了大量伊拉克地區環境監測産品。利用FY-1C星上的LDPT資料處理生成的遙感圖像,清晰地反映出發生在伊拉克的油田大火、油井煙霧以及沙塵暴等監測信息。在此期間,製作了14期伊拉克地區環境監測報告,提供給總參二部、總參氣象局等單位。FY-1C在國防事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為全球主要農作物長勢監測和估産提供支持。風雲一號衛星具有獲取全球資料的能力。過去由於缺乏穩定連續的全球遙感信息源,我國對全球遙感作物長勢監測和估産應用研究工作一直受到很大限制。FY-1C、1D衛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能夠實時獲得全球遙感數據的國家。利用風雲衛星獲取的資料研製的全球植被指數産品,為中國氣象局開展全球農作物長勢動態監測和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估産提供了關鍵支持。

    三、全球環境和災害性天氣監測。一是森林和草原火災監測。風雲衛星在確定産生國際影響的重大火災源地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03年5月21日蒙古國東部發生一起影響到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邊境地帶的草原火,當時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及外交部有關部門對此次草原火的原發位置十分關注,希望我們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確定火源位置。我們利用FY-1D和FY-1C資料,準確地確定了這次草原火的原發地在蒙古國境內,並及時報告農業部草原防火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我國風雲一號D星5月21日火情監測圖像分析,近日從蒙古國入境並引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森林大火始發于蒙古國東方省靠近我國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邊境處。”為政府部門掌握這次跨境火情的信息和動態提供了重要依據。二是 全球環境監測。氣溶膠是目前全球氣候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它是繼溫室氣體之後又一個令科學家關注的區域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因子。煙、霾等常見大氣污染物在風雲-1D圖像上也有很好的反映,利用FY-1C/1D全球資料(GDPT)的1、2通道反演得到全球海上氣溶膠分佈,可以進一步分析氣溶膠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此外,風雲一號獲取的全球資料在全球海溫和水汽分佈資料,可廣泛應用於遠洋漁業資源的利用和全球環境變化研究。三是全球災害性天氣進行監測。2005年8月末,Katrina 颶風登陸美國,造成了巨大災害,利用FY-1D衛星資料對其進行監測,並將信息及時上報給決策部門,提供參考。

    四、全球科學活動的氣象保障。2005年4月,應北極科學活動需要,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利用FY-1D氣象衛星DPT延時衛星數據對北極地區天氣情況和冰區分佈進行了連續監測,為其提供氣象保障,取得很好的效果。

    五、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一是極渦研究。極低渦旋是分析大氣環流形勢的重要因子。FY-1C/D全球GDPT資料第一次使我們能夠業務地開展極地渦旋研究。利用FY-1C/D全球GDPT資料,可以對影響我國天氣形勢的北極極渦系統進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對冬季寒潮爆發的預報預警,可以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二是地氣系統輻射平衡研究。將地氣系統看做一個有機的整體時,它所接收的短波輻射和射出的長波輻射之間的平衡狀況,是地球氣候系統變化的重要指徵。利用FY-1C/D全球GDPT資料反演得到兩種輻射量,為氣候變化分析提供了信息。此外利用FY-1C/D全球GDPT資料反演得到地氣系統射出長波輻射業務産品(OLR),可以分析暴雨系統發生發展的規律,尤其是資料的全球性,使得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産品對影響我國暴雨天氣形勢的上遊天氣系統進行分析。 (氣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