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加強節能減排工作 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工作進展>> 地方
 
陜西省長袁純清:節能減排——科學發展基礎工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05日   來源: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重視和抓好節能減排,體現了“好”與“快”的辯證統一,蘊含著發展理念、發展路徑、發展模式的創新和提升,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陜西省抓好節能減排工作,既有挑戰又有機遇,總的看是機遇大於挑戰。應把節能減排作為施政理念、發展模式、硬性指標,並使之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確保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今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78%,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取得了新進展,但高耗能行業增速總體仍然偏快。如何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做到節約能源、降低消耗、保護環境,成為實現科學發展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課題。陜西省是能源資源大省,節能減排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以更加自覺的態度和更加紮實的措施,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把節能減排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基礎工程和重大任務,貫穿于建設西部強省的全過程。

    從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節能減排的意義

    重視和抓好節能減排,體現了“好”與“快”的辯證統一,蘊含著發展理念、發展路徑、發展模式的創新和提升,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節能減排是應對資源稀缺與環境承載能力有限的挑戰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上嚴重缺水的國家。我國的石油、天然氣人均佔有儲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45種礦産資源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5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目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左右,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環境形勢更加嚴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土壤污染面積擴大,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根本扭轉。發達國家上百年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近20多年來在我國集中出現。由於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期,重化工業較快增長還會持續一段較長時間,這一過程中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與經濟增長一般呈現正向關聯。因此,在資源稀缺與環境承載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長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資源難以支撐,環境難以容納,社會難以承受,科學發展難以實現。

    節能減排是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順應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的戰略舉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資源為代價的,並且造成了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有關研究表明,過去5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的原因,90%以上與人類使用石油等燃料産生的溫室氣體增加有關,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生態危機。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廣泛共識。保護生態環境,發達國家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發展中國家也要發揮後發優勢,避免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對於我國來講,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既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也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選擇。

    從實際出發把握節能減排的挑戰與機遇

    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來審視,陜西抓好節能減排工作既有挑戰又有機遇,總的看是機遇大於挑戰。

    能源、裝備製造等支柱産業的加速發展,決定了節能減排的艱巨性。作為能源資源大省,陜西擁有的礦産資源潛在經濟價值超過42萬億元,特別是陜北地區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快速發展的能源工業已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柱。如何在大開發的情況下做到集約節約利用資源,使資源發揮最大效用,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課題。陜西又是國家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鋼鐵、有色金屬、煤炭、化工、建材等行業的200戶耗能大戶能耗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耗的80%和全省總能耗的49%,而且這些企業多數又是排污大戶,實現節能減排的任務十分艱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和企業對節能減排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一些高耗能行業和企業還有著擴張衝動,節能減排的成果還不鞏固。這些都決定了陜西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脆弱的生態基礎和局部惡化的生態環境,增加了節能減排的難度。生態環境相對脆弱,是陜西的一個基本特徵。以水資源為例:陜西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時空分佈極不均衡,水資源70%集中在汛期、70%分佈在陜南。更令人擔憂的是,水質污染嚴重,特別是渭河以佔全省16%的水量接納了全省80%的污水,幹流河段常流量基本喪失使用功能。從對全國的影響看,黃土高原是黃河泥沙的主要輸出地區,治理水土流失直接關乎黃河中下游的安瀾;秦嶺作為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其生態屏障地位對我國氣候穩定和生態安全的影響舉足輕重;漢江、丹江流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保護好這一地區的水質是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因此,抓好陜西的節能減排,不僅關乎陜西自身發展,而且關乎全國大局。

    立足自身優勢優化産業結構,為節能減排提供了機遇。節能減排的根本途徑在於調整結構,陜西的諸多優勢為調整産業結構提供了廣闊空間。一是科教優勢。陜西科教實力雄厚,自主創新能力較強。我們必鬚髮揮這一優勢,做大做強科技型企業和高新技術産業,提升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低耗能、無污染行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二是人文優勢。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陜西擁有舉世矚目的人文資源。按照基礎在文物、關鍵在文化、擴展在旅遊的思路,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和特色品牌,潛在的文化資源優勢就能充分轉化為現實的産業優勢,構建起文物、文化、旅遊一體化的現代服務業格局。三是區位優勢。陜西地理位置居中,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輻射作用明顯,為培育壯大會展、物流、金融等新興産業提供了巨大機遇。四是産業優勢。陜西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等支柱産業具有産業鏈較長的特點。通過研發和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加快技術改造並向上下游延伸,實施集群化、園區化發展戰略,積極發展清潔生産和循環經濟,就能夠在結構調整中推進節能減排,通過節能減排促進産業升級。

    以有效措施確保節能減排目標實現

    把節能減排作為一種施政理念。節能減排作為科學發展的一項基本要求,應當成為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的基本施政理念。對於各級領導幹部來講,發展成效是衡量是否稱職、是否優秀的標準,節能減排成效也是衡量是否稱職、是否優秀的標準;對於一個地方來講,經濟上不去是落後,經濟增長快而能耗和污染排放下不來同樣是落後。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增強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時,把節能減排作為優先考慮的因素之一;在進行項目策劃、論證、建設時,把節能減排作為優先考慮的條件之一;在實施統計、監測、考核、評優時,把節能減排作為優先考慮的指標之一。

    把節能減排作為一種發展模式。目前,陜西經濟發展已經步入快車道。我們必須在繼續保持這一良好勢頭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節能減排要求,著力構建新的區域和産業發展格局。一方面,在關中率先發展、陜北跨越發展和陜南突破發展的進程中,自覺地把節能減排作為區域産業選擇的基本要求。關中優先發展高新技術、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堅決淘汰“五小”企業,嚴禁新上水泥等高耗能項目;陜南要依託自然資源,讓綠色産業從起步之初就建立在節能減排的基礎之上;陜北繼續堅持“三個轉化”(煤向電轉化、煤電向載能工業品轉化、煤油氣鹽向化工産品轉化)的方針,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堅決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另一方面,從發展規劃、産業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加強引導,大力發展第三産業,推進三次産業由目前的“二三一”結構向“三二一”結構轉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節能産業,催生新的經濟形態,逐步形成節能減排型的産業格局。

    把節能減排作為一項硬性指標。一是依法明確目標任務。到“十一五”末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是約束性指標,必須確保如期完成。為此,陜西已把這兩個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地區、各行業,並將定期公佈任務的完成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同時,省政府還直接與200家耗能大戶企業簽訂了節能減排責任書,對沒有如期完成任務的企業公開通報、限期整改。二是集中治理重點領域。切實抓好渭河綜合治理和漢江丹江流域、陜北能源化工基地、韓城龍門地區的環境保護等具有全局性的重點問題,並力爭儘快取得突破。為儘快改變渭河劣五類水質,2006年已經關閉了該流域56家造紙廠,今後還要繼續抓好這項工作,並由省財政每年投入不少於1.5億元資金,全面啟動流域縣城污水、垃圾處理廠等項目建設。同時,堅決淘汰落後産能,嚴格落實獎懲措施。

    使節能減排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節能減排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涉到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必須努力提高全社會的節約環保意識,使節能減排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引導全體社會成員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入手,形成崇尚節約、重視環保的社會風尚。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節約型企業”、“節約型社區”創建活動,各級政府機關要走在前面,各級領導幹部要爭做表率。把教育引導與利益調節、制度約束有機結合起來,逐步使自覺節能減排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生活習慣,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節能減排格局。(陜西省省長 袁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