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趙承、張旭東、周英峰)在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中國經濟遭受衝擊日益顯現的背景下,近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宏觀調控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在今後兩年多時間內安排約4萬億元資金強力啟動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回顧今年以來的歷程,我們深感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分析形勢,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面臨的嚴峻挑戰;展望未來,一系列新的政策發出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明確而強烈的信號。這一切都增強了全國人民迎接挑戰、戰勝困難,取得經濟社會發展新勝利的信心和決心。
“非常時期”採用“非常之策”
2008年是中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年份。國內相繼發生的自然災害,加大了中國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難度。同時,世界經濟增速放緩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的十大擴大內需舉措,是一個遏制經濟下滑的綜合政策,是在非常時期採用的非常之策。”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其佐説。
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新變化,黨中央、國務院準確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重點和節奏,及時將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從年初的“防經濟過熱、防明顯通漲”調整為年中的“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並採取了提高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等措施。這對於穩定經濟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演化為全球金融危機,並且愈演愈烈,而且向實體經濟蔓延。中國經濟發展受到的影響程度也日益加深。
前三季度,在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除消費仍保持較高增長外,出口增長因外需低迷而明顯減速,投資實際增速也出現顯著回落,剔除價格因素後,同比大約回落了10個百分點。從主要經濟指標的變動情況看,我國經濟增長減速的趨勢已經顯現。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將更加嚴峻,特別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難度加大。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勢必會造成外部需求收縮更加明顯,我國出口面臨更大的困難;企業投資意願下降,投資後勁不足;消費增長也受到收入預期下降、財富效應減弱等因素的制約。
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農業比較效益下降的問題突出,農業發展後勁不足,連續五年豐收後糧食繼續增産的難度較大。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直接影響農民工就業和收入。
房地産市場觀望氣氛較濃,銷售面積下降,持續下去會進一步影響房地産投資、相關産業發展和經濟金融穩定。
在全球金融危機深度蔓延,我國經濟遭受到衝擊日益顯現的背景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是中央審時度勢對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所作出的重大調整,顯示了黨和政府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的前瞻性、及時性和靈活性。
調控政策力推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當前,財政和貨幣這兩大宏觀調控政策取向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將會對未來經濟産生重要影響,其政策中心目標就在於“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1998年我國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成功經驗。“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支出,加大政府投資特別是中央投資力度,進而帶動社會投資,對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社科院經濟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説。
7月份以來,國家已經採取了比上半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在薄弱環節支出,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適當調高出口退稅率,鼓勵居民首次購買住房,核準了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在穩定出口的同時著力拉動內需。
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其實,年中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已進行了一些靈活調整,9月份後央行連續三次降低利率,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意在適度放鬆信貸供給。
專家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實施,符合當前靈活審慎宏觀經濟政策的本意,將在今後經濟發展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挑戰和困難是最好的磨礪。過去的歷史一再證明,在挑戰中前行、在困難中奮起,中國經濟必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迎來更加光明的前途。中國的發展可以保持著應有的自信,來源於諸多發展的有利條件。
強大的物質基礎,巨大的市場潛力,鑄就了擴大內需的廣闊空間。當前,中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金融體系總體穩健,居民儲蓄率較高,勞動力供給充裕,目前價格上漲壓力已明顯減輕,宏觀調控政策餘地較大。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許多企業主動迎戰,化“危”為“機”。此外,較為完善的産業配套體系也增強了對外競爭力和國內供給能力。
宏觀調控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
相比1998年,我國綜合國力和財政實力更加雄厚,而且國內市場空間和內需潛力巨大。這次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強調,擴大投資要突出重點,認真選擇,加強管理,提高質量和效益。要優先考慮已有規劃的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工程進度,同時抓緊啟動一批新的建設項目,辦成一些群眾期盼、對國民經濟長遠發展關係重大的大事。
從十項措施可以看出,此次實施的政策不但著眼于拉動經濟增長,更強調了夯實基礎、保障民生,體現了擴大投資與優化結構並舉。另外,這次出臺的政策把促進增長和深化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通過增加投資,可以集中解決一些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彌補“三農”、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特別是民生等領域的歷史欠賬,有利於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
“這次實施的政策多集中在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等方面,不是亂投資,不是病急亂投醫,而是抓住了經濟發展的根本點。”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張漢亞説。
“十大措施及時的出臺,重在提振信心。如果年內全球經濟不出巨大問題,中國經濟增長就可以保持9%以上的水平,這也將是中國對防止世界經濟衰退作出的重大貢獻。”張其佐説。
新的舉措,新的開始。我們面臨的經濟發展任務十分艱巨,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於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社會穩定至關重要。只要我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就一定能實現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