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擴大國內需求 促進經濟發展>> 要聞
 
我國三大金融體系採取措施積極有效抵禦金融危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趙曉輝、白潔純、毛曉梅)由美國次貸危機演化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前景尚不明朗。在資本流動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作為世界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面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我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三大金融體系積極採取措施,進行了有效應對。

    銀行業:加強信用風險防範 積極應對國際市場波動

    由於國內銀行所持有的與次貸相關的金融産品規模不大,此次始於發達國家的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有限,除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程度、銀行業參與國際市場的深度等因素外,行業所實行的審慎監管至關重要。

    在銀行業監管方面,我國一直堅持銀行系統與資本市場的分離,這有效防止了風險在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之間的蔓延,使得這場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業的衝擊有限。

    儘管如此,我國有關商業銀行仍然在金融危機中受到了一定的牽連。根據已經披露的數據,截至9月末,工行持有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支持債券面值合計12.07億美元,持有“兩房”相關債券面值合計16.76億美元等。為降低投資風險,工行已經為包括上述債券在內的債券投資累計提取撥備13.9億美元,撥備覆蓋率超過100%。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等也採取了相應的減持撥備等舉措。

    為應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銀監會進行了專門部署,表示要把信用風險防範作為當前銀行業主要任務抓緊抓好,要加強境外投資業務風險防範,積極應對國際市場波動。同時,要加強管理,規範中間業務,完善信息科技風險治理,並要及時總結全球金融危機經驗教訓,適時調整經營理念和方式。

    事實上,次貸危機的爆發與許多機構違背“謹慎經營”的原則,利用創新,濫用金融杠桿密切相關。不少專家認為,對於中資金融機構來説,如何有效地處理好創新與謹慎經營的基本原則兩者之間的關係,也是面臨的現實問題。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動蕩的大環境下,信用風險更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信用風險管理的重心仍然是貸款領域。為此,銀監會正在抓緊制定商業銀行加強貸款管理的相關規定。

    與此同時,銀監會支持和鼓勵商業銀行按照“成本可算、風險可控,提高透明度”的原則,在自身發展戰略的框架內進行金融創新,始終堅持審慎經營,做到“盡職”和“程序正當”。商業銀行要做到金融創新和全面風險管理並行不悖,銀監會也始終堅持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並行不悖。

    證券業:加強基礎制度建設 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的嚴峻挑戰和全流通環境下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國證監會近期出臺一系列近期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遠期有利於夯實市場制度基礎的改革措施,全力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

    一段時間以來,證監會及時採取措施,增加上市公司回購和控股股東增持的靈活性,完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相關規定,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推出可交換公司債券。這一系列舉措既有利於提升當前市場信心,維護市場穩定,也有利於夯實市場穩定發展的內在基礎,較好地適應了新形勢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要求。

    具體到行業來看,由於綜合治理改變了證券行業面貌,夯實了發展基礎,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對我國證券行業衝擊不大。雖然華爾街幾大投行悉數受到衝擊,我國證券公司卻在金融危機和國內市場巨幅波動的內外夾擊下基本保持了平穩規範的發展態勢。

    分析人士指出,正是由於監管層及早採取了綜合治理措施,強力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建立健全基礎性制度,以較小的成本化解了行業風險,中國證券行業才避免了在今天有可能付出幾倍乃至十幾倍的代價。

    經過前幾年的綜合治理,中國證監會集中處理了證券公司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和風險,建立健全了證券公司監管基礎制度,在支持證券公司産品和業務創新的同時,堅持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整體上提升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風險控制和風險防範的能力,保障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平穩運行。

    關於今後證券行業的監管工作,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要探索有效機制,正確處理鼓勵創新與加強監管的關係,增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的敏感性,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努力建設成為“治理健全、風控有效、資本充足、誠信合規、專業精湛、服務優良”的現代金融企業。

    根據安排,證監會將繼續從基礎制度建設著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更加突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積極探索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更加突出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形成新體制新機制;更加突出完善市場結構,促進市場協調發展;更加突出加強市場改革力度,積極穩妥地推進改革創新;提高創新決策的科學性,通過深化改革、審慎創新,探索市場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為實體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服務。

    保險業:健全制度 防微杜漸 未來仍具巨大發展潛力

    兩月前,美國保險巨頭AIG鉅額財務危機的暴露後,中國保監會隨即緊急展開全行業“地毯式”摸底,包括摸清保險公司境外投資的情況並及時採取措施減少損失,摸清中外資公司的外方股東在金融危機中受到影響的情況,評估可能對其産生的影響等。

    據了解,保監會已經和正在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

    ──成立保監會國際金融市場信息跟蹤研究小組,全程跟蹤研究國際金融市場和相關國家金融政策的最新動態,及時分析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加強和改進風險應對預案,維護保險業健康穩定安全運行。

    ──啟動應急工作機制,加強外國保險機構在華子公司資金跨境流動情況監測,切實防範風險跨境傳遞。

    ──高度重視和重點警惕由於保險消費者信心不足和銷售誤導可能引發的非正常退保風險。

    ──高度重視和重點警惕保險資金運用不當可能帶來的風險。認真做好風險排查工作,完善投資風險分析、識別、預警和控制機制。完善規章制度,規範投資行為,確保風險管理覆蓋所有部門和崗位,貫穿于所有業務過程。

    保監會政策研究室主任周道許表示,從目前情況看,保險業基本保持了健康穩定運行。但防範風險絲毫不能放鬆。保險業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影響,最首要、最現實的問題是退保風險。保監會專門成立了防範退保風險工作小組,建立了重點公司、重點區域、重點險種退保情況的日報制度和月度分析制度。同時,保監會還要求各公司加強現金流監測和進行壓力測試,按照測試結果提取足額現金準備,保持充足現金流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退保風險。

    鋻於一些退保現象産生的根本原因在於相關公司的經營理念、業務發展戰略等存在偏差,保監會決定加快推進分類監管制度建設。今年計劃完成對各公司的內控管理和風險狀況的綜合評分,確定各公司風險等級。風險等級不同的公司,在市場準入、産品審批、資金運用等方面將享受差別監管政策,此舉旨在“扶優限劣”,提高監管效率,最終保護好公眾的利益。

    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袁力樂觀表示,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保險業在我國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保險業仍將保持持續穩定發展勢頭。1至9月,全國實現保費收入7939.6億元,同比增長49%。賠款和給付支出2227.2億元,同比增長35.5%。目前國內中外資保險公司共有115家,保險業總資産達到3.2萬億元。

 
 
 相關鏈結
· 宏觀經濟政策重大調整與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賽跑
· 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經濟寒流中自主品牌逆風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