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擴大國內需求 促進經濟發展>> 要聞
 
多方關懷多管齊下--我國中小企業"命運"牽動人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5日電(記者陳玉明、黃全權、王宇)佔全國企業總數九成以上的中小企業是拉動就業增長的主力軍,中小企業的安危興衰直接關係國民經濟的全局和社會的穩定和諧。

    在國際金融風暴不斷蔓延的背景下,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困境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在中央的號召和部署下,中央各部門、各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也紛紛對中小企業施以援手,幫助其脫危解困。

    幫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

    融資難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説,我國430萬戶中小企業,創造了60%的GDP,50%的稅收,但是在我國商業銀行全部貸款餘額中,中小企業貸款只佔22.5%。

    在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不少中小企業出口受阻,應收賬款、存貨佔用資金隨之上升,現金流不足,資金短缺問題非常嚴重,融資難更加成為關乎中小企業生存的“瓶頸”。

    針對當前部分中小企業面臨的嚴峻形勢,中央高度重視,國務院多次召開常務會議進行部署,研究提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政策措施。

    自今年9月份以來,央行四次下調存貸款利率,有效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保證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央行明確表示,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等的信貸支持。

    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逐步得到緩解。

    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副研究員張斌指出,中小企業是中小金融機構的主要客戶。央行決定12月5日起給予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的差別對待,可向中小金融機構釋放更多流動性,並向中小企業打開信貸閘門。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擔保貸款的最高額度從10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同時,一些地方的金融機構創新小企業貸款擔保抵押方式,探索股權和現金流質押等形式。

    12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會議確定,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提高對中小企業貸款比重;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徵營業稅。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與財政、金融等部門協調,加大對中小企業貸款支持力度,完善對中小企業信貸考核機制,積極建立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機制,擴大國有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風險補償機制,在東北地區、北京市再擔保試點基礎上擴大再擔保試點範圍。

    地方也在行動。許多地方出臺措施幫企業解決融資困難。湖北省武漢市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融資,並將融資推介會由一年兩次增加為每季度一次,以及時協調解決銀企合作中的有關問題。黑龍江、遼寧、陜西等省也積極採取措施,完善擔保體系,建立擔保風險補償機制,搭建中小企業融資平臺。

    一些行業性組織已積極行動起來。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與國家開發銀行組建了中小企業貸款服務平臺,共同實施“全國中小企業融資樣本工程”,為全國優秀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讓中小企業輕裝上陣

    事實上,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一直給予高度關注和支持。國務院2005年出臺的被稱為“非公經濟36條”的《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金融支持。這個文件對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為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中央還採取一系列為企業減負的政策,讓中小企業能輕裝上陣,煥發生機。

    去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使歐美市場出現萎縮,國內中小企業尤其是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受到較大的衝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出口增速明顯回落,其中服裝和玩具前三季度出口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21.2和16.3個百分點。

    為解決服裝紡織出口企業困難,今年8月國家將部分紡織品及服裝産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半年增加退稅100億元。

    10月21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決定從11月1日起上調3486項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約佔中國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25.8%,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國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涉及稅則號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將部分紡織品、服裝和玩具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4%,這有利於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提高出口競爭力。

    此次調整不到一個月,財政部又于11月17日公佈了今年以來中國第三次提高出口退稅率所涉及商品的範圍和稅率,包括部分勞動密集型産品、機電産品及其他産品共3770項商品,其中箱包、鞋、帽、傘、傢具等勞動密集型商品的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史耀斌認為,通過提高勞動密集型産品的出口退稅率,將有助於增強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支持中小企業克服經營困難健康發展,從而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

    此外,財政部等部門決定,從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國統一停止徵收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這有利於減輕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負擔,實現市場經營主體公平競爭,促進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按照國務院關於治亂減負的有關規定,各地各部門將繼續清理亂收費,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費項目,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一些地方也出臺了各類減輕企業負擔、幫企業排憂解難的措施。比如,浙江省決定,從今年11月25日起,將降低一批涉企服務收費標準,暫行一年,同時對企業反映強烈的涉企服務收費將實行政府管制。安徽省商務廳則讓104名廳機關幹部職工分別與17個市、21家開發區、107家企業建立一對一聯絡服務關係,切實幫助基層解決困難。

    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李子彬認為,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嚴峻形勢,不僅有企業外部條件上的困難,也有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相關調查顯示,當前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管理粗放、創新能力不強、缺乏自主知識産權的品牌和技術,以及以貼牌生産為主、産品雷同、依靠低價競爭的企業。

    國資委研究中心諮詢部部長張春曉説:“部分行業過度發展,能力過剩,這種情況在經濟快速發展時尚能維持平穩,一旦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問題就會凸顯,陷入困境。”

    鋻於目前國內中小企業整體素質偏低的現實,國家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具有很強的導向性,以鼓勵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央行在11月10日召開的行長辦公會上提出,要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加大對技術改造、兼併重組、過剩産能向外轉移、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同時繼續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産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此外,國家還通過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司司長王黎明透露,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的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將達51.1億元,其中,新增22億元主要用於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國際市場開拓、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等方面。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和有關部門配合,進一步擴大財政對中小企業的專項資金規模,重點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兼併重組、技術創新和産品換代給予資金支持,同時引導社會資金和其他方面的投資,幫助中小企業加快轉型換代的步伐。

    有關人士透露,將儘快研究建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按照中小企業稅率貢獻的一定比例,建立中小企業專項資金逐年增長機制。

    此外,國家還通過相關稅收政策鼓勵企業技術創新,通過提高産品附加值來拓展利潤空間和增強競爭力。

    國務院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允許企業抵扣新購入設備所含的增值稅,以降低企業設備投資的稅收負擔,促進企業技術進步、産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同時,國家還通過提高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引導企業優化出口産品結構,加快産業升級的步伐。

    “應當看到,很多政策措施是10月以來剛剛出臺實施,部分地區和企業尚未能明顯感受,但隨著時間推移,相關政策效應將逐步顯現。”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人士説。

 
 
 相關鏈結
· 廣東加大政策力度幫助中小企業渡難關
· 江蘇金融機構“因企制宜”創新中小企業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