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擴大國內需求 促進經濟發展>> 各地動態
 
河南通過調動政府和農民積極性確保糧食大省地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12月17日電(記者 訾紅旗)作為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項重要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初步編制了《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糧食核心區建設規劃綱要》。按此規劃,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河南將採取措施使糧食年生産能力由目前的1000億斤穩定提高到1300億斤。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為更好地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河南將立足省情,科學發展,不斷加大投入,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通過調動種糧農民和地方黨委政府兩方面的積極性,確保産糧大省的地位更加鞏固。”

    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在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把糧食生産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著力打造一批糧食生産大縣,糧食總産連續11年居全國第一位,連續兩年超千億斤。今年全省糧食又獲豐收、總産達1074億斤,實現了連續3年超千億斤的目標。河南用佔全國6%的耕地生産了全國10%以上的糧食,其中小麥産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強,不僅解決了近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300億斤的原糧及加工製品,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資源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維護糧食安全的問題日益凸顯,糧食生産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就河南而言,在糧食生産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脆弱,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糧食生産條件亟待改善;二是種糧機會成本上升、比較效益下降,難以持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三是糧食主産區往往財政拮據,導致經濟困難,“高産窮縣”問題突出,缺乏支持糧食生産的動力和能力。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糧食生産核心區建設,通過調動政府和種糧農民兩個積極性,探索建立促進糧食生産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經過專家論證並徵求有關方面意見,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糧食生産核心區的具體設想:在現有1.08億畝耕地中,用7500萬畝作為糧食生産核心區,復種指數提高到200%,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5億畝。通過採取綜合措施,穩定面積、提高單産,鞏固夏糧、主攻秋糧,優化結構、增加效益。對其中2500萬畝噸糧田進一步鞏固提高,畝産穩定在2000斤;2500萬畝中産田開發成高産穩産田,畝産提高到1800斤;2500萬畝低産田改造為旱澇保收田,畝産提高到1600斤。到2020年,確保糧食産量達到1300億斤。具體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0年,糧食總産量提高到1100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第二步,到2015年,糧食總産量提高到1200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7000元。第三步,到2020年,糧食總産量提高到1300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力爭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河南提出採取一系列物質技術措施:改善生産條件,夯實糧食生産穩定增長基礎;建設科技創新體系,強化糧食生産科技支撐;發展循環農業,提高糧食生産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農業産業化,形成以工促農發展格局;健全市場體系,構建糧食現代流通平臺。同時,配套實施中低産田改造、大型商品糧基地、重點水庫建設、低窪易澇地治理、骨幹河道治理、灌區建設、良種繁育、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建設、植保工程、農業機械化、沼氣工程、畜牧養殖、生態林業、沃土工程、秸稈轉化、糧食流通體系建設、土地整理等17個項目。到那時,不但種糧農民的收入會穩定增加,河南作為全國産糧大省的地位也會更加鞏固。

 
 
 相關鏈結
· 河南糧食生産連續5年創新高
· 農業部大力推廣高效增産技術推進糧食生産再上新臺階
· 高産創建活動是促進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