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眾志成城 戰勝汶川地震災害>> 災區資料
 
阿壩州概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3日   來源:四川省阿壩州政府網站

    位置 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緊鄰成都平原,北部與青海、甘肅省相鄰,東南西三面分別與成都、綿陽、德陽、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數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會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對較好的區位優勢。

    沿革 戰國時,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壩州始有建制。西漢置汶山郡。晉、隋襲舊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時有興廢,演變頻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維川郡。元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於茂州、威州、松潘衛,分轄各土司及千戶所。清設茂州、理番廳、松潘廳、懋功廳。民國之初改廳州為縣,繼後設松理懋茂汶屯殖督辦公署,後改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區,轄松潘、茂縣、汶川、理縣、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縣及草地65部、20個土司、11個屯守備。1935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州境內轉戰停留達16個月之久,創建了各級蘇維埃政府和少數民族革命政權,阿壩州是紅軍長征途中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最多的地區。長征途中,黨中央先後在阿壩州召開了兩河口、卓克基、蘆花、沙窩、毛爾蓋、巴西等10次政治局會議(含擴大會議、常委會議、非正式會議),這些會議確定了紅軍北上抗日等關係中國革命命運的重大戰略方針。全州有9個縣114個鄉鎮被命名為革命老根據地。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縣專區專員公署, 1953年撤茂縣專區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更名為阿壩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2003年茂縣營盤山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三星堆、古蜀文明和營盤山文化的內在聯絡正待歷史學家進一步考證。

    政區劃分 轄馬爾康、金川、小金、阿壩、若爾蓋、紅原、壤塘、汶川、理縣、茂縣、松潘、九寨溝、黑水等13縣,224個鄉鎮,1354個行政村。

    面積人口 幅員8.42萬平方公里。2007年末戶籍總人口87.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9萬人、非農業人口18.5萬人。總人口中,藏族佔55%,羌族佔18.7%,回族佔3.3%,漢族佔22.5%,其他民族佔0.5%。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我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區。

    自然特徵 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北端與川西北高山峽谷的結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峽谷為主。東南部為高山峽谷區,中部為山原區,西北部為高原區。長江上遊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縱貫全境,是黃河流經四川惟一的地區,是黃河上遊的重要水源地。

    氣溫自東南向西北並隨海拔由低到高而相應降低。西北部的丘狀高原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涼寒濕潤,年平均氣溫0.8℃~4.3℃。山原地帶夏季溫涼,冬春寒冷,乾濕季明顯,年平均氣溫5.6℃~ 8.9℃。高山峽谷地帶,隨著海拔高度變化,氣候從亞熱帶到溫帶、寒溫帶、寒帶,呈明顯的垂直性差異。

    資源特點 旅遊、水能、生態和礦産資源優勢明顯。世界自然遺産九寨溝、黃龍及大熊貓故鄉臥龍自然保護區等世界級旅遊景區聞名遐邇。有馬爾康卓克基土司官寨、松崗直波碉樓(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墻、壤塘棒托寺、錯爾機寺、營盤山和姜維城遺址、日斯滿巴碉房、阿壩州紅軍長征遺跡等8處(22個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水卡斯達溫、九寨溝舞、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羌族瓦爾俄足節等4 項民族文化遺産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錄。獨特的藏、羌民族風情、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水能理論蘊藏量1933萬千瓦,可開發量1400萬千瓦,河流落差大,距離負荷中心近,年發電小時長,造價低。立體氣候明顯,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名、特、優、稀水果和反季節蔬菜良好的種植區。有優質天然草場422萬公頃,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的川西北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食品資源開發前景廣闊,2007年全州大牲畜存欄229.8萬頭(只、匹),其中,豬存欄37.9萬頭、羊存欄122.3萬頭。野生中藥材1900余種,年生長量8.5萬噸,貝母、紅豆杉、黃芪、紅景天、黨參等地道名貴藥材和羌活、秦艽、大黃等大宗藥材十分豐富,素有“天然藥庫”之稱。已探明礦種59種,優勢礦種有金、鈾、鋰、硅、鐵、錳。泥炭儲量70多億立方米,居世界之冠,褐煤儲量逾30億噸。黃金遠景儲量500噸,近期儲量270噸,已建成年産萬兩礦一處。大理石、花崗石儲量豐富。

    經濟發展簡況 2007年,全州生産總值105.1億元,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9.6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45.4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40.1億元。三次産業結構的比重由2000年的28.7:35.6:35.7調整到了2007年的18.6:43.28:38.2,産業結構日趨合理,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人民生活 2007年,全州農牧民人均年純收入240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6元。2007年末,全州建立勞動保障所140個,職業介紹機構15個,就業訓練中心1個,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社區就業實體和生産自救基地132戶,幫助1532名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確保了離退休職工養老金、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生活費和社會低保金100%發放。農村符合條件的“五保”對象全部納入了供養。城鎮低保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全年3.38萬人享受了城鎮低保,月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102元。全年9.2萬人納入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助提高到20元。

    財政金融 2007年,轄區財政總收入15.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8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44.8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2.8億元、貸款餘額85.2億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餘額48.1億元。

    招商引資 頒布實施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鼓勵投資優惠政策》和《招商引資引進項目獎勵暫行辦法》,實行開明促開放,開放促開發,開發促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 2007年,全州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9.79億元,佔GDP的比重達37.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43.2%。

    交通通信 到2007年底,全州公路通車里程 7713公里 ,全州省道好路率達79.4%,縣道好路率達64.7%。2003年9月,九寨黃龍機場通航,2007年4月二期擴建竣工,年旅客吞吐量可達200萬人次、高峰日旅客吞吐量1.2萬人次,高峰日航班起降量100架次,預計可滿足2015年前的旅客往來需求。實現了鄉鄉通電話,通信傳輸數字化,移動通信全州各縣城、部分鄉鎮及重點旅遊景區,互聯網和高速寬帶網絡走進藏寨羌村。

    生態農牧業 全州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達23.7萬畝,40個無公害畜産品産地通過省級認定;全州特色水果基地達22萬畝、優質蔬菜基地達20萬畝、道地中藥材基地達6.6萬畝、青稞基地達15萬畝;全州農畜産品生産加工企業達75個,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個、省級龍頭企業3個、州級龍頭企業11個;加工型企業63個,基地及營銷型企業12個;年加工産值上億元的企業1個、上千萬元的企業 7個。2007年,全州糧食總産量達17.61萬噸,較上年增産2.71萬噸,增長18.1%。畜牧業連續25年豐收,肉、奶産量分別達8.76萬噸和9.95萬噸。

    工業 以水電為龍頭,重點發展高耗能工業、醫藥工業、建材工業、綠色食品工業的多元經濟格局初步確立。2007年,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8戶,全部工業增加值達32億元,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46.8%。水電裝機容量達28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97億度,電力生産和供應企業39戶,實現工業增加值21.1億元;高載能工業企業36戶,實現工業增加值2.97億元;黃金生産企業2戶,年産黃金 1950千克 ,實現工業增加值1.3億元。

    旅遊業 形成了“北看九寨黃龍水、南觀臥龍四姑娘山、中游峽谷大草原、重走紅軍長征路、再嘗民族人文景觀”的旅遊大格局,正著力打造“中國旅遊第一州”。2007年,全州共接待海內外遊客881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74億元人民幣,其中,接待入境旅遊者45.4萬人次,實現外匯收入11404萬美元。旅遊業是阿壩州的主導産業。

    生態建設 全州365. 4萬公頃 天然林實施了有效管護,森林覆蓋率由1998年的21.6%提高到2007年的25%。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類型、濕地類型、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24處,其中,國家級4處,面積達205.51萬公頃,佔全州幅員面積的24.4%。已建立九寨溝、夾金山、甘海子、雅克夏等4處國家森林公園。若爾蓋高原濕地被列為國家生態功能區。大熊貓、金絲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得到了有效保護。

    文化教育衛生 截止2007年底,全州現有大專院校1所,在校學生5911人;中專4所,在校學生3411人;小學691所,在校學生99522人;初中49所,在校學生41730人;高中18所,在校學生12471人;幼兒園48所,在園幼兒 8264人。“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初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8.3%,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3.5%以下。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2個,文化館13個,公共圖書館9個,文化站38個。全州有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調頻轉播發射臺655台,電視轉播發射臺1303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7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3.9%。全州有衛生機構30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5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4個,採供血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4個,衛生監督所14個,醫學科學研究機構1個。2007年末,衛生機構共擁有床位2609張,衛生技術人員309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673人,註冊護士4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