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眾志成城 戰勝汶川地震災害>> 救災知識
 
地震後營救常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5月14日電  地震後營救工作的有效開展,無疑對降低地震傷亡人數有重要作用。已經脫險的人和專門的搶險營救人員對被壓埋在廢墟中的人進行營救時,如果了解一些營救常識,將大大提高營救工作的有效性。

    有關專家認為,震後營救工作應遵循以下原則:先救被壓埋人員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後少”;先救近處被壓埋人員,也就是“先近後遠”;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員,也就是“先易後難”;先救輕傷和強壯人員,擴大營救隊伍,也就是“先輕後重”;如果有醫務人員被壓埋,應優先營救,增加搶救力量。

    營救時應注意聽被困人員的呼喊、呻吟、敲擊聲,要根據房屋結構,先確定被困人員的位置,再進行搶救,以防止意外傷亡。通過了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人員被壓埋後,判斷其被壓埋位置,通過向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信號。

    營救行動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展開。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哪該挖,哪不該挖,哪該用鋤頭,哪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盲目行動,往往會給營救對象造成新的傷害。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被壓埋人員的安全:

    一、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被壓埋人員;

    二、不要破壞被壓埋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以免引起新的垮塌,使被壓埋人員再次遇險;

    三、應儘快打通被壓埋人員的封閉空間,使新鮮空氣流入,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被壓埋者窒息;

    四、對於被壓埋在廢墟中時間較長但又一時難以救出的倖存者,應設法向他們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其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