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青藏鐵路開通一週年>> 各方努力保障鐵路安全運行
 
安全衛生環境三管齊下 青藏鐵路順利走過四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03日   來源:光明日報

      圖為2007年7月1日,拉薩至北京的T28次列車駛過拉薩河特大橋。新華社記者 索朗羅布攝

    一年前的盛夏,被稱為“神奇天路”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國人振奮,世人矚目。走過四季的青藏鐵路究竟經受了怎樣的考驗?鐵路部門是如何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爭創世界一流的?鐵道部提出的“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四項具體目標是否得到了實現?讓我們一起再次走近青藏鐵路,再次聚焦雪域天路。

鋼鐵動脈安全暢通

    青藏鐵路在建設時期,就確立了“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的設計理念,採取了以橋代路、片石氣冷路基、碎石(片石)護坡護道路基、通風管路基、熱棒路基以及遮陽棚、隔熱保溫等一整套主動降溫工程措施。為切實保障青藏鐵路運行安全,青藏鐵路公司採取徒步檢查重點凍土地段、抽調專業人員添乘機車檢查、線路靜態檢查、軌檢車檢查、巡檢車檢查、晃車儀檢查、安裝軌道巡檢雷達探測裝置等措施,從青藏鐵路主要凍土路基的觀測和檢查養護情況看,各項工程措施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凍土區段路基正逐步趨於穩定,青藏鐵路開通運營以來,凍土穩定性已經受住了夏季和冬季的考驗。

    青藏高原地處雪域,因雪而風光旖旎。但對青藏鐵路而言,雪卻成為影響運輸安全的隱患。青藏鐵路採用了許多世界先進的設備,其中的線路道岔融雪設備就發揮著為青藏鐵路運營安全保駕護航的作用。青藏鐵路格拉段45個站中共有32個站安裝有道岔融雪裝置,道岔遇雪能夠産生熱量,融化並蒸發落在道岔上的積雪,保證道岔正常轉換。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青藏鐵路沿線出現15場25毫米左右的降雪,特別是3月3日青藏鐵路西格段的德令哈還出現降雪量達144毫米的大雪。正是由於道岔融雪裝置發揮了作用,青藏鐵路才沒有發生任何大的行車問題。無論是遠程啟動、現地啟動還是設備根據環境狀態自行啟動,青藏鐵路的道岔融雪裝置功能都很正常。

    針對高原的特殊環境,鐵路部門還採用了世界先進的大功率機車,設備質量已經趨於穩定,運行可靠。此外,青藏鐵路建立了全方位的監控預警系統,包括室內外環境溫度的監控、視頻的監控、門警、防火以及大風監測等,為青藏鐵路運輸組織、設備維護、施工監控防護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據了解,青藏鐵路格拉段12座重點大橋、10個隧道、193個基站全部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在災害天氣實時掌握線路異常、災害情況,從而及時調整列車運行情況;在監視覆蓋區內出現應急搶險情況時,線路監視設備可以在第一時間實時觀察現場情況,為科學組織搶險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通過視頻的輔助作用還可監控列車會讓、中間站調車作業等情況,保證了運輸安全。而另一個“地對車安全防範預警系統”,則利用紅外線、聲學、壓力傳感、高速動態照相等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相結合,實時對危及行車安全的故障進行監測報警,有效發揮了各系統設備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衛生保障呵護健康

    青藏鐵路平均海拔4000多米,最高達到5072米。高寒缺氧不但是青藏鐵路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而且是在運營過程中對衛生保障工作具有長期挑戰性的問題。

    鐵路部門對青藏鐵路開通運營後的衛生保障工作極為重視,不但建立了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制度,還充分利用青藏鐵路沿線醫療資源,依託地方醫療資源和鐵路衛生監督所、疾病控制所構建了完善的衛生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了醫療網絡。

    青藏鐵路公司各站段、站區、工區均組建了日常健康保護“紅十字”衛生小組,負責站區、工區日常醫療衛生工作。鐵路部門與海西州、格爾木、安多、當雄、那曲以及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西藏軍區總醫院等8個醫療單位簽訂了《職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書》,並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和電話問診制度,使沿線職工和旅客發病後能夠得到及時的醫療救治。

    為了使旅客在旅行中能得到有效的衛生醫療保障,每趟旅客列車都配備了相應的醫療設施、醫護力量和應急預案,進行應急處置、救治工作。青藏鐵路公司還與鐵路沿線的7個地方和軍區醫院簽定了《青藏鐵路旅客列車發生重大突發事件醫療保障協議》,使旅客在列車上發生急病等情況下,能得到地面醫院的及時救治。

環境保護全面達標

    青藏鐵路沿線土壤侵蝕類型多樣,風力、凍融和水力侵蝕均有分佈,特別是受高海拔、凍土、低溫等因素影響,水土資源十分珍貴。6月15日,水利部會同鐵道部召開新建鐵路青藏線格爾木至拉薩段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會議。驗收組成員一致認為,青藏鐵路建成的水土保持設施工程質量總體優良,達到了有關技術規範、標準的要求,有效保護了“三江源”和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同時,工程運行期間管理維護責任全面落實,同意通過竣工驗收。

    青藏鐵路在沿線野生動物活動頻繁區段,修建了33處野生動物通道,並設置了防護欄、警示牌和遷徙誘導等設施。根據青藏鐵路環保驗收調查期間的監測結果及2004年至2006年的監測資料可知,野生動物通道的使用效率明顯提升,尤其是藏羚羊已經逐步適應了新的生存環境,也熟悉了利用野生動物通道遷徙。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組織的調查表明:青藏鐵路設置的33處野生動物通道作用明顯,對鐵路沿線野生動物的種群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

    為儘量減少鐵路建設對植被的影響,青藏鐵路建設者們在高寒草甸和濕地等施工區域,採取了將原生植被進行劃塊切割、異地培育和移植等植被保護措施。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近日出具的調查報告認為,青藏鐵路沿線植被恢復已初見成效。在以自然恢復為主的唐北段,已有當地的先鋒植物進入;在以人工恢復為主的唐南段,草皮移植成活率高,草種播種的出苗情況良好。

    進入6月,青藏高原植被開始返青。記者日前在青藏鐵路沿線看到,鐵路建設過程中移植的草皮存活良好,路基邊坡上播種的小草長勢喜人。

    如今,這條鋼鐵大動脈已經成為橫穿雪域高原的綠色“哈達”,線路兩側,草場依舊青青如茵,野生動物自由遷徙,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記者 王小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