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世界期刊大會>> 最新報道
 
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4日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

    5月14日上午,在富有中國特色的開場演出後,由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國際期刊聯盟主辦,中國期刊協會和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承辦的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隆重開幕。來自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位期刊出版業精英匯聚一堂,把脈世界期刊業發展態勢,共同探討期刊界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出席大會開幕式,並代表中國政府致辭。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同志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同志在開幕式上作主題發言。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秘書長李東東同志主持開幕式。國際期刊聯盟主席克瑞斯•盧埃林、執行主席唐納德•庫墨菲爾德等嘉賓也出席了開幕式。

    本屆大會以“雜誌豐富你的世界”為主題,會議議題主要圍繞“傳統期刊出版的數字化發展戰略”、“商業與專業期刊:從傳統出版業向多媒體的轉變”、“提高期刊廣告在整體廣告中的份額”、“期刊從傳統出版向媒體服務的轉型”、“期刊高效發行的戰略佈局”、“發展中國家的期刊市場”、“期刊讀者閱讀品味和閱讀習慣的變化”等諸多期刊業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行。

    針對這些議題,本次大會邀請了眾多國際知名傳媒界人士進行演講和發言。包括美國IDG國際數據集團創始人麥戈文、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副總裁特瑞斯•阿德遜、美國赫斯特國際期刊集團總裁喬治•格林,法國樺榭媒體集團總裁奎洛特,日本小學館總裁相賀昌宏,日本講談社副總裁野間省身等等。還有來自中國的《讀者》、《家庭》、《知音》、《時尚》、《瑞麗》、《故事會》、《特別關注》、《中國國家地理》等知名期刊負責人的演講與發言。

    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是我國期刊界首次舉辦大規模國際盛會,為了彰顯會議的中國特色,主辦方在會議的組織策劃上做了許多努力:在會標的設計上,選擇了長城這一最具中華民族文化底蘊的形象作為大會的標識;選擇了頤和園聽酈館作為大會歡迎晚宴的場地,使與會者充分領略中國民族園林的湖光山色;選擇了人民大會堂宴會廳作為大會閉幕晚宴的場地,同時配合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演出;還安排了參觀長城、十三陵、故宮、天壇等名勝古跡的自選活動,使與會者感受中國的政治中心與中國醉人的民族文化;根據部分外國與會者的要求,作為北京大會會後的一次附加自選活動,特別安排了上海之旅,使與會代表從另一個角度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此外,這次大會也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之前在京舉行的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之一。北京的新面貌和迎接奧運的新氣象,將通過與會的媒體界人士傳播到世界各地,對於宣傳中國、宣傳北京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期刊聯盟成立於1925年,簡稱FIPP,是在20世紀初期刊出版業日漸發展繁榮的條件下,世界期刊業界自發組合的非政治性、非贏利性的國際期刊行業組織。

    國際期刊聯盟吸收各國國家期刊協會大型期刊出版公司等為會員,現有國家期刊協會規格的會員大約40個,大型期刊出版公司的會員90多個,其會員單位所代表的期刊超過全世界期刊的半數以上,是期刊行業中最有代表性、影響最為廣泛的國際行業組織。其成員涵蓋了當今世界最主要的期刊出版商和國家地區性組織。

    由國際期刊聯盟主辦的世界期刊大會,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期刊行業盛會。每屆大會都吸引近千位國際期刊出版業的精英人士參與,對加強全球期刊業交流,促進各國、各地區期刊業的繁榮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國期刊協會于2000年10月以唯一代表中國的全國期刊行業組織身份加入了國際期刊聯盟,2004年中國期刊協會被推選為國際期刊聯盟的董事會成員。

    世界期刊大會素有“期刊界的奧運會”之稱,每兩年舉辦一次。此次期刊大會也是繼1997年在日本舉辦之後第二次在亞洲國家舉辦,其它34屆均在歐美發達國家召開。對此,國際期刊聯盟主席唐納德•庫墨菲爾德説:“亞洲已經成為世界期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際期刊聯盟重返亞洲,選擇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令人激動的國家、最富有活力和經濟增長最快的首都北京,將它作為第36屆大會的所在地。國際期刊聯盟和世界其它地方一樣,被中國的古老文化、活力和使自身在包括媒體和通信在內的各個領域內居世界領先地位的決心所吸引。”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秘書長李東東指出: 

    “世界期刊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體現了國際期刊界對中國期刊業發展的高度關注,對富有潛力的中國期刊市場的濃厚興趣,也有利於中國期刊業與國際同行的溝通與交流,學習借鑒別國的先進經驗來促進自身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期刊業取得了蓬勃發展。截至2007年5月,全國期刊總數已經從1978年的930種迅速增長到9468種。同時,期刊的品種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期刊業自我發展的意識、自主經營的能力逐步增強,各種適應社會需求的期刊類型不斷涌現,期刊的社會功能更加全面。不同類別期刊的運作模式日益成熟,公益性期刊事業和經營性期刊産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同時,期刊作為一項文化産業,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2006年,全國期刊年總印數28.5億冊,總印張134.7億印張,定價總金額140億元;同時,期刊廣告收入連續數年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快速增長,年廣告收入已超過30多億元;期刊業已經成為年産值超過170億元的一個文化産業形態。同時,期刊業在促進我國文化積累和傳播、促進國民文化消費、促進經濟和社會信息交流等方面都産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按照《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期刊出版業到2010年將達31億冊,全國人均年消費期刊2.5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