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世界期刊大會>> 最新報道
 
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石峰談大會籌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4日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

    5月13日至15日,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將在北京召開。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在2008年奧運會前一年舉行的“期刊界奧運會”。為見證和記錄這個世界級的行業盛會,中外媒體紛至沓來。據了解,在組委會並未公開邀請國外媒體對大會進行報道的情況下,仍有四五十家國外媒體的駐京記者與其聯絡,希望能夠前來採訪。

  那麼,對於這場備受關注的盛會,中國究竟會有怎樣出色的表現?又將為中外期刊界奉獻些什麼?4月29日,在距離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召開只有14天之際,記者採訪了本屆世界期刊大會組委會秘書長、中國期刊協會會長石峰——

    細緻再細緻,確保萬無一失

  記者:籌備工作的整體進展情況如何?

  石峰:目前大會的各項籌備工作都在順利進行,所涉及的相關部門也都全力支持和配合。有時候細節決定成敗,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如何把各項籌備工作做得細緻再細緻,以確保萬無一失。

  記者:會議籌備工作涉及到哪些部門?

  石峰:除新聞出版總署外,直接涉及到的有外交部、海關總署、國務院臺辦、公安部、財政部等部門。此外,整個會議的交通、消防、安全等保障工作由北京市負責,會後國外代表的上海考察活動由當地負責。為此,北京市專門制定了保障手冊,對各個環節進行細緻的安排和部署,上海市委辦公廳對“上海之旅”也非常重視,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記者:目前中外代表的報名情況如何?

  石峰:大會報名主要通過“網上註冊”方式進行。4月20日,網上報名已經截止。從註冊情況看,外方正式代表的註冊人數已經達到510人,陪同及家屬60多人。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都派出數十人的代表團與會。目前我國大陸地區正式代表的報名人數達到250多人,加上會議發言代表,以及以其他名義參加會議的人員,估計與會代表將在400人左右。此外,我國台灣地區還將有30人與會。會議規模達到千人。

    讓外國朋友與中國文化親密接觸  

    記者:您希望這屆大會能夠給中外期刊界帶來什麼?

  石峰:本屆世界期刊大會在中國舉辦意義重大。説實話,能夠舉辦這次會議對我們來説確實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此前,世界期刊大會僅在亞洲舉辦過一屆。

  通過本次大會,國外的著名刊社能夠帶來他們在經營和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各國代表可以探討目前期刊業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這對中國期刊界來講,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同時,通過大會,中國期刊界有機會與國際同仁進行交流、增進友誼,這不僅可以讓更多的國外期刊界同仁了解中國期刊市場,促進雙方交流合作,也有利於中國期刊實施“走出去”戰略。總而言之,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大會,為國內外期刊界搭建一個能夠廣泛開展交流合作的平臺。

  春天播下的種子一定能夠開花結果。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恰好是在春天召開,我覺得,這次大會對促進中國期刊的發展一定能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不只是我個人的期待,同時也是中國期刊界的期待。

  記者:這次大會應該説是一個能夠很好地展示中國文化和中國期刊的機會。

  石峰:中國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擁有優秀的傳統文化,但過去我們在對外展示和宣傳方面做得還不夠,很多外國朋友並不是很了解中國,借此機會,我們希望通過他們的聽、看、問以及與中國的親密接觸,能夠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這也是我們舉辦這次大會的目的之一。

  另外,對中國期刊界來説,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儘管中國的期刊業並不算很發達,但近些年來也取得了較大、較快的發展,目前我們的期刊種類有9000多種,發行近30億冊,應該説這個絕對數字並不小,而且一些刊物的發展水平已與國際名刊大刊比較接近,有些甚至可以平起平坐,因此,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期刊業所取得的成就。

    辦最具特色的大會,讓外國同行不虛此行

  記者:您對大會的議題設計有什麼看法?

  石峰:這次大會的議題都是跟國際期刊聯盟共同討論和交流過,並得到他們認可的,我們認為都是目前期刊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實際上,目前各國期刊界面對的共性問題首先是市場開拓問題。國際上的一些大刊名刊非常希望開拓中國市場,希望趁這個機會了解中國的出版政策和市場狀況,這也是他們與會的一個重要目的。其次是傳統媒體如何應對新媒體的衝擊,這需要大家共同交流、探討並提出對策,這也是國內外期刊界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第三就是廣告市場的開拓問題,目前媒體的廣告收入在整個國家的GDP中所佔的份額還比較低,而期刊在媒體的廣告市場份額中又比較低,這兩個“低”不單單在中國如此,在許多國家都是如此,因此,大家就很自然地會去研究廣告市場。

  記者:您個人對這次盛會有什麼樣的期待?

  石峰:對於這次大會,大家有這樣那樣的説法。比如,有的説要辦成期刊界的奧運會,有的説要辦成世界期刊大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大會。我個人認為,不是規模最大就一定最好,而應該辦得最有特色,讓與會代表有更多的收穫,對北京、對中國留下難忘的印象,使大家不虛此行,這樣做才是最實際的。  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外刊社踴躍報名,很多著名期刊社也紛紛派出代表參加大會,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舉辦這次大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中國新聞出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