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世界期刊大會>> 最新報道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向大會致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4日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

促進文化交流 共建和諧世界

———在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上的主題演講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署長 柳斌傑

(2007年5月14日)

尊敬的陳至立國務委員:

尊敬的克瑞斯主席:

尊敬的唐納德執行主席: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當1000多位中外期刊界的領軍人物,從世界的四面八方匯集在鮮花盛開的北京,共同舉辦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的時候,我們仿佛已經看到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滿園春色和期刊出版全球化的誘人前景。規模空前的世界期刊大會,本身就是一次世界文化交流與傳播的盛會,我們為此感到十分高興。首先,讓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版權局,代表本屆期刊大會組委會,向尊敬的克瑞斯主席、唐納德執行主席,向尊敬的各國來賓、向蒞臨本次大會的所有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

    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在北京召開,為國際期刊界認識北京、了解中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也為世界期刊業同行廣泛交流、加強合作、增進友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我願在這個講壇上向朋友們介紹一下中國期刊業的改革發展情況、我國期刊對外交流合作的政策取向和當代中國期刊的文化使命與價值追求,借此與國際同行深入交流、加強溝通、增進理解,共同促進中國和世界期刊業的更大發展。

    一、中國期刊在改革中快速發展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出版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起到了傳承和創新的作用。曾經對世界文明産生重大影響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就有兩項與出版業有關,那就是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遠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漢朝就能造紙,一千多年前中國宋朝就能用活字排版印刷。這兩大技術發明為中國出版奠定了物質基礎,也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廣泛傳播。隨後就有了現代圖書、期刊的雛形。而現代出版意義上的中文期刊,則出現在19世紀初,一百年前形成了規模,成為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的發展,今天,期刊出版作為中國現代出版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長足發展;期刊作為重要的傳播載體,在傳播知識、傳承文明,提高公民文化修養,豐富人們精神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其他媒體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精神文化生活的必需品走進了千家萬戶、各行各業。

    三十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不僅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也開啟了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的新時代,帶來了中國出版業的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局面,成為中國期刊出版業發展的歷史轉捩點。其標誌有三:一是中國期刊業以改革為動力,全面發展,優化佈局,調整結構,更新觀念,創新體制,在機制轉換中增加活力。30年間期刊品種增加了10倍,質量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到目前為止,我國市場發行的大陸期刊共有9468種,年銷售30億冊,其中發行量超過100萬冊的期刊有幾十種,發行量最大的《讀者》雜誌月發行已超過1000萬冊。期刊內容豐富多彩,涵蓋了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活時尚、國際時政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千姿百態的期刊已經成為億萬人民生活的親密朋友。二是中國期刊業在開放中走向世界。開放的大格局打開了期刊業的眼界,中國期刊界在黨和政府的倡導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擺脫了傳統的體制和封閉的狀態,以開放的眼光觀察世界期刊業的競爭發展,以學習的心態與國際期刊業界往來,以極大的熱情學習、借鑒國外期刊業的辦刊經驗,用世界文明的新成果豐富自己,隨後走向了世界。而今中國的期刊已經走進世界上100多個國家,以2000年10月中國期刊協會加入國際期刊聯盟為標誌,中國期刊業已經成為世界期刊業最大的一部分。2003年在巴黎召開的第34屆世界期刊大會上,我署前任署長作了題為《期刊出版的全球化》的遠程視頻演講,表明了中國支持期刊全球化的立場。三是中國期刊業已經融入了期刊出版全球化的潮流。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也是我們推進期刊出版全球化的過程,每年都有上百次中外期刊界的雙邊或多邊交流,互通有無,我們同國際上對華友好的著名期刊都有良好的合作關係,每年也有5萬多批次國外期刊進入中國市場,通過産品貿易、版權合作、自主訂閱等多種形式讓中國公民自由享受這些世界文明成果。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更是開放了印刷市場、發行市場,不少國外期刊得以在中國加工製造、出口交易,合作的領域更加廣泛。目前中國期刊正在實施集團化、品牌化、網絡化、全球化四大戰略,努力打造中國特色的期刊出版形象。我可以自豪地告訴朋友們:中國期刊出版業已經進入了最好的發展時期,一定會成為世界期刊之林中最美麗的風景。

    二、中國期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政府歷來重視出版業,對於期刊出版更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僅提供了辦刊所需要的資本和物質條件,在幾百所大學開設了編輯出版、印裝發行專業,為期刊出版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而且還為中國期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傳播革命,期刊出版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快,國際間的交流、合作、競爭、發展已經成為潮流。在這種條件下,中國政府把握機遇,實施期刊“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政策。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政府就批准成立了30多家出版物進出口公司,每年採購國外期刊1萬多種400萬冊左右,到目前,凡是世界各國著名期刊,中國讀者都能看到。從1980年我國與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合作出版IT類報刊至今,我國已與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等10多個國家50多種期刊進行了版權合作,一些國際品牌在中國受到了市場歡迎。最近我們還將批准一些國際品牌期刊與中國同類期刊合作出版,這為中國和世界期刊業提供著更好的發展機遇。

    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客觀現實,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在期刊文化交流的進程中,不僅需要克服各種屏障和隔閡,而且需要超越思想觀念的不同和束縛,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見和誤解。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人類文明對話的障礙,更不應成為期刊業交流的困難。中國政府支持文化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與對話。為此,我們將繼續加大期刊業交流與合作的力度:一是鼓勵中國期刊出版單位深化改革、做強做大,在激發內部活力的同時提高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期刊市場競爭;二是繼續加強與國際期刊組織和各國期刊業的交流,在信息、培訓、展覽、人才、研討等方面密切合作、取長補短;三是在入世承諾的框架內,進一步開放市場,在期刊出口、版權貿易、版權保護、期刊印刷、期刊分銷服務、期刊製作工藝和勞務技術等領域歡迎國外同行以各種形式參與發展;四是繼續推進期刊版權合作,凡是國際知名品牌,特別是科學、技術、學術、經濟、管理以及藝術特色突出的期刊,我們都支持它進行有效的版權合作;五、優先支持技術創新、數字出版、諮詢服務、以進帶出的合作項目,鼓勵中外合資創辦面向國際市場的中外文期刊;六、國外期刊界在中國的合法業務活動和合作合資項目,與中國期刊界一樣受到法律的保護,享受平等的政策待遇。

    以上是中國政府推動期刊交流與合作的政策取向,必將會給世界期刊提供更多發展機會,進一步促進全球期刊朝著更加開放、更加競爭、更加合作、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方向發展。

    三、當代中國報刊的文化使命和價值追求

    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文化傳統與文化價值的國家。期刊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歷來負有與時俱進的文化使命和價值追求,我們始終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因而,非常關注它的內容創意和市場效果,一切文化垃圾在中國是受到市場拒絕的。今天,進入中國市場的各類期刊,不只是文化、科學知識的交流平臺,也應該是各國人民增加了解、加深友誼、促進合作的重要橋梁,應該是展示中國和平發展良好形象和促進和諧世界構建的文化力量。

    唯其如此,當代中國期刊首先負有文化使命,必須為科學發展、民主政治和先進文化建設服務,為美化和豐富人民生活服務。要向社會傳達黨和國家關於社會發展的戰略思想,要正確闡釋依據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確定的發展觀念,幫助社會解決民生問題、發展不平衡問題,努力化解社會矛盾,大幅提高文明水平,努力建設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期刊也有一種世界胸懷,我們“走出去”的目的不只是爭取國際市場地位和展示中國和平發展的形象,而且要以中國和平發展的事實説明中國發展給全世界帶來的只能是機遇,而不是“威脅”。以期刊業為例,中國期刊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給國際同行帶來的都是發展機會,中國巨大的文化資源、出版資源和市場潛力,日益豐富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要不正是出版業發展的天賜良機嗎?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社會和諧,追求“天人合一”、“人人和睦”、“世界和平”的理想境界。到今天,它更加關注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加關注全世界的和平、發展與合作。中國和平發展是世界和諧的動力,世界和平共處是中國和平發展的國際條件和環境。我們衷心希望全世界期刊界的有識之士堅定不移的支持全球和平發展的道路,用我們手中的文化載體,充分表達各國人民熱愛和平,追求幸福的美好願望,促進世界各種文明的共存共榮,推動各國以合作謀和平,以和平促發展,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奮鬥。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開放的中國永遠歡迎五洲四海的朋友們。共同的事業曾經使我們結識了像麥戈文先生這樣到過中國100次的老朋友;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在中國成功舉辦,又讓我們結識了許多國家的新朋友;這是世界期刊業興旺發達的標誌。讓我們以期刊為紐帶,不斷增進世界人民的友誼;以期刊為平臺,架起世界人民交流、溝通的橋梁;共同謀求二十一世紀全球期刊業繁榮發展的光輝前程!

祝本屆期刊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