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世界期刊大會>> 最新報道
 
柳斌傑:世界期刊業交流與合作的國際盛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4日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

    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在我國召開,對於中國期刊界乃至整個新聞出版界來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前這個國際性的會議已經舉辦了35屆,但只在亞洲國家舉辦過一次,其餘都是在歐美國家舉辦的。中國能夠承辦這次會議,不只是中國期刊界的大事,也是亞洲期刊界的大事。2000年我國加入國際期刊聯盟,今年我們又承辦了世界期刊大會,既説明國際期刊界對中國的關注,也説明中國期刊事業的發展與進步受到了國際期刊界的重視,我們希望通過承辦這一國際期刊界的“奧運會”,進一步增強我國與國際出版界的聯絡與合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期刊業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一些期刊已經形成了品牌,並在國內外産生了影響。在我國舉辦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標誌著中國期刊的國際地位在提高。近些年來,我國期刊業十分注重學習國外同行辦刊和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深化體制改革,努力加快發展步伐,提高期刊質量,改進管理方式,積極與國際期刊界聯絡溝通,大大縮短了與國際期刊業的差距。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是一個期刊大國,但遠遠不是一個期刊強國,我國90%以上的期刊是在近30年內創辦的,發展歷史很短,辦刊經驗不足,與國際一流期刊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要借舉辦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的機會,與各國期刊界朋友加強交流高新技術條件下辦刊的經驗,虛心學習各國期刊成功的辦刊理念,並結合中國的實際,闖出一條辦好我們自己期刊的路子來。

    在中國舉辦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為中國期刊展示形象、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中國期刊是世界期刊的組成部分,幫助各國朋友客觀地、全面地了解中國,幫助國際期刊界的朋友客觀地、全面地了解中國期刊,也應當是中國期刊界責無旁貸的義務。承辦這次世界期刊大會,使得我國期刊有了一次在國際期刊界朋友面前展示自己形象的難得的機會,600多位各國期刊界的重要人士來到中國,通過大會交流、市場考察、深度溝通等方式觀察中國期刊市場,與中國期刊界人士就大家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交流,有助於外國朋友們更加準確、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國期刊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而且將通過媒體的報道和與會朋友們的信息傳遞,使得更多的外國朋友廣泛地認識和了解中國。我們應當抓住機遇,把這次國際會議辦成展示中國形象,幫助外國友人了解中國、走近中國、報道中國的盛會。

    這次大會也是中國期刊業向國際一流期刊學習的好機會。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期刊界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學習、借鑒和引進世界各國在期刊産品製作、市場營銷與産業發展等方面的經驗,通過考察、展覽、培訓、研討等各種形式開展學習交流,通過項目、版權、勞務等方式進行對外合作的有益嘗試。目前,中國期刊正處於競爭日益激烈、機遇與挑戰並存、改革與發展共進的階段,我們需要學習和借鑒全世界各類媒體、特別是品牌期刊在發展過程中創造的先進經驗和裝備技術,加快發展的步伐。中國政府著力培育和扶植更多優秀的品牌期刊,目的是逐步形成更多的具有中國特色、具備相對規模的期刊集團,促進我國期刊業不斷繁榮發展。這次大會必將促進我國期刊界與國際期刊界的交流與合作,我們希望中國期刊界的代表充分利用這次會議,本著虛心學習、共謀發展的態度廣交朋友,多方溝通,深入研討,充分聽取國際期刊界人士對於中國期刊發展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思考自己期刊發展的措施,積極探索中國期刊業繁榮發展的途徑。

    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這種發展為全球發展帶來了機遇。中國的發展不會影響世界任何國家的發展,我們今天沒有資格去威脅別人,將來也永遠不會去威脅別人。以期刊業為例,中國的期刊數量不少,位居世界第三,但是無論發行數量還是出版質量都與國際一流期刊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人均擁有的期刊數量更是排在世界100名之後。因此,我國期刊業發展的任務很重,道路還很漫長。國家的發展與進步需要各類傳媒的助力,而各類傳媒的發展也離不開國家的發展與進步的力量推動。我們相信,借此大會的東風,中國期刊業會在整個世界、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大環境下不斷健康發展,朝著集團化、品牌化、網絡化、市場化的方向前進,並將為中國與世界的和諧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中國新聞出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