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世界期刊大會>> 最新報道
 
世界期刊大會分組討論中國期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6日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

  14日,第36屆世界期刊大會開幕。在"發展中國家的期刊市場"分組討論中,期刊業面臨的諸多挑戰,以及在困難面前採取的種種對策成為與會人員最為關注的話題。在中國期刊協會顧問、前會長張伯海和中詢(CCI)亞太公司董事長、《財富》雜誌中文版總編輯的主持下,來自中國的《故事會》、《時尚》、《知音》與期刊界同仁分享了各自的精彩故事。

  中國期刊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蓬勃發展,截至2007年5月,全國期刊總數已經從1978年的930種增長至9468種。期刊的品種也有了極大豐富,期刊業自我發展的意識、自主經營的能力逐步增強,各種適應社會需要的期刊類型應運而生。

  《故事會》雜誌社社長何承偉介紹説,《故事會》創辦于1964年,中國人豐富多彩的生活在這本小小的雜誌上映現了多年,現在該雜誌每月印數已高達500萬冊,發行量一直處於國內期刊第一梯隊。《知音》雜誌社社長胡勳璧説,該雜誌去年年底的印數突破600萬冊,它以愛情、親情、恩情打動讀者。《時尚》雜誌雖然1993年剛剛出世,但已經推出服裝、手錶、地理、美容、汽車等與時尚有關的一系列內容。

  面對來自網絡、電視、報紙、圖書等其它媒體的競爭,中國傳統雜誌勇敢地進行了大膽嘗試。《故事會》已由一本雜誌變成雜誌群體,《旅遊天地》也頗有市場號召力。向圖書領域拓展更使同行關注。由雜誌社策劃發行的《話説中國》銷售碼洋突破1.5億元,美國、韓國等國家紛紛購買了圖書版權。傳統的《故事會》又向網絡邁出了大步,故事中國網強化了雜誌品牌,吸納了更多潛在讀者。不僅如此,這家雜誌還依據自身優勢,向電視劇製作公司提供劇本,並製作針對兒童、司機等特殊群體的故事音像製品。

  以雜誌為核心,實現優勢互補,深化品牌價值成為雜誌業先行者的共識。依靠《知音》的強大號召力,《知音》傳媒集團新創辦了7種期刊、2種週報、一家網站、一所學院。《打工》、《好日子》等品牌已在雜誌市場迅速成長。這家傳媒集團目前實現年利潤1.14億元,並投入了3億元,向傳媒、教育、房地産等領域進行産業延伸。

  強調自我創新是眼下國內雜誌業的關鍵詞。《時尚》雜誌總裁吳泓説:"剛開始起步時,時尚雜誌僅有20%至30%是本土內容,現在本土內容已高達70%至80%。"不僅從國外引進內容,時尚類雜誌已開始了有益的嘗試,將中國本土風情人情、中國傳統服飾、民俗家居介紹到海外,這暗合了國際期刊的潮流。

  中國雜誌能否大膽邁出國門成為與會者關心的話題。胡勳璧説,困難很大,一是因為國外期刊歷史比較長,在本土媒體地位也高。但這不是説沒有縫隙,《知音》打算先推向港澳臺地區,再向海外主流市場發展。何承偉説,《故事會》走向世界這是天天夢想的事,但實際上也是不現實的事。因為這意味著編輯人要換個角度編雜誌,真正讓世界讀者認同的符號是需要編輯人很動腦子的,目前更可行的是走電子雜誌的發展道路。

  事實上,僅有內容和産業上的變化還是很不夠的,世界期刊界已經越來越多注意到中國同行的點點滴滴。國外同行認為,中國同行需要對讀者群進行更加準確的信息鑒定。目前雜誌業面臨著最大的機遇,但是許多雜誌的品牌並未完全開發出來。比如雜誌完全可以利用讀者的忠誠度繼續拓展自己的品牌價值。同時拓展生産線和範圍,尋找緊密的合作夥伴,這些都顯得至關重要。

  讓大家深感欣慰的是,中國雜誌人在志向遠大的同時,也懷有一番人文情懷。何承偉説,他想的最多的是把《故事會》辦到讀者的心裏去。吳泓則希望時尚雜誌不僅反映時尚産業,更要反映精神、文化的時尚,引導一種切合社會的全新的思潮。(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