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積極實踐可持續發展水利>> 努力減輕水旱災害影響
 
2006年我國汛情旱情特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06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一是颱風登陸早,風力強,影響大。2006年第1號颱風“珍珠”登陸時間比常年颱風首次登陸時間提早近40天;第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是歷史上登陸後維持強風力時間最長的一個颱風;第8號超強颱風“桑美”是建國以來登陸我國大陸風力最強的颱風。據統計,2006年颱風共對9個省(區)造成直接影響,導致6623萬人受災,1522人死亡,倒塌房屋72.3萬多間,農作物受災4428萬畝,直接經濟損失765.26億元。颱風災害影響之廣、損失之重是近年來少見的。

    二是西南東部等地乾旱持續時間長,旱災程度重。2006年我國旱情較常年偏重。全國耕地因旱受災面積3.11億畝,成災2.01億畝,有3578萬人、2936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汛期大江大河大部分來水偏少,水位偏低,長江還出現了歷史同期最低水位。重慶和四川東部等地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乾旱,災情之重、受旱時間之長、抗旱難度之大均為歷史罕見。

    三是中小河流汛情出現早,洪水量級大。2006年4月初,江西和湖南的部分河流就發生較大洪水,入汛時間較常年明顯偏早。在主汛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浙江、江西等地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部分中小河流發生了大洪水或特大洪水。福建閩江發生了1934年建站以來的第二位大洪水,湖南湘江上中游和廣東北江發生了超過20年一遇大洪水。湘江支流耒水、北江支流武水等一些中小河流還發生了超歷史記錄的特大洪水。

    2006年8月底水旱災害統計的6項主要指標中,除農作物洪澇受災面積外,農作物受旱面積、因旱飲水困難人數、大牲畜飲水困難數、洪澇災害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等5項指標都是1998年以來同期最大的。(水利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