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青海玉樹地震專題>> 災區資料
 
玉樹概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15日   來源:玉樹州政府網站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玉樹藏語意為“遺址”。地理位置大致介於東經89°27′~97°39′,北緯31°45′~36°10′,北與本省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相連,西北角與新疆的巴音郭楞自治州接壤,東與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東南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鄰,西南與西藏昌都專區和那曲專區交界。自治州東西最長738公里,南北最寬處406公里,土地總面積26.7萬平方公里(包括海西州代管的唐古拉山鄉6.4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37.2%。現轄玉樹、稱多、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6縣,共10鎮,35鄉,257個村(牧)委會,總人口為28.31萬,其中藏族人口26.98萬,佔總人口的95.3%。在這片26萬多平方公里的神奇高原上,世代居住著28萬勤勞智慧的藏族人民。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情萬種、獨具魅力。

    玉樹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鄉”、“唐蕃古道”和“中華水塔”的美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黃河和東南亞第一巨川湄公河(即瀾滄江)均發源於玉樹。巍巍唐古拉、茫茫崑崙山孕育了玉樹康巴兒女勤勞、豪爽、吃苦耐勞和不屈不撓的品格。

    1949年10月,青海省人民解放軍軍政委員會駐玉樹特派員辦公處成立,宣告玉樹地區已完全由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職能。1951年12月25日成立玉樹藏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自治州。1999年轄玉樹、稱多、囊謙、雜多、治多、曲麻萊6縣,1鎮、47個鄉,257個村牧委會。自治州首府駐玉樹縣結古鎮,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

    玉樹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構成了自成體系的自然區域,以唐古拉山脈的主峰格拉丹冬山峰為主的雪峰冰川孕育了以萬里長江為首的黃河、瀾滄江等我國著名的三大河流。

    玉樹州成立於1951年12月,是青海省第一個、全國第二個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主體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佔有面積最大、生態位置最重要的一個自治州。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均發源於本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和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覆蓋自治州全境,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鄉和中華水塔之美譽。自治州首府結古是歷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鎮,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處的民間貿易集散地。

    玉樹州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兼營的地區。全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降雨量52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為0.0℃。空氣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60%。現有草場2.1億畝,其中可利用草場1.7億畝,年産鮮牛奶26500噸、牛羊肉45000噸、羊毛1300噸、牛羊皮90萬張。現有耕地26.7萬畝,主要種植青稞、豌豆、洋芋、油菜、芫根。初步探明礦點261處,主要有金、銀、銅、鐵、鋁、煤、硫磺、水晶、玉石等40余種,總儲量300億噸,已查明的各類中藥材913種,其中植物類藥材808種,著名的有蟲草、知母、貝母、大黃、雪蓮等;動物種類藥材80種,主要有鹿茸、麝香等。境內水利資源富足,三大江河支流縱橫,湖泊星羅棋佈,總流域面積為23.7萬平方公里,佔全州總面積的89%。水能發電的理論蘊藏量為612萬千瓦。全州有4個天然林區,林地總面積3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1%。在山澗叢林原野之中,棲息著各種珍禽異獸,主要有野牦牛、野驢、藏羚羊、岩羊、黃羊、白唇鹿、馬鹿、金錢豹、雪豹、猞猁、棕熊和珍禽黑頸鶴、馬雞、雪雞等。鳥類品種為全省之首,獸類品種居全省第二。

    玉樹境內有許多具有高原特色的自然景觀:有名揚藏區的玉樹歌舞和神秘的唐蕃古道;有聞名遐邇的文成公主廟和眾多教派的藏傳佛教寺院;有世界之最的新寨加那嘛呢石堆和崗察寺殿內高達25米的宗喀巴座佛銅像;有黑頸鶴的故鄉隆寶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比較完整保留原始面貌的可可西裏野生動物保護區等。目前全州共有旅遊觀光的景區、景點達40余處。

    玉樹古為西羌牦牛種地;隋朝前後為蘇毗和多彌二國轄區,唐時為吐番的孫波如,宋時為黎州屬下的囊謙小邦之地,元朝歸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轄,明朝囊謙五室的貴族僧侶屢被賜號為功德自在宣撫國師;明末清初玉樹各部頭人為青海蒙古和碩特部贈爵為諸臺吉;清朝受青海辦事大臣直接管轄,為囊謙千戶領地,下有百戶獨立長等部落,民國時期設置玉樹、囊謙、稱多3縣,統由玉樹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縣之下千百戶制度因襲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