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縮小地區間教育差距>> 努力構建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取得成效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5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自改革實施以來,從國務院部門到地方各級政府形成了高效、有序的工作機制,各項資金及時到位。截至2006年8月底,中央財政已落實西部地區(含中部民族自治州和部分試點縣)改革資金133億元,其中免雜費和補助公用經費75億元、校舍維修改造29億元、免費教科書27億元;西部地區(含中部民族自治州和部分試點縣市)共落實地方分擔資金48億元。中部秋季試點地區免雜費和補助公用經費資金也已下達。共惠及中西部地區40多萬所農村中小學、近5000萬學生。

    目前,改革開局良好,總體進展順利,取得明顯成效。農民的教育負擔大幅減輕,平均每個小學生減負140元,初中生減負180元;農村學校的收費行為明顯規範,絕大部分學校除了代收課本費和住宿生住宿費外,其他方面都是“零收費”;所有農村中小學都拿到了由財政撥付的公用經費,絕大多數農村學校運轉水平明顯提高;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春季開學以來,有88.7萬名學生回流到農村公辦學校,其中原輟學學生返校近20萬人,因貧失學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另外,2006年農墾系統納入新機制保障範圍的墾區共有13個,涉及農墾中小學校共772所、中小學生近60萬人,分別佔農墾系統企業辦中小學和中小學生人數的25%和36%。其中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甘肅、青海、雲南、四川、重慶、內蒙古等7個墾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政策已基本落實到位,其餘6個墾區落實政策中遇到的問題也正在逐步得到解決,有效緩解了這些墾區中小學學生“上學難,上學貴”的問題,大大減輕了農墾職工子女上學負擔。(教育部、農業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