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縮小地區間教育差距>> 各地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建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機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5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2005年5月,有關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以區域推進為重點,優先解決好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力爭在更大範圍內逐步推進。特別是要把工作重心進一步落實到辦好每一所學校和關注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上來,把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和改造城鎮薄弱學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校際之間教育差距擴大的勢頭。各地積極採取措施,逐步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河北省計劃在“十一五”期末,全省廣大農村地區學校普遍達到基本辦學標準,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在辦學思想、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生源質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基本均衡;各設區市市區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和“大班額”現象得到基本解決,實現城市市區和郊區學校一體化發展。

    廣東省制定了《教育現代化建設綱要實施意見(2004—2010年)》,提出“大力推進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停止義務教育等級學校評估,並將在年內出臺全新的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指標體系。

    江蘇省為鼓勵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先進縣(市、區),制訂了《江蘇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評選辦法》。

    黑龍江省實施“學校條件標準化”工程和加強學校“軟體”建設,努力實現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均衡、城鄉校長配置均衡、師資力量配置均衡和生源結構配置均衡。

    瀋陽市從2006年秋季開始,在教育投入、教師待遇、教師交流等方面積極採取措施,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並設立500萬元專項獎勵經費,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綜合實驗區給予獎勵。

    廣東省惠州市啟動“城鄉教育聯動發展計劃”,通過100所農村學校和100所城市學校結對子,在辦學理念、師資、教研成果、信息技術、教學設備和勞動技能培訓等方面開展城鄉學校聯動發展活動。(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