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縮小地區間教育差距>> 各地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做好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5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近年來,各地普遍加強了對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領導,採取切實措施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農民工就學的格局基本形成。

    北京市近三年來共撥出專款3億元支持農民工子女教育,全市在公辦中小學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達到22.8萬人,佔就學的農民工子女的63%。

    天津市許多學校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的形式,定期對農民工子女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輔導,提高家長的家教能力。

    上海市建立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市在公辦學校就讀的農民工子女的比例逐年提高。

    江蘇省充分挖掘現有公辦學校潛力,全省75%的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無錫市按就近入學的原則向各校下達招收農民工子女的任務,並實行農民工子女與本地學生統一報名,統一編班,享受同等待遇,目前該市91%的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蘇州各級財政每年用於農民工子女就學的經費達1億多元。

    浙江各地對農民工子女入學普遍實行“同城待遇”,通過設立“希望工程”基金、“愛心”基金、發放“教育券”等方式,保證民工子女有學上、上得起學,目前全省67%的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浙江省採取公辦學校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結對幫扶、選派校長和教師指導教學工作、開展業務培訓和提供辦學補助經費等方式,扶持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浙江省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對農民工子女在評優評先、入團入隊等方面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

    廣東省接受義務教育的80多萬外來適齡兒童中,入讀公辦學校的約佔65%。

    武漢市一些學校對農民工子女開展“多一份關愛、多一絲關注、多一聲叮嚀、多一次機會”的“四多”活動,並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促進農民工子女成長進步。(教育部提供)做好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工作近年來,各地普遍加強了對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領導,採取切實措施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農民工就學的格局基本形成。北京市近三年來共撥出專款3億元支持農民工子女教育,全市在公辦中小學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達到22.8萬人,佔就學的農民工子女的63%。天津市許多學校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的形式,定期對農民工子女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輔導,提高家長的家教能力。上海市建立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全市在公辦學校就讀的農民工子女的比例逐年提高。江蘇省充分挖掘現有公辦學校潛力,全省75%的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無錫市按就近入學的原則向各校下達招收農民工子女的任務,並實行農民工子女與本地學生統一報名,統一編班,享受同等待遇,目前該市91%的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蘇州各級財政每年用於農民工子女就學的經費達1億多元。浙江各地對農民工子女入學普遍實行"同城待遇",通過設立"希望工程"基金、"愛心"基金、發放"教育券"等方式,保證民工子女有學上、上得起學,目前全省67%的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浙江省採取公辦學校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結對幫扶、選派校長和教師指導教學工作、開展業務培訓和提供辦學補助經費等方式,扶持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浙江省各地教育部門和中小學對農民工子女在評優評先、入團入隊等方面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廣東省接受義務教育的80多萬外來適齡兒童中,入讀公辦學校的約佔65%。武漢市一些學校對農民工子女開展"多一份關愛、多一絲關注、多一聲叮嚀、多一次機會"的"四多"活動,並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促進農民工子女成長進步。(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