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航天事業50年>> 《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白皮書解讀
 
解讀之二:如何實現《2006年中國的航天》確定的發展目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0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一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大力協同實施航天重大科技工程。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航天事業取得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是“以工程促發展”,開展全國大協作。50年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為代表的多項重大工程的成功實施,使我國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的行列,靠的是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在新的歷史時期,必須繼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開展全國大協作,強化基礎,提高能力,實施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突破一批前沿技術、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創新,重點跨越。在發展過程中,將積極引導航天科技工業的轉型升級,積極構建以航天科技企業和國家科研機構為主體、産學研相結合的航天技術創新體系,在體制、機制上滿足航天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是加強政府宏觀指導,統籌和規範各項航天活動。加強政府職能,依法行政,重點推進《航天活動管理條例》、《航天産業政策》等航天政策法規建設。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航天科研生産規律的健康有序的競爭機制、客觀公正的評價機制、相互制約的監督機制以及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完善質量評價監督體系,加強質量管理。制定航天科研生産管理辦法和航天産品、技術進出口管理辦法。對現行知識産權制度、航天産品的價格制度等進行必要的完善。研究制定航天投資主體多元化、企業股份制改造、非公經濟參與航天科研配套生産等政策措施。

  三是重應用求效益,推進航天高技術産業化進程。遵循航天高技術産業發展的規律,結合我國實際,大力加強衛星應用技術的研發,引導社會需求、培育新市場、促進産業升級;加強統籌規劃,促進航天高技術産業的協調發展,積極構建和完善航天産業鏈。加強空間技術的推廣轉移和二次開發,改造和提升傳統産業。

  四是堅持改革開放,加強國際空間交流和合作。在國際合作原則指導下,統籌考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空間交流與合作;開拓我國航天産品的國際市場,提升航天産品出口與對外發射服務能力;營造更加開放的國際合作環境,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

  五是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建立創新型航天人才隊伍。通過實施“兩彈一星”工程和載人航天工程,培育和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為我們積累了航天系統工程管理的經驗。大力弘揚“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精神,不斷豐富航天文化,提高航天系統工程管理水平,在創新實踐中努力造就一支富有創新能力的航天人才隊伍,將是我國航天事業持續發展、後繼有人的重要保證。(國防科工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