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航天事業50年>> 《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白皮書解讀
 
解讀之三:《2006年中國的航天》發表的重大意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0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2000年11月22日我國政府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以來,世界主要航天國家相繼調整並制定了新的航天發展戰略、目標和規劃,航天事業不斷向更高的境界、更新的領域拓展,航天活動對人類文明、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增強。適應人類社會進步的潮流,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新實踐,我國確立了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戰略目標。由此也使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適時發表新版航天白皮書,對推進我國航天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重申中國航天活動的宗旨是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作貢獻。我國一貫主張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始終堅持開展航天活動是為了和平的目的,為了造福全人類。在半個世紀的實踐中,我國發展航天事業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發展航天事業將一如既往地遵循既定的宗旨:探索外層空間,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繼續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二是強調航天事業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地位,闡明我國政府進一步發展航天事業的態度和決心。五十年來,我國政府一直從國家戰略高度統攬航天事業的發展,從“兩彈一星”工程到載人航天工程,從艱苦創業初期到頗具規模的今天,我國始終把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鼓勵和支持。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航天事業肩負著服務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帶動國家科技進步和支撐戰略目標實現的重任。發展航天事業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項強國興邦的戰略舉措,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象徵。

  三是展示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描繪新的發展藍圖。過去的五年中,中國航天事業取得較快的發展,為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為帶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推進人類和平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開展載人航天的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未來五年,中國航天事業將取得新的跨越發展。宣傳我國航天事業的新成就和新的目標、任務,有利於中國航天事業持續、穩步地發展,必將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國際影響力,推進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文明發展。

  四是表明中國航天活動更加開放,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進一步加強。21世紀是人類探索與開發利用外層空間的新世紀,加強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已成為世界航天國家發展的有效途徑。新版航天白皮書的發表,表明中國航天活動更加透明,我國政府將採取更加積極、靈活、開放的政策和措施,加強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國防科工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