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提高産品質量 保障食品安全>> 部門措施
 
衛生部向世衛組織通報中國食品安全情況(全文)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29日   來源:衛生部網站

    2007年8月22日,衛生部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中國食品安全情況,全文如下:

    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為便於加強與各成員國的溝通和交流,促進食品貿易發展,保護公眾健康,現將中國食品安全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一、中國出口食品安全情況

    中國食品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列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為日本、美國、韓國、中國香港、俄羅斯、德國、馬來西亞、荷蘭、印度尼西亞、英國。

    (一)中國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在99.0%以上。

    2004年至2006年,中國出口美國食品分別為89459、81754和94442批,合格率分別為99.0%、99.0%和99.2%,出口日本食品合格率分別為99.8%、99.9%、99.8%,出口歐盟的食品合格率分別為99.8%、99.9%和99.9%。2007年上半年,中國出口食品總體合格率為99.75%,其中,中國出口美國食品合格率為99.1%,出口日本食品合格率為99.8%,出口歐盟食品合格率為99.8%。從上述統計數據可見,中國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均在99.0%以上。

    (二)中國出口食品安全管理。

    1.進出口食品安全法規體系。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進出口食品安全法規體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産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8部法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等8部法規,《進出境肉類産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進出境水産品管理辦法》、《出口食品生産企業衛生註冊管理辦法》等18個部門規章,國家食品標準1800多個(其中強制性國家食品標準634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近746個。

    2.進出口食品安全組織機構。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質檢總局,AQSIQ)是國務院直屬的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正部級機構,下設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具體包括:研究制定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規章和制度,實施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開展進出口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定風險管理政策和緊急預警措施,負責重大進出口食品安全質量事故查處。質檢總局下設35個直屬檢驗檢疫局,35個直屬檢驗檢疫局又下設630多個分支機構,均設有專門負責進出口食品安全的部門。

    3.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能力。中國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共建有163個食品檢驗檢疫實驗室,直接從事進出口食品檢驗工作的專業人員達6000多人。食品實驗室技術先進,設備齊全,絕大多數擁有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離子色譜質譜聯用儀(ICP-MS)、高分辨質譜儀、同位素質譜儀、定量熒光PCR等先進儀器,具有很強的檢測能力。

    4.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中國對出口食品有一整套嚴格的管理措施,實施從種植養殖基地到出口全過程的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具體措施包括:對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基地實施檢驗檢疫備案管理;對出口食品生産企業實施衛生註冊制度;嚴格生産過程監控,規範出口食品標簽或標識,以便質量追溯和召回;出口食品逐批檢驗;根據進口國及地區要求,出具官方證書;實施“違規企業名單”制度,目前已有55家企業被列入“違規企業名單”。

    二、中國食品安全情況

    為保證食品安全,中國政府從農産品種養殖到食品消費等各個環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以維護消費者飲食安全。

    (一)農産品質量安全控制工作。

    農産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大幅度提高,目前,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94%以上,畜産品中“瘦肉精”合格率達到98%以上。農業部門在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的工作包括:一是做好農産品産地保護和生産環境監測。制定了《農産品産地安全管理辦法》,建立産地監控和評價機制,加強環境監測與管理,監控農業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二是加強投入品管理。組織實施農藥及農藥殘留、獸藥及獸藥殘留、飼料及飼料添加劑、水産品中藥物殘留監控計劃,查處違法銷售、使用禁用藥物和化學物質的行為,對農産品生産者進行農産品質量安全技術指導與培訓。三是組織實施例行監測。每年對全國37個大中城市蔬菜農藥殘留、36個城市畜産品“瘦肉精”污染和22個城市水産品藥物殘留進行監測,並開展了部分産品的監督抽查。四是開展産品認證,引導和發展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産品。五是做好農産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測體系和風險評估等支撐工作。

    (二)食品生産加工環節監管。

    質檢部門負責食品生産加工監管工作,一是建立並嚴格實施了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共向生産企業頒發了10.7萬張食品生産許可證,獲證企業食品的市場佔有率達到同類食品的90%以上。二是加大食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力度。通過加大抽查頻次,擴大抽查覆蓋面,基本實現了抽查一類産品、整頓一個行業的目標。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共對7880家企業的11104批次食品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三是加強對食品小作坊的專項整治力度。一方面通過關停並轉等方式,讓小作坊儘快達到市場準入條件;另一方面重點實施基本條件改造、限制銷售範圍、嚴格限制預包裝和要求公開承諾等四個方面的監管措施。經過整治,截至2007年6月底,已取締5631家,強制停産8814家,5385家整改後達到準入要求。四是落實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2006年,共對食品生産加工企業進行了90萬次巡查;截止2007年6月底,在31個省(區、市)建立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區16030個,確定食品安全專職監督員25346人,聘請政府協管員72474人,聘請社會信息員106573人。五是不斷加大食品執法打假工作力度。圍繞重點食品、重點廠點和重點區域,嚴厲打擊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産加工食品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嚴厲打擊證照皆無的制假制劣黑窩點。

    (三)食品流通環節監管。

    工商部門不斷強化流通環節整治工作,主要包括:一是開展“農村食品市場整頓年”活動,以農村市場、配送到農村的食品為重點,加強對農村食品市場的專項執法檢查。檢查重點食品市場,查處食品違法案件,規範食品經營行為。二是以城鄉結合部、旅遊景區、車站碼頭為重點區域,以各類市場、商場、超市、批發市場和食品經營企業為重點企業,根據季節性和節日性消費特點,集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三是加強對流通環節食品質量準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監管,強化食品經營者第一責任人意識,完善食品質量市場準入制度,加大市場巡查力度,嚴把食品入市關。以食品質量監測和快速檢測為主要手段,加強交易環節食品質量監控,嚴格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四是集中開展豬肉等副食品專項執法檢查,取締無照經營、查處制售注水豬肉、病死豬肉、不合格豬肉等違法行為。

    (四)餐飲等消費環節食品安全監管。

    餐飲衛生是食品衛生的重要環節。衛生部門在餐飲業衛生監管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要求各地加大對餐飲衛生的監督力度,落實《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範》,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加強餐飲環節監管。二是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日常監督檢查制度,探索食品衛生監督檢查意見公示制度,進一步提高食品衛生監管的能力和效率。三是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查處大案要案,並及時向社會通報。四是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工作,會同教育部部署開展全國學校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治專項檢查工作,預防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發生。

    三、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一)法律法規體系。

    為保障食品衛生安全,衛生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制定了90余個配套規章,涉及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包裝材料和容器、食品衛生監督處罰、餐飲業和學生集體用餐等各方面的管理。近些年,還頒布實施了《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範》、《健康相關産品國家衛生監督抽檢規定》等法規和規範。在加大食品生産經營階段的立法力度的同時,中國也加強了農産品種植、養殖階段,以及環境保護對農産品安全影響等方面的立法,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産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以及《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植物檢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

    (二)技術支撐體系。

    為做好食品安全技術支撐,中國不斷加強檢測機構能力建設、監測和評估等工作。全國現有食品監測機構5000余家,通過完善檢測方法、加強質量控制,檢驗能力不斷提高,部分檢測機構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監測網質控考核。中國高度重視危險性評估工作,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組織開展了食品中污染物和部分塑料食品包裝材料樹脂及成型品浸出物等的危險性評估;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還專門開展了食品中微生物、食品中化學污染物、食品添加劑、食品強化劑等評估。中國成立了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專門開展農産品質量風險評估工作。通過評估,指導農民使用標準化生産技術,帶動標準化生産面積超過5億畝;獲得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優質農産品市場佔有率穩步提高,已成為出口農産品的主體,佔到出口農産品的90%。近5年來,綠色食品已得到40多個貿易國的認可,出口貿易額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長。

    (三)監測和安全預警系統。

    為掌握全國食品和農産品安全狀況,衛生部和農業部重點開展了食品和農産品監測工作,國家質檢總局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快速預警與快速反應系統,開展了食品生産加工環節風險監測工作。衛生部參照全球環境監測規劃/食品污染監測與評估計劃GEMS/FOOD,開展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截至目前,監測點已經覆蓋15個省區市8.3億人口,重點對消費量較大的54種食品中常見的61種化學污染物進行監測。截至到2006年底,獲得化學污染物監測數據40多萬個,初步摸清了我國食品中重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動態變化趨勢。膳食和營養監測是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組織開展了四次全國性膳食與營養調查和三次總膳食研究工作,掌握了全國居民膳食結構、飲食和疾病譜變化趨勢。衛生部還根據監測發現的問題發佈了蓖麻籽、霉變甘蔗、河豚魚、生食水産品、毒蘑菇等十余項食品安全預警信息。農業部也建立了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對全國大中城市的蔬菜、畜産品、水産品質量安全狀況實行從生産基地到市場環節的定期監督檢測,並根據監測結果定期發佈農産品質量安全信息、加強跟蹤檢查,有力地督促和引導了農産品質量安全工作健康發展,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區、市)也已開展省級例行監測工作。質檢總局加強了食品安全風險快速預警與快速反應系統的建設,目前已經實現了對17個國家食品質檢中心日常檢驗檢測數據和22個省(區、市)監督抽查數據的動態採集,每月收集有效數據2萬餘條。同時,質檢總局加大了食品生産加工環節風險監測的工作力度,重點監測非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劑問題,截止到2007年6月底,風險監測抽樣覆蓋24個省(區、市),共檢測20類産品中的2501個樣品,涉及到33種檢測項目,獲得9477個有效監測數據。通過動態收集、監測和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初步實現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早發現、早預警、早控制和早處理。

    (四)建立食品安全綜合監督、組織協調機制,統籌制定食品安全規劃。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作為食品安全管理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部門,牽頭建立了食品安全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及時溝通情況,研究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31個省(區、市)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協調機構。食品安全工作納入了地方政府考核目標,大部分省、市、縣政府自上而下層層簽訂了《食品安全工作責任書》,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8個部門連續五年在全國開展了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連續兩年對全國31個城市實施了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各省(區、市)也開展了對地(市)的食品放心工程綜合評價。通過量化管理指標、品種檢測指標和消費者滿意度指標考核,強化了地方政府對食品安全負總責的意識,促進了監管措施和監督責任的落實。

    幾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不斷協調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規範食品安全信息發佈工作,開展了食品安全信用體系試點工作,推動了食品企業誠信制度建設。

    國務院批准實施了《國家食品藥品安全“十一五”規劃》,提出了加強食品安全監測、提升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水平、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標準、構建食品安全信息體系、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撐能力、加強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和重大事故應急體系建設、建立食品安全評估評價體系、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繼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完善食品安全相關認證、加強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和培訓等重要任務。

    四、食品安全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中國政府重視發展同其他國家、地區和有關國際組織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友好合作關係,注重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和檢測技術,促進中國食品質量總體水平的提高。

    (一)積極參與國際食品安全活動。

    中國政府一貫倡導並積極參加各類國際食品安全組織活動,包括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食品安全信息網絡(INFOSAN)和食品污染監測與評估計劃(GEMS/FOOD)等各項工作。主要有:一是積極參加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中國于1984年加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成立了由衛生部、農業部任組長和副組長單位的中國食品法典委員會,2006年7月,中國經CAC大會批准成為國際食品添加劑和農藥殘留兩個法典委員會主持國,由衛生部和農業部分別承擔相關工作。2007年4月和5月,中國作為主持國成功舉辦了第39屆國際食品添加劑委員會會議和第39屆農藥殘留委員會會議。中國還牽頭起草或參與的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有:《減少和預防樹果中黃曲霉毒素污染的生産規範》、《食品添加劑通用法典標準(GSFA)》食品分類系統修訂和GSFA前言部分、二惡英測定、丙烯酰胺等。二是積極參與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活動。三是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上正式倡導開展區域性食品安全合作,得到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南亞等國家的積極呼應,成立了APEC食品安全合作論壇,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共同主持。四是2007年5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二)加強食品安全技術交流與合作。

    中國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技術專家參與各類食品安全技術培訓、研討、交流和水平比對等活動,並歡迎國外技術專家來訪、學習和培訓。自2001年以來,先後同美國、歐盟、意大利、加拿大、德國、英國、瑞士、丹麥、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泰國等國家開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和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SPS)領域的技術培訓與交流項目。先後邀請美國、歐盟、日本的專家來華舉行HACCP指南及其應用、貝類衛生控制計劃、殘留監控、肯定列表制度等專題培訓。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實驗室還多次參與英國食品分析能力測試(FAPAS)等國際比對實驗,定期參加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APLAC)、澳大利亞國家測試認可委員會(NATA)等知名認可機構組織的國際間能力驗證活動。截至2006年11月,共有22家檢測機構獲得韓國“國外公認檢測機關”的認可,經過上述22家檢測機關檢測的輸韓食品,入境時韓國予以免檢。日本承認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垂直管理的35個直屬檢驗檢疫局所屬實驗室的檢測結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十余個省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參加並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安全檢測能力考核。

    (三)注重發展國際食品安全合作。

    截至目前,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挪威、俄羅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定期、不定期地舉行研討會或專家互訪。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先後同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蒙古國、越南、菲律賓、丹麥、法國、荷蘭、愛爾蘭、匈牙利、波蘭、意大利、挪威、瑞士、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烏拉圭、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香港、澳門等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33個涉及食品安全領域的合作協議或備忘錄,簽署了48個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衛生議定書,確立了中國與有關進出口食品貿易夥伴國家或地區的長效合作機制。在此基礎上,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與許多國家和地區在食品安全合作機制下建立了年會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近期國務院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加強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發佈實施了《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産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明確生産企業、監督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責任,加強各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大對違法生産經營者的處罰力度。食品安全監管相關部門正在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做好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確保食品安全。

    中國政府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願與國際社會及其他國家加強信息交流與溝通。希望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食品安全工作給予支持和幫助,並向各成員國通報中國食品安全的有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