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發展改革委
生物産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國辦發〔2007〕2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發展改革委編制的《生物産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國務院辦公廳
二○○七年四月八日
生物産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發展改革委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生物産業發展,促進産業化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有關要求,編制《生物産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一、機遇與挑戰
新世紀,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發展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為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健康、食物、能源、生態、環境等重大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開闢了嶄新的路徑。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産業革命,新的國際産業分工格局快速形成。我國正處於加速工業化進程中,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抓住生物科技發展的機遇,把生物産業作為重點戰略産業加快發展,對緩解經濟發展瓶頸制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催生新的産業革命。
1.世界現代生物技術發展開始進入大規模産業化階段。進入新世紀,人類基因組測序的完成標誌著生命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體細胞克隆、幹細胞、基因治療、生物芯片、轉基因動植物等新的技術和産品不斷涌現,新興生物産業群蓬勃發展。2005年,全球生物藥品銷售額達到600多億美元,佔整個醫藥工業的比重從1995年的不到4%迅速提高到11%;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種植面積達到9000萬公頃,10年間增長了50倍。全球範圍內正在研製的2000多種生物藥物80%已進入臨床試驗,6000多例轉基因動植物經批准正在進行試驗。同時,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一批新興産業正在快速形成。
2.生物産業將成為繼信息産業之後世界經濟中又一個新的主導産業。生物科技革命將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新資源、新手段、新途徑,引發醫藥、農業、能源、材料等領域新的産業革命,有效緩解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健康、食品、資源等重大問題,生物産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到2020年,生物醫藥佔全球藥品的比重將超過1/3,生物質能源佔世界能源消費的比重將達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將替代10%-20%的化學材料。繼信息産業之後,生物産業將逐漸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重要推動力。
3.許多國家將生物産業作為戰略産業重點發展。各國紛紛制訂生物産業發展戰略規劃,發佈專項政策,成立專門機構,加速培養和吸引人才,大幅度增加對生物技術研究和産業化的投入,引導社會資源投入生物産業,促進生物産業在知識密集區域集聚化發展,努力搶佔21世紀國際經濟技術競爭制高點。
(二)加速我國生物産業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1.加速生物産業發展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需要。有助於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有助於防治重大疾病和傳染病,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基礎。
2.加速生物産業發展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需要。大力發展一批優質、高産、高效農業新品種,加速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綠色農用生物産品産業化應用,是推動種植業和養殖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
3.加速生物産業發展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需要。大力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加速生物製造技術在高消耗、高污染工業中的廣泛應用,既有利於減少我國對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又有利於推進清潔生産,減少污染物排放,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我國生物産業發展面臨重大戰略機遇。
1.我國具備發展生物産業的較好基礎。近年來,我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取得長足進展,在後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幹細胞等生命科學領域具有較高的研究水平,在雜交水稻、轉基因抗蟲棉等生物育種領域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生物新藥已進入臨床試驗。擁有一支水平較高的研發隊伍。海外留學人員和華人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2005年,全國生物産業實現工業增加值約2000億元,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等初具規模,涌現出一批快速發展的企業,呈現集聚化發展趨勢。
2.我國具備生物産業發展的資源和市場優勢。我國擁有約26萬種生物物種、12800種藥用動植物資源、32萬份農業種質資源,是世界生物物種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具有發展生物産業獨特的資源優勢。我國人口眾多,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對生物資源、醫療保健産品的需求將會迅速增加,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3.我國面臨生物産業發展的有利時機。當前,世界生物産業發展處於成長期,尚未形成由少數跨國公司控制産業發展的壟斷格局。我國可發揮生物資源優勢、市場優勢,廣泛參與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創新和生物産業發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加速我國生物産業發展。
雖然我國生物産業具備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是:管理體制不完善,缺乏配套的稅收等扶持政策,融資渠道不暢,發展資金嚴重匱乏;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仲介體系不完備,高素質人才缺乏,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亟待建立;産業總體規模和技術基礎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産業集聚度不高,産業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小;生物資源流失和外來物種入侵比較嚴重,生物安全存在較大隱患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我國生物産業發展,必須著力解決。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生物産業加快發展、增強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時期,要增強憂患意識,把握歷史機遇,明確發展思路和目標,努力搶佔國際競爭制高點,掌握主動權。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産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為重點,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充分發揮我國特有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面向健康、農業、環保、能源和材料等領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實現關鍵技術和重要産品研製的新突破,使生物産業成為增長速度快、質量效益好、帶動效應強的戰略性新興産業。
(二)基本原則。
1.自主創新,國際合作。構建和完善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動産學研合作;以具有自主知識産權成果的開發和應用為核心,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我國生物産業發展。
2.重點突破,集聚發展。著眼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選擇一批基礎條件較好、技術條件成熟、成長潛力大、産業關聯度高的現代生物産業重點領域和重大産品,構建較完善的産業鏈,加快做大做強;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撐和引領作用的前沿生物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産權,搶佔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加快實現産業化。促進生物企業和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優勢地區集中,培育生物産業區域增長極,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業集團為核心、專業化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的相對集中佈局的産業基地。
3.市場主導,政府推動。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和産業化發展的主體,又要充分發揮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推動作用,在政策法規、體制機制等方面營造有利於産業發展的良好環境,處理好産業發展與生物安全的關係,為生物技術創新和産業化發展建立良好的支撐平臺。
(三)發展目標。
“十一五”時期,我國生物産業發展的目標是:
——初步形成有利於生物産業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技術創新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生物安全保障體系、産業組織體系和行業服務體系。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研究開發投入佔産業增加值的比重明顯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生物技術産品。
——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一大批創新型中小生物企業,形成10個左右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大型生物企業。重點推進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性生物産業基地及若干專業性生物産業基地建設,形成8個産值過500億元的生物産業基地。
——産業規模快速增長。到2010年,生物産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約佔當年GDP的2%。生物産業出口額顯著增加。
在此基礎上,再經過10年的努力,力爭使我國生物産業主要經濟指標進入世界前列;在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關鍵生物技術領域掌握自主知識産權,生物産業國際競爭力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全國生物産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4%以上,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産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産業。
三、主要任務與發展重點
根據我國生物産業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堅持做大産業規模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並舉,按照産業化、集聚化、國際化發展的要求,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製造、生物環保等行業。國家重點組織實施9大專項,集中力量進行重點突破,儘快形成我國生物産業的群體優勢和局部強勢。
(一)生物醫藥。
根據防治重大疾病和傳染病的需要,重點發展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創新藥物和新型醫療器械。
1.疫苗與診斷試劑。大力開發預防、診斷艾滋病、禽流感等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與健康的重大傳染病新型疫苗與診斷試劑,加快實現産業化,務求取得突破性進展。積極推進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性疫苗研發。提高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麻腮風、肺炎、脊髓灰質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傳統疫苗的安全性和預防效果。積極推進疫苗生産企業戰略性重組,形成疫苗産業良性發展的産業鏈條。迅速擴大我國疫苗與診斷試劑産業規模,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專欄1 疫苗與診斷試劑專項
以提高重大傳染病預防能力為目標,加快預防性疫苗研製和産業化發展,降低毒副反應,提高免疫效率,為有效控制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流行,防止局部或大範圍爆發提供技術和産品支撐;加快治療性疫苗研發和産業化進程,形成一批臨床治療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新藥;開發20種新型病原體診斷試劑並實現産業化,替代部分進口,形成一批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
2.創新藥物。大力發展生物藥物,力爭在基因工程、抗體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生物創新藥物。積極開發對治療常見病和重大疾病具有顯著療效的小分子藥物,在手性合成、激素合成、抗生素半合成等領域取得突破,在具有獨特療效的溶栓藥物、急救藥物、心血管藥物、代謝病藥物、老年病藥物等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大幅度提高生産效率。大力推進緩釋、控釋、靶向、透皮、粘膜給藥製劑等各類新型製劑的開發和産業化,提高藥物製劑整體水平。積極推進生物藥物的合同研究和委託加工。
專欄2 創新藥物專項
以提高我國醫藥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大力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廣闊市場前景的生物藥物和小分子藥物開發和産業化;加強新型藥物製劑及給藥系統研究,整體提升藥物製劑水平。開發藥物生産新工藝,降低生産成本。力爭在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和艾滋病等)的治療和預防用藥方面取得突破,爭取有5-10個自主創新的重要新藥品進入産業化生産,培育5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生物醫藥大企業。
|
3.現代中藥。大力加強中醫藥研究條件和平臺建設,完善中藥技術標準和安全用藥保障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藥理清楚、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質量穩定可控、技術含量高、具有顯著中醫藥特色與優勢的中藥新藥快速發展。開展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建立中藥資源種質庫;選育優良中藥材品種,加快瀕危中藥材和關鍵中藥材的生物培養和擬生態條件的規模化生産;推進中藥材GAP(生産質量管理規範)種植基地建設,加快中藥材種植業和中藥飲片發展。加強中藥的劑型改造和二次創新,優先發展用於治療腫瘤、肝病、心腦血管病、艾滋病、抑鬱症、糖尿病、更年期綜合徵、流感等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的中成藥,加快做大做強一批優勢品牌、品種和企業。
專欄3 現代中藥專項
以保護瀕危稀缺中藥資源為重點,建設一批道地藥材種植基地,促進中醫藥可持續發展;加強中藥制藥關鍵技術研究和産業化,完善技術標準和臨床療效評價體系,建立現代中藥工程技術體系;加強名醫名方開發及名優中成藥的二次開發,促進中藥專業化生産,培育20個左右産值超過10億元的中藥大品種,形成3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中藥龍頭企業;推動中藥國際化發展,大幅度提高國際競爭力。
|
4.生物醫學工程。著眼于滿足全民基本醫療保健的需求,加快開發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創傷、突發性傳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急救、診療、康復技術和設備,力爭在關鍵技術、關鍵元器件産業化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開發新一代具有組織誘導性的涂層人工關節、牙種植體、經皮植入器件、植入性智慧假肢、人造皮膚、人工骨等組織工程産品;積極發展新型人工心瓣膜和血管支架、人造血管;大力發展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易維護、易操作的超聲影像設備,核磁共振、CT、數字化X射線機、生物分子核醫學顯像等設備;以亞健康狀態調控為重點,開發低生理負荷的生理信號檢測技術和裝置。重點發展面向中小型醫院的量大面廣的産品,提升産品技術和質量水平,實現部分醫療器械自給並出口。
專欄4 生物醫學工程專項
加快發展生物醫學材料、生物人工器官、臨床診斷治療設備,建設若干國家工程中心和工程實驗室,加強自主創新,在一批關鍵技術或部件上實現重點突破,實現産業化。提升和穩定量大面廣的生物醫學工程産品質量,擴大産品出口,初步改變高端産品依靠進口的局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重大專利産品並進入國內外市場;形成5-10家年銷售收入數十億元的骨幹企業。
|
(二)生物農業。
緊緊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産品結構調整,加速生物農業技術的研發及廣泛應用,提升農業生産效益。
1.農業良種。重點推進超級稻、優質高産小麥、雜交玉米、轉基因棉花等我國具有優勢的農業良種産業化。加強轉基因抗病蟲水稻、油菜、玉米、大豆等品種的選育。促進野生稻、野生大豆等野生植物的開發利用,加快具有區域優勢的特色農作物開發和産業化。加速牛、豬、羊、魚等畜牧、水産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擴繁率,促進産業化發展,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快培育一批禽類新品種,擴大父母代種雞飼養規模和孵化能力。
專欄5 生物育種專項
圍繞提高農産品品質、效益,促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選育並大面積推廣應用100-150個優質、高産、高效、多抗的農業新品種;推廣應用30-50個抗蟲、抗旱、抗逆能力強的防護林、經濟林、能源林、速生工業用材林等新品係;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種業(種畜、種禽、種苗、花卉、竹藤)企業(集團),使我國動植物新品種的推廣與應用取得重大突破,顯著提高農産品産量和效益。
|
2.林業新品種。推進優良林木、竹藤等産業化,加大抗逆、抗蟲、高産和優質基因工程林木新品種的選育和應用。加強野生動植物基因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推進野生動植物馴養、繁育技術開發,加快建設一批野生動植物馴養繁育基地,不斷擴大野生種群,為野生動植物産品生産奠定基礎。
3.綠色農用生物産品。以實現規模化發展為目標,加快綠色農用生物産品及林木危險性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産業化。充分利用經濟杠桿,開展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等綠色農用産品應用的示範試點和宣傳普及;推進全降解農膜的應用。推動資源優勢整合,加快培育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新型獸(魚)用動物疫苗和診斷試劑、動物用生物技術藥物和中獸藥、生物飼料添加劑等領域的龍頭企業。
專欄6 綠色農用生物産品專項
開發並推廣應用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飼料添加劑等重要農用生物製品15個左右,開發並推廣應用畜禽新型疫苗等動物用生物製品和製劑40-50種;增加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微生物全降解農用薄膜的使用比例;培育綠色農用生物製品大型企業集團10家,大幅度提高我國綠色農業生物製品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有效緩解農業面源污染。
|
4.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充分利用生物技術,發掘和篩選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海水養殖新技術,選育一批海水養殖新品種,建立種苗繁育基地,加速産業化,推動海水養殖業發展;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分離、提取、純化技術研究,支持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等研究開發和産業化,形成一批海洋生物企業。
(三)生物能源。
突出區域特色、技術創新和節能環保,加快培育我國生物能源産業。
1.能源植物。充分利用荒草地、鹽鹼地等,以提高單産和澱粉含量、降低原料成本為目標,培育木薯、甘薯、甜高粱、菊芋等能源專用作物新品種。以黃連木、麻瘋樹、油桐、文冠果、光皮樹、烏桕等主要木本燃料油植物為對象,選育一批新品種,促進良種化進程;積極培育與選育高熱值、高産、速生的喬木和灌木樹種,以及高含油率、高産的油脂植物新品種(係),建立原料林基地;改進沙柳、檸條等沙生灌木資源培育建設模式,提高灌木資源利用率,建立沙生灌木資源培育示範區。積極研製一批基因工程油用植物新品種。
專欄7 生物能源專項
重點選育培育一批速生高産、高含油和高熱值能源植物品種,實現規模化、基地化種植;開展以甜高粱、木薯等非糧食作物為原料的10萬噸級燃料乙醇示範工程,建設年産萬噸級植物纖維燃料乙醇示範線;利用多種農林油料等建設10萬噸級連續化生物柴油示範生産線;以秸稈、木屑等農林業廢棄物以及沙生灌木為原料,建立年處理10萬噸級以上生物質的氣化固化示範發電廠;實施若干工業沼氣産業化示範工程。
|
2.燃料乙醇。支持以甜高粱、木薯和菊芋等非糧原料生産燃料乙醇,加快以農作物秸稈和木質素為原料生産乙醇技術研發和産業化示範,實現原料供應的多元化;優化燃料乙醇生産工藝,降低水耗、能耗和污染,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綜合效益;逐步擴大燃料乙醇生産規模和乙醇汽油推廣範圍。
3.生物柴油。支持以農林油料植物為原料生産生物柴油,加強清潔生産工藝開發,提高轉化效率,建立示範企業,提高産業化規模。開發餐飲業油脂等廢油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加快制訂生物柴油技術標準。加速我國生物柴油産業化進程。
4.生物質發電和供熱。加快研製大型高效生物質連續氣化裝置,開發生物質燃氣高效凈化技術,積極開展秸稈、木屑等農林廢棄物直燃和氣化發電示範工程,大力支持以灌木林和柳樹等燃值高的速生能源植物為原料的生物質直燃發電技術示範;加大規模化沼氣技術開發力度,大力發展集約化專業養殖場沼氣工程、利用有機廢棄物的大型工業沼氣工程,建設一批高技術、高水平的沼氣發電供熱供氣示範工程。加強戶用沼氣池、特別是秸稈為原料的沼氣池的技術開發,大力普及農村沼氣。
5.生物質緻密成型燃料。積極發展生物質緻密成型燃料技術,鼓勵利用農作物秸稈、林木剩餘物,加工緻密成型燃料,為農村、林區提供使用方便、清潔環保、燃燒效率高的能源,減少農村燃料消耗對林木等植被的破壞。
(四)生物製造。
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大力發展生物基産品,實現對化石原料的部分替代。加快用生物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的生産工藝,減少工業生産能耗與污染物排放。
1.生物基材料。支持以農林可再生資源為原料,大力發展聚乳酸、生物乙烯、聚羥基脂肪酸酯、纖維素衍生物等生物材料和1,3-丙二醇、1,4-丁二醇、糠醛等單體原料;提高生物基化學品如賴氨酸、谷氨酸、蘋果酸、木糖醇、檸檬酸、維生素、各種糖工程等生産技術水平和産品質量,擴大其在人類健康、畜牧養殖業等方面的應用;支持生物可降解溶劑、潤滑劑和各種高效安全的食品和飼料添加劑的産業化,支持以松脂、木本油脂和木質纖維素等為原料的綠色表面活性劑、環氧樹脂固化劑、聚酯(醚)多元醇等綠色精細化學品的高效合成産業化技術開發,減少對石油等一次性礦物資源的消耗和有害有機化學製品的應用。同時,發展一批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的塑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木基複合材料、陶瓷化竹木纖維新材料以及新型炭質吸附和其他功能材料。
專欄8 生物基材料專項
以替代石油化工産品、降低成本為重點,通過關鍵技術突破和産業化示範,加快推進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綠色化學品、糖工程産品和新型炭質吸附材料規模化發展,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到2010年,澱粉基可生物降解塑料達到年産20萬噸級規模,其他可生物降解功能高分子材料達到年産10萬噸級規模;糖工程産品和炭質吸附材料達到年産萬噸級規模;木基工程材料達到年産10萬噸級規模,形成若干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的大型生物基材料企業集團。
|
2.微生物製造。提高酶工程、發酵工程等生物技術水平,加快微生物和酶製劑對傳統化學製造過程的改造,顯著降低醫藥、化工、食品、飼料、紡織、造紙等工業的能耗和污染水平。提高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等的技術水平和産量,在造紙、紡織等工業中進行示範應用;開發新型酶製劑,發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漿、生物製革和生物脫硫等綠色生産工藝,加快推廣應用。
專欄9 微生物製造專項
以促進工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新型生物反應過程為核心,加快微生物製造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資源消耗以及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過程中應用。“十一五”期間,建立一批微生物製造示範企業,提高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的酶活水平和産量等,大幅度提高生物色素、生物香料等食品與飼料添加劑的規模化生産和應用水平,有效降低造紙、紡織等工業領域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
(五)生物環保。
以水污染治理、有機垃圾治理、荒漠化和石漠化等退化生態系統治理與修復為重點,大力開發環保生物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快産業化步伐。重點發展高性能的水處理絮凝劑、混凝劑等生物技術産品,開發新型好氧、厭氧和複合的高效反應器、高效生物脫氮除磷新工藝,加快先進、成熟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有機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水平。選育並推廣一批適應乾旱鹽鹼與荒漠地等的優質高抗造林植物新品種,加快生物技術對鹽鹼地、荒漠化、石漠化、幹熱河谷等退化生態系統改良步伐。開展抗重金屬污染、超富集植物新品種的選育和規模化繁育,開發提高植物富集重金屬能力的多功能添加劑製造技術、超富集植物收穫和資源化利用技術與設備,促進對重金屬污染水土的修復與改良。
(六)生物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
開展生物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摸清我國生物資源情況。實施全國生物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開展生物物種資源就地、遷地保護和離體設施的建設。搶救性收集寶貴生物資源,加強物種種質資源庫(圃)及保護場(區)、原生境保護點、試驗基地和信息與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國家生物資源流失查驗技術平臺,加大鑒定評價特異生物資源的工作力度,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宣傳,支撐生物産業的可持續發展。篩選關鍵優異資源和突破性新種質,促進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培育一批具有資源特色的優勢生物産業。
(七)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建設。
加快制定生物安全法。貫徹執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法規,根據《生物安全議定書》的原則,加快建立生産工藝、産品質量、安全性評價、檢測技術等技術標準體系、生物測量量值傳遞與溯源體系、生物參考測量標準物質庫。加強國家生物安全檢測技術、預警與控制技術研究設施建設,建立危險外來入侵生物、轉基因生物和重大疫病疫情的檢驗鑒定、監測、評價、預警及應急反應體系,建立健全生物物種資源對外輸出、出入境審批與查驗制度,建立生物技術産品市場準入機制。建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監測與評價體系,建立我國統一的、與國際接軌的國家生物産業認證認可體系。
四、保障措施
我國生物産業尚處於全面發展的初期,實現本規劃的目標和任務,需要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政策和市場環境。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推進生物産業發展的合力。
國家建立生物産業發展重大問題的協調機制,加強生物産業體制改革、産業發展、技術研究開發、生物安全監管等方面的有機銜接,形成推進生物産業發展的合力。設立國家生物産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就生物産業發展重大問題提出諮詢意見。依法組建中國生物産業協會和國家生物産業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開展市場調查、信息交流、標準制修訂、行業自律、政策諮詢等方面的工作,促進生物産業的健康發展。
(二)強化産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生物産業集聚式發展。
大力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通過産學研合作等方式,建立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有效實施機制。通過財稅、金融、投資等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推動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生物技術成果轉化,改造或新建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與系統集成能力。
加強生物科技創新條件平臺建設。推進國家生物産業基地生物技術公共實驗室、中試基地以及融資平臺、人才培訓平臺等産業化能力建設。加強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開發設施建設,形成若干具有較大規模、多學科融合、創新能力強、開放運行的生命科學研究中心。鼓勵和支持國外機構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加強生物信息中心、科技成果評估機構、人才培訓等仲介服務體系建設。
促進生物領域知識産權的創造、管理、實施和保護。完善生物資源和生物技術知識産權保護的法律法規,提供良好的知識産權仲介服務,落實對知識産權創造者的獎勵政策,加強知識産權的司法保護和行政執法力度。
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有步驟、有重點地建設若干國家生物産業基地,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向優勢區域集中,引導生物産業特色化、集聚化發展。
(三)建設高素質生物産業人才隊伍。
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以及生物安全、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生物産業人才培養能力建設,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重點培養生物技術原始性創新人才、工程化開發人才、高級經營管理者、高級技術工人等各類高技能人才,擴大生物類碩士和博士的招生規模。採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引進等方式,吸引和支持出國留學人員、海外華人華僑回國和來華創辦生物企業、從事教學和研究。加強生物技術人才的國際培訓合作和國際學術交流。完善生物技術人才評價機制,國家生物科研機構的技術負責人逐步實行海內外公開招聘。加大收入分配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力度,完善技術參股和入股等産權激勵機制。
(四)多渠道增加對生物産業發展的資金投入。
整合政府科技計劃(基金)和科研基礎條件建設等資金,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對生物産業的支持力度。
支持生物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符合條件的生物企業在境內外股票市場上市融資,或通過發行公司債券融資。鼓勵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創業投資領域,並增加對生物企業的投資。
加大政策性金融對生物産業的資金支持力度。金融機構對符合産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生物企業要給予積極的信貸支持,支持企業以專利技術為擔保向銀行貸款。國家政策性銀行在各自經營範圍內積極為生物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重點支持具有自主專利技術、市場發展前景較好的生物企業的發展。
(五)實施有利於現代生物産業發展的稅收政策。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配套稅收政策,鼓勵生物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開發新産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根據現代生物産業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長週期等特點,結合國家稅收改革方向,研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現代生物産業發展。
(六)建立有利於生物産業發展的市場環境。
培育生物産品市場,擴大需求。通過逐步擴大醫療保險、計劃免疫等覆蓋範圍,加大對農民提供良種補貼、技術培訓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大對生物能源發展的扶持等措施,積極擴大生物産品的市場需求;加大政府採購對國內生物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強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普及教育,正確引導消費;建立有利於生物醫藥發展的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物流體系。
完善生物技術産品市場準入政策。在保障生物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放寬轉基因技術研究開發與産業化應用的限制。逐步推進藥品的委託生産。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生物藥品上市後,按國家有關規定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加強生物産品市場監管。完善對生物技術企業、研究機構及其製品的管理制度。健全生物技術的實驗程序,以及中間試驗、環境釋放、商品化生産和進出口等環節的安全控制措施,加大對生物技術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基礎設施和安全措施的監督力度。
加強生物産業國際合作。推動有競爭力的生物企業在境外投資設廠,支持行業仲介組織設立境外生物醫藥産品註冊和營銷指導中心。以醫帶藥,擴大中藥在國際市場的份額。積極推進種業、疫苗等領域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走出去”,帶動整個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加強相關技術標準體系的研究,積極參與有關國際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工作,建立生物産品出口商品技術指南,完善進出口環節管理。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生物産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抓緊研究制定規劃實施的具體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壯大生物産業,為後十年實現更快更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