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
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通知
陜政辦發〔2007〕54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我省作為全國農村公路建設試點省區,2006年,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已建成通村水泥(瀝青)路14000公里,共完成通鄉油路和通達工程道路近4000公里,使5000多個建制村的600多萬農民群眾走上了水泥(瀝青)路,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初步基礎。但就總體情況看,在取得上述成績的同時,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工作不夠紮實、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工程質量存在隱患、公路養護責任沒有落實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在進一步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充分動員和調動各方積極性,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努力實現農村公路發展新突破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的第二年,為確保完成中央1號文件中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大任務,農村公路建設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和緊迫的任務。農村公路作為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先導性基礎設施,對建設現代農業至關重要。因此,要從密切黨群關係、統籌城鄉發展的全局高度和服務現代農業的新視角,拓展農村公路發展思路,準確把握黨中央、國務院的新部署、新要求,緊緊抓住中央重點支持農村公路建設投資機遇,全面規劃,加快建設,推動農村公路又好又快發展。
二、多渠道籌措資金,強化資金監督管理
資金問題始終是農村公路建設的關鍵。要促進農村公路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國家投一點、地方籌一點、社會捐一點、群眾出一點”的投資融資機制,真正形成在公共財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農民積極籌資投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投資體制。市縣政府是農村公路建設的責任主體,要把農村公路建設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經常性項目和重點支持的農村公共設施,進一步落實和加大市縣財政配套資金。省級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市縣財政在收入增量中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農村公路建設。要保證一定比例的國家和省級扶貧資金用於農村公路建設。省交通規費收入增量部分也要更多的用於農村公路建設。要繼續採取措施落實銀行貸款,增加農村公路建設投資。與此同時,要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一事一議”的辦法,發動農民群眾主動、自願出工投勞。要廣泛吸收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資修路;也可利用出讓冠名權等多種方式,廣泛籌集築路資金。
“十一五”期間,為確保完成我省與交通部簽訂的農村公路共建協議,在保持全省通村油路、水泥路每年12000公里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省級建設資金將有重點地向貧困地區未通油路的654個鄉鎮和未通公路的1440個行政村適度傾斜,其中,鄉鄉通油路按每公里40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村村通公路(路基4.5米)按每公里10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確保實現2010年全省100%的鄉鎮通油路、100%的村通公路、80%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標。
要加強資金使用監管,確保資金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通村公路建設資金實行專項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截留、擠佔和挪用。要將資金使用情況向項目所在地群眾公佈,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三、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切實維護群眾利益
堅持“群眾打底子、政府鋪面子”等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群眾修路的積極性,鼓勵農民自願投工投勞。要嚴格“項目確定自下而上、資金補助由上而下”的程序,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修農民願意修的路,修農民能夠受益的路,結合未來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把農村公路延伸到農田示範區、生態觀光園、畜牧養殖基地等客流、物流集中的區域。真正發揮農村公路支農、扶農、惠農的作用。尊重農民群眾意願的核心是實行民主決策,要實現由“為民做主”向“讓民做主”的工作方式轉變,使農民在築橋修路的民主決策中發揮自身潛力、體現自身利益、保護自身權利。決不違背農民意願修路,決不增加農民不合理的負擔,決不能形成新的修路債務,決不能拖欠工程款和修路職工工資。真正把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做到建成一條公路,服務一地群眾,帶動一方經濟。
四、狠抓工程管理,確保工程質量
確保質量是農村公路保持安全暢通、減少後期維修養護成本的關鍵,是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質量問題不僅關係公路本身,也直接影響黨群、政群關係。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政府監督為主,群專結合”的質量監督體系,實行交通部門全程監督、鄉村幹部跟蹤監督、監理人員現場監督、農民群眾及社會各界隨時監督的“四級監督”模式。充分發揮各級質量監督機構的作用,動員群眾參與監督工作;要嚴格實行質量問責制,支持和強化群眾和社會各界對農村公路建設質量的監督,要建立工程質量責任檔案,明確工程各環節和各單位的責任人,出現重大質量事故,要依法追究責任;要創新質量管理制度,工程質量要與項目補助資金挂鉤、與政府績效考評挂鉤、與企業信用挂鉤;要大力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科技創新提高農村公路的內在質量。同時,要提高農村公路的安全性。農村公路在設計和改造方案比選時,要在危險路段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提高安全水平。要高度重視渡口改造和渡改橋工程,並在縣鄉公路上開展安保工程和危橋改造工程試點,為農民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五、積極推進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落實管護責任,做到有路必養
要按照國務院《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國辦發〔2005〕49號)和省政府《陜西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陜政發〔2006〕72號)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逐步建立起管理責任以縣為主,資金投入以政府為主,養護以市場運作模式為主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新體制,推行“政府出錢、農民出力”和“市場招標、引入競爭、群專結合”的養護機制。結合農村公路體制改革,加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制度建設,完善養護質量標準、操作規程、檢查評定標準等,做到機構、責任、人員、資金“四落實”,以保障“有路必養”,鞏固農村公路建設成果。
結合實際,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對農民工、養路工的技術培訓。要通過“各級政府補助,村民承包領養”,積極動員農民參與農村公路養護,不斷摸索在農村如何修好路、養好路、管好路的好辦法、好經驗,並吸引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六、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實現農村公路的可持續發展
農村公路建設要堅持“六個堅持、六個樹立”的新理念,即“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相和諧,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樹立節約資源的理念;堅持質量第一,樹立讓公眾滿意的理念;堅持合理選用標準指標,樹立設計創作的理念;堅持系統論的思想,樹立全壽命週期成本的理念”,以體現“安全、環保、舒適、和諧”。在技術標準和路線方案選擇上,要注意節約用地、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在路面結構選擇上,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實際、造價低、利於農民養護的多種路面結構形式,不應局限于瀝青路和水泥路;在場站建設上,要儘量利用原有的空地和非農用地,儘量不佔用耕地,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
七、加快完善農村客運網絡,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建設效益
農村客貨運輸要堅持建管養運並重,積極推進“路站運一體化”,農村運輸場站應與農村公路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客運班線應與農村公路同步開通,實現路、站、運協調發展,充分發揮農村公路效益。要大力發展農村客運網絡,要加快調整、改造和延伸現有農村客運線路,合理增加班次,做好農村客運網絡與城市公交網絡的合理銜接,促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市縣(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落實國家對農村客運的扶持政策,重點解決好目前普遍存在的稅費高負擔、客運車輛陳舊、經營行為不規範、服務質量不高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保證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同時,還要加強農村客運安全管理,嚴把農村客運市場準入關,加強客運源頭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七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