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公文公報>> 國務院文件>> 國務院文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15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電子信息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電子信息産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産業,對於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確保電子信息産業穩定發展,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産業升級,特製定本規劃,作為電子信息産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2009—2011年。《規劃》的主要內容是:
  一、電子信息産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子信息産業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産業規模、産業結構、技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1—2007年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8%,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約6.3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約1.5萬億元,佔GDP比重約5%,對當年GDP增長的貢獻超過0.8個百分點,出口額達5218億美元,佔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36.5%。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産品製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數字電視等領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但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電子信息産品出口增速不斷下滑,銷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點領域和骨幹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利用外資額明顯減少,電子信息産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同時,我國電子信息産業深層次問題仍很突出。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加強技術創新,促進電子信息産業持續穩定發展,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貢獻。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主線,堅持改革開放,強化自主創新,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優化環境鞏固規模優勢,以重大工程帶動技術突破,以新的應用推動産業發展。穩定出口,拓展內需,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保持電子信息産業平穩較快增長;集聚資源,重點突破,提高關鍵技術和核心産業的自主發展能力;以用促業、融合發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在發展中保穩定,在穩定中謀轉型,加快調整電子信息産業組織結構、産品結構和區域結構,實現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相結合。針對當前外部市場需求急劇下降、全球電子信息産業深度調整的形勢,採取積極措施,保持産業的穩定增長。同時,著眼長遠發展,集中優勢資源,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堅持市場運作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完善體制機制,改善投融資環境,培育骨幹企業,扶持中小創新型企業,促進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國家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增強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體等核心産業的自主發展能力。
  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以系統應用為牽引,加速技術自主開發。同時,繼續加大力度吸引國際電子信息製造業和服務業向我國轉移,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拓展企業海外發展空間,提高電子信息産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三)規劃目標。
  促增長、保穩定取得顯著成效。未來三年,電子信息産業銷售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産業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不低於0.7個百分點,三年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50萬個,其中新增吸納大學生就業近100萬人。保持外貿出口穩定。新型電子信息産品和相關服務培育成為消費熱點,信息技術應用有效帶動傳統産業改造,信息化與工業化進一步融合。
  調結構、謀轉型取得明顯進展。骨幹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自主品牌市場影響力大幅提高。軟體和信息服務收入在電子信息産業中的比重從12%提高到15%。穩步推進電子信息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延長産業鏈,促進國內産業升級。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特色鮮明的産業聚集區。産業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核心技術有所突破,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等領域的應用創新帶動形成一批新的增長點,産業發展模式轉型取得明顯進展。
  三、産業調整和振興的主要任務
  今後三年,電子信息産業要圍繞九個重點領域,完成確保骨幹産業穩定增長、戰略性核心産業實現突破、通過新應用帶動新增長三大任務。
  (一)確保計算機、電子元器件、視聽産品等骨幹産業穩定增長。
  完善産業體系,保持出口穩定,拓展城鄉市場,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發揮産業集聚優勢,實現計算機、電子元器件、視聽産品等骨幹産業平穩發展。
  增強計算機産業競爭力。加快提高産品研發和工業設計能力,積極發展筆記本電腦、高端服務器、大容量存儲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等重點産品,構建以設計為核心、以製造為基礎,關鍵部件配套能力較強的計算機産業體系。大力開拓個人計算機消費市場,積極拓展行業應用市場,推廣基於自主設計CPU的低成本計算機和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打印機、稅控收款機等産品。支持骨幹企業“走出去”,進一步開拓全球特別是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市場。
  加快電子元器件産品升級。充分發揮整機需求的導向作用,圍繞國內整機配套調整元器件産品結構,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電力電子器件、高頻頻率器件、半導體照明、混合集成電路、新型鋰離子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和新型印刷電路板等産品的研發生産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撐的電子元器件産業體系。加快發展無污染、環保型基礎元器件和關鍵材料,提高産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電子元器件和基礎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進一步提高出口産品競爭力,保持國際市場份額。
  推進視聽産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彩電企業與芯片設計、顯示模組企業的縱向整合,促進整機企業的強強聯合,加大創新投入,提高國際競爭力。加快4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融合,促進數字家庭産品和新型消費電子産品大發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過渡,推動全國有線、地面、衛星互為補充的數字化廣播電視網絡建設,豐富數字節目資源,推動高清節目播出,促進數字電視普及,帶動數字演播室設備、發射設備、衛星接收設備的升級換代,加快電影數字化進程,實現視聽産業鏈的整體升級。
  (二)突破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體等核心産業的關鍵技術。
  抓住全球産業競爭格局加快調整的機遇,立足自主創新,強化國際合作,統籌資源、環保、市場、技術、人才等各種要素,合理佈局重大項目建設,實現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體等核心産業關鍵技術的突破。
  完善集成電路産業體系。支持骨幹製造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加大創新投入,推進工藝升級。繼續引導和支持國際芯片製造企業加大在我國投資力度,增設生産基地和研發中心。完善集成電路設計支撐服務體系,促進産業集聚。引導芯片設計企業與整機製造企業加強合作,依靠整機升級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支持設計企業間的兼併重組,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支持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與科技重大專項攻關相結合,推動高端通用芯片的設計開發和産業化,實現部分專用設備的産業化應用,形成較為先進完整的集成電路産業鏈。
  突破新型顯示産業發展瓶頸。統籌規劃、合理佈局,以面板生産為重點,完善新型顯示産業體系。國家安排引導資金和企業資本市場籌資相結合,拓寬融資渠道,增強企業創新發展能力。成熟技術的産業化與前瞻性技術研究開發並舉,逐步掌握顯示産業發展主動權。充分利用全球産業資源,重點加強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努力在新型顯示面板生産、整機模組一體化設計、玻璃基板製造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提高軟體産業自主發展能力。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著力提高國産基礎軟體的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中文處理軟體(含少數民族語言軟體)、信息安全軟體、工業軟體等重要應用軟體和嵌入式軟體技術、産品研發,實現關鍵領域重要軟體的自主可控,促進基礎軟體與CPU的互動發展。加強國産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推廣應用,推動軟體産業與傳統産業的融合發展。鼓勵大型骨幹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增強企業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引導中小軟體企業向産業基地集聚和聯合發展,提高軟體行業國際合作水平。
  (三)在通信設備、信息服務、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加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強化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領域的運用,積極採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産業,以新應用帶動新增長。
  加速通信設備製造業大發展。以新一代網絡建設為契機,加強設備製造企業與電信運營商的互動,推進産品和服務的融合創新,以規模應用促進通信設備製造業發展。加快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下一代互聯網和寬帶光纖接入網建設,開發適應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特點和移動互聯網需求的新業務、新應用,帶動系統和終端産品的升級換代。支持IPTV(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建立內容、終端、傳輸、運營企業相互促進、共贏發展的新體系。
  加快培育信息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把握軟體服務化趨勢,促進信息服務業務和模式創新,綜合利用公共信息資源,進一步開發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信息服務業務。積極承接全球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引導公共服務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外包數據處理、信息技術運行維護等非核心業務,建立基於信息技術和網絡的服務外包體系。提高信息服務業支撐服務能力,初步形成功能完善、佈局合理、結構優化、滿足産業國際化發展要求的公共服務體系。
  加強信息技術融合應用。以研發設計、流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為突破口,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提高工業自動化、智慧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加速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和推廣,組織開展行業應用試點示範工程,支持RFID(電子標簽)、汽車電子、機床電子、醫療電子、工業控制及檢測等産品和系統的開發和標準制定。支持信息技術企業與傳統工業企業開展多層次的合作,進一步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結合國家改善民生相關工程的實施,加強信息技術在教育、醫療、社保、交通等領域應用。提高信息技術服務“三農”水平,加速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發展壯大涉農電子産品和信息服務産業。
  四、政策措施
  (一)落實擴大內需措施。
  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以及家電下鄉、其他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進一步拓展電子信息産業的發展空間,引導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廣播電視網絡、寬帶光纖接入網絡和數字化影院建設,拉動國內相關産業發展。完善普遍服務機制,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加強農村電信和廣播電視覆蓋,加速實現“村村通”。支持國內光伏發電市場發展和LED(發光二極管)節能照明産品推廣。建立國家資金支持的重大工程配套保障協調機制,帶動電子信息産品以及相關服務發展,引導國內企業互相配套。
  (二)加大國家投入。
  國家新增投資向電子信息産業傾斜,加大引導資金投入,實施集成電路升級、新型顯示和彩電工業轉型、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産業新跨越、數字電視電影推廣、計算機提升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軟體及信息服務培育等六項重大工程,支持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鼓勵地方對專項支持的關鍵領域和重點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引導社會資源投向電子信息産業領域。加大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的投入。
  (三)加強政策扶持。
  繼續實施《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産業和集成電路産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00〕18號)明確的政策,抓緊研究進一步支持軟體産業和集成電路産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並適當延長液晶等新型顯示器件優惠政策。落實數字電視産業政策,推進“三網融合”。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中,根據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狀況適時調整認定目錄和標準。研究出臺光伏發電和半導體照明推廣應用的鼓勵政策。
  (四)完善投融資環境。
  落實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加大對電子信息産業的信貸支持。引導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有效發揮信用擔保體系功能,支持金融機構為中小電子信息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服務。依託産業基地、企業孵化器等産業集聚區,擴大電子信息中小企業集合發債試點。對符合條件的電子信息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産品更新換代的外匯資金需求,通過進出口銀行提供優惠利率進口信貸方式給予支持。積極發展風險創業投資,大力支持海外歸國人才在國內創業發展。落實優惠條件,降低商檢和物流費用,支持國外企業穩定在我國的生産規模,擴大投資。加強産業基地公共基礎設施和支撐服務體系建設,優化産業集聚區發展環境。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和功能優勢,加大打擊走私力度,促進電子信息産品研發、維修、配送及服務外包業務的發展。
  (五)支持優勢企業並購重組。
  在集成電路、軟體、通信、新型顯示器件等重點領域,鼓勵優勢企業整合國內資源,支持企業“走出去”兼併或參股信息技術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鼓勵金融機構對電子信息企業重組給予支持。
  (六)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
  繼續保持並適當加大部分電子信息産品出口退稅力度,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支持電子信息産品出口的積極作用,強化出口信貸對中小電子信息企業的支持。落實科技興貿規劃。採取綜合措施為企業拓展新興市場創造條件,支持企業“走出去”設立研發、生産基地,建立境外營銷網絡。拓展與國外政府、企業間的合作,大力推動TD-SCDMA等標準技術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和商用。落實促進離岸服務外包産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推動軟體外包企業加快發展。
  (七)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推動産業創新發展。加強移動通信、筆記本電腦、軟體、新型顯示器件等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支持電子元器件、系統整機、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組成各種形式的産業聯盟,促進聯合協同創新。大力推進TD-SCDMA、地面數字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音視頻編解碼、中文辦公文檔格式、WAPI(無線局域網安全標準)、數字設備信息資源共享等標準産業化進程,加強RFID、數字版權管理、數字家庭産品等關鍵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工作,加快制定工業軟體、信息安全、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和規範。加強對電子信息産品和服務的知識産權保護。將集成電路升級等六項重大工程所需高端人才引進列入國家引進高層次海外人才的相關計劃,提高國內研發水平。
  五、規劃實施
  各地區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具體工作方案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報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