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公文公報>> 政府白皮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23日   來源:新聞辦網站

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
 (2010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一、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二、拓展相互投資領域
  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四、加強發展能力建設
  五、幫助提升民生水準
  六、拓寬中非合作領域
  七、發揮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作用
  結束語
  附  錄

前  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和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發展經濟和推動社會進步是中國與非洲共同面臨的任務。
  多年來,在發展過程中,中國與非洲充分發揮雙方資源條件和經濟結構等方面的互補性,按照平等相待、講求實效、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不斷加強經貿合作,努力實現互利共贏。實踐證明,中非經貿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有助於非洲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促進了中非共同繁榮和進步。
  20世紀50年代,中非經貿合作以貿易和對非援助為主。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合作內容日益豐富。特別是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後,雙方經貿合作進一步加強和活躍,貿易、投資、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全面推進,金融、旅遊等領域的合作逐步拓展,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非經貿合作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南南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也願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一道,加強與非洲國家的磋商與協調,共同參與非洲建設,共同推動非洲的和平、發展與進步。

一、促進貿易平衡發展

  貿易是中非經貿合作最初的形式。伴隨著中非關係的發展和交往的增多,中非貿易規模日益擴大。1950年,中非雙邊貿易額僅為1214萬美元,1960年達到1億美元,1980年超過10億美元。2000年邁上百億美元臺階後,中非貿易呈現快速增長勢頭。2008年突破了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對非洲出口508億美元,自非洲進口560億美元。2000年至2008年,中非貿易年均增長率高達33.5%,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2%升至4.2%,佔非洲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3.8%升至10.4%。2009年,雖然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非貿易額下降到910.7億美元,但中國在當年首次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隨著世界經濟復蘇,中非貿易呈現良好的恢復發展態勢。2010年1月至11月,中非貿易額達1148.1億美元,同比增長43.5%。

  在規模擴大的同時,中非貿易結構逐步優化,雙方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相繼進入對方市場。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國對非洲出口商品以輕工、食品、化工、土畜産等為主。2000年以來,機械設備、汽車、電子産品等機電産品出口顯著增長,商品質量和技術含量大幅提高。目前,機電産品佔中國對非出口的比例已超過50%。在非洲對中國出口方面,棉花、磷酸鹽等初級産品曾經是主要商品。近年來,非洲的鋼材、銅材、化肥、電子産品等工業製成品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同時,非洲農産品對中國出口增長加快。埃及的柑橘、南非的葡萄酒、加納的可可豆、烏干達的咖啡、突尼斯的橄欖油、埃塞俄比亞的芝麻等特色産品,逐漸為中國消費者熟悉和喜愛。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從非洲進口有所下降,但農産品進口增長了25%。
  多年來,中國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則,推進貿易便利化,推動中非貿易全面綜合平衡發展。中國已與45個非洲國家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加強在海關、稅務、檢驗檢疫等領域的合作,為中非貿易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為支持非洲國家擴大對華出口,從2005年起,中國給予與中國建交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對華出口商品零關稅待遇。截至2010年7月,受惠商品已擴大到4700多個稅目,今後將逐步涵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全部稅目95%的商品。在零關稅政策帶動下,非洲受惠商品對華出口快速增長。從2005年至2010年6月底,中國在零關稅待遇項下累計進口非洲商品13.2億美元,包括農産品、皮革、石材、紡織服裝、機械零部件、賤金屬、木製品等。中國還通過舉辦非洲商品展、設立非洲産品展銷中心,並提供攤位費減免等優惠便利措施,幫助非洲企業開拓中國市場。
  當前,中國和非洲同處於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市場需求旺盛,中非貿易具有很大潛力。就中國而言,非洲原油、礦産、鋼材、農産品等商品對華出口,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出積極作用。就非洲而言,中國的産品和技術適合非洲發展的需要,中國巨大的市場也為非洲産品提供了廣闊空間。特別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為非洲資源産品提供了穩定的出口市場。同時,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進入非洲,可以幫助提高非洲民眾的生活水平,並且有助於一些非洲國家控制和緩解通貨膨脹。

二、拓展相互投資領域

  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投資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始階段規模普遍較小。進入90年代後,中國對非投資規模逐步擴大,領域不斷拓寬,方式日趨多樣。2000年以來,在中非合作論壇帶動下,中國對非投資快速增長,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與此同時,非洲對中國的投資也日漸活躍,一批非洲企業在中國市場中發展壯大。
  近年來,中國對非投資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增長迅速。2003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為4.9億美元,而截至2009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已大幅增長到93.3億美元。二是分佈廣泛。中國對非投資分佈在49個非洲國家,主要流向南非、尼日利亞、讚比亞、蘇丹、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國家。三是領域豐富。主要涉及採礦、金融、製造、建築、旅遊、農林牧漁業等。四是方式多樣。除獨資、合資外,參股、並購以及與第三國企業合資開發資源等方式也逐漸增多。五是主體多元。國有大中型企業、民營企業和個體從業者等,均在非洲投資興業,各有所長,相互補益。

  中國政府鼓勵和支持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企業擴大對非投資,並採取措施加以引導,起到了明顯帶動效應。一是通過簽訂協定等方式營造良好投資環境。截至目前,中國已與33個非洲國家簽署雙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與11個非洲國家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為中非企業合作創造條件。二是設立中非發展基金。該基金是由中國金融機構設立的專門用於支持國內企業對非投資的股權基金,成立3年來已決策投資30多個項目,涉及農業開發、機械製造、電力、建材、工業園區、礦業、港口物流等領域。目前基金一期10億美元額度已安排完畢,將逐步擴大到50億美元。三是推動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由中國企業在雙方政府支持下進行合作區的基礎設施開發,並負責招商,吸引中外企業入駐,逐步形成産業集群。目前,中國正在讚比亞、毛裏求斯、尼日利亞、埃及和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建設6個經貿合作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投入2.5億美元。讚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是中國在非洲設立的第一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目前已引進13家企業,涉及採礦、勘探、有色金屬加工、化工、建築等領域,完成實際投資6億美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6000多個。
  非洲國家資源豐富,在資源領域的開發合作是中非投資合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一些中國企業按照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參與非洲資源開發,幫助非洲國家發展資源加工業,提高資源附加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在合作中,中國企業嚴格遵循國際規則,採取公開透明、形式多樣的合作方式,不壟斷、不排他,與非洲國家和國際企業共同開發、利用資源。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投資,拓寬了非洲發展的資金來源,提升了資源價值,也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贏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歡迎。如,中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企業與蘇丹合作開發石油資源,幫助蘇丹建立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蘇丹的財政收入由此大幅增加,對改善人民生活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在非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注意處理好與當地民眾關係,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施“本土化”經營,雇用大量當地員工,積極提升所在國自主發展能力,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如,中國在讚比亞的礦産企業,不僅投資建設冶煉廠,提高當地銅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承諾,“不減少一噸産量、不裁減一名員工、不減少一分投資”,成為該國7家外資礦山企業中唯一沒有減産、裁員的企業。
  近年來,隨著非洲經濟發展和中國市場潛力擴大,非洲企業對華投資日漸活躍。其中,毛裏求斯、南非、塞舌爾、尼日利亞、突尼斯等是非洲主要的對華投資國家。南非企業在華合資成立的啤酒企業,共經營著近70家啤酒廠。突尼斯與中國企業在華合資成立的化肥企業,已成為中國大型複合肥生産基地之一。截至2009年底,非洲國家累計對華直接投資99.3億美元,涉及石油化工、機械電子、交通通訊、輕工家電、服裝紡織、生物制藥、農業開發、娛樂餐飲、房地産等領域。非洲對華投資體現了優勢互補,也帶動了中國對非洲和其他地區的商品出口。

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很多非洲國家發展的瓶頸,基礎設施建設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之一。中國重視支持非洲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通過援助、工程承包、投資合作、擴大融資等方式,幫助非洲國家興建住宅、公路、橋梁、鐵路、機場、港口、通訊、電力、給排水、醫院等基礎設施,對非洲發展産生積極影響。中國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參與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並要求企業重合同、守信用,保質完成項目建設。
  多年來,中國援助非洲國家建成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20世紀70年代,在自身經濟還很困難的情況下,中國援建了1860多公里長的坦桑尼亞—讚比亞鐵路,成為中國無私援助非洲的歷史見證。中國援建的埃及開羅國際會議中心,總建築面積5.8萬平方米,每年舉行上百個國際會議及展覽,推動了當地商貿及旅遊業發展。截至2009年底,中國在非洲援建了500多個基礎設施項目,較大的項目還有索馬裏貝萊特溫—布勞公路、毛裏塔尼亞友誼港、突尼斯麥熱爾德—崩角水渠、坦桑尼亞國家體育場等。正在援建非洲聯盟會議中心等一批項目。
  為支持非洲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中國政府提供了大量優惠性質貸款,並支持中國金融機構擴大對非洲商業貸款規模。特別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國不斷加大對非融資力度。2007年至2009年,中國向非洲提供了50億美元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2010年至2012年,中國計劃向非洲提供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優惠性質貸款支持的在建大型項目,包括毛裏求斯機場、赤道幾內亞馬拉博住宅、加納布維水電站等。
  中國工程企業按照國際通行規則,通過競標在非洲承建工程項目,建設了大批質量好、造價低、非洲急需的基礎設施。從住房、道路,到機場、煉油廠、電信網、水電站,項目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從單一企業投標到組建國際企業聯合體投標,中國企業在非洲展現了實力,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人才,提升了國際化經營能力。中國企業建成的大型項目包括阿爾及利亞喜來登酒店、埃塞俄比亞全國電信網、蘇丹麥洛維大壩等。正在建設的大型項目有安哥拉社會住房、利比亞沿海鐵路、尼日利亞拉各斯輕軌等。
  中國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從事惠及當地民眾的公益事業,贏得了所在國政府、公眾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評價。中國企業在非洲國家捐資修路、架橋、打水井、建醫院、蓋學校,還捐贈物資,為當地社區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如,中國企業在蘇丹的公益事業已使200多萬人受益,在尼日利亞捐建的中尼友好小學緩解了當地300個村莊的基礎教育壓力,在安哥拉、利比亞等國建設的職業培訓中心已培訓大批學員。

四、加強發展能力建設

  發展是非洲面臨的最迫切問題,技術和人才的匱乏是制約非洲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非洲發展能力建設,通過與非洲國家開展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向非洲派遣援外專家和青年志願者等,努力幫助非洲國家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中非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合作,為非洲培養大量人才。截至2009年底,中國提供援助在非洲建成107所學校,向29465人次非洲留學生提供了政府獎學金。目前,中國政府每年向非洲國家提供5000個左右獎學金名額。中國還加強與非洲國家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遠程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非洲建立生物、計算機、分析化學、食品保鮮加工、園藝、土木工程等專業實驗室。
  開展管理和技術培訓。中國通過多種方式幫助非洲培養管理和技術人才。截至2010年6月,中國為非洲國家培訓了各類人員3萬多人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公共行政管理、農牧漁業、醫療衛生、科技、環保等20多個領域。另外,中國在非企業通過建立培訓中心、在職培訓、選派優秀員工赴華培訓等方式,為所在國培訓大批熟練技術人員。
  進行實用技術培訓。中國在許多非洲國家開展種植業、養殖業、漁業、編織、刺繡、皮革加工等實用技術培訓。如,中國為利比裏亞戰後難民、輟學學生、貧困農民舉辦了多期竹藤編技術培訓班,推動當地竹藤産業發展。竹藤編培訓班學員通過出售自製産品,月收入可達150美元,有效改善了生活條件。
  派遣援外專家和青年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33個非洲國家派遣了104名高級農業技術專家,幫助非洲國家制定農業發展規劃、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和培訓等。派遣專家指導中國援建項目的生産運營,培訓當地管理人員,幫助非洲國家掌握獨立管理項目的能力。中國還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與毛裏塔尼亞、加納、埃塞俄比亞、加蓬、塞拉利昂、馬裏、尼日利亞等國分別簽署了《南南合作三方協議》,累計向上述國家派出600多名中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非洲派出青年志願者312名,提供了漢語教學、醫療衛生、體育教學、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方面的志願服務。

五、幫助提升民生水準

  完善公共設施、解決糧食問題、改善衛生條件、減少外債負擔等,是關係到非洲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重要民生問題。中國十分關注非洲的民生發展,幫助非洲國家建設公共福利設施,提高農業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條件,並積極開展對非減債、救災和人道主義援助。
  積極援建公共福利設施。中國為非洲國家援建了一大批低造價住房、打井供水、污水處理、廣播電視和通訊設施等公共福利項目,對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如,塞舌爾、莫桑比克、安哥拉、埃塞俄比亞的低造價住房項目,改善了當地民眾居住條件;尼日利亞、塞內加爾、赤道幾內亞的打井項目、坦桑尼亞查林茲供水系統、尼日爾津德爾供水工程等,解決了當地居民生活用水問題;赤道幾內亞國家電視中心,滿足了當地電視信號傳輸、覆蓋的需求。
  開展多種形式農業合作。糧食安全關係到非洲的穩定發展和脫貧減困。農業是大部分非洲國家的支柱産業,也是中非經貿合作的優先領域。中國始終將幫助非洲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為中非農業合作的根本目的。中非農業合作的主要領域包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糧食生産、養殖業、農業實用技術交流和轉讓、農産品加工和儲運等。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為非洲援建農業技術試驗站、推廣站、農場等農業項目142個,啟動1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項目,並向非洲國家提供大批農用物資、農業設備。中國政府還鼓勵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農産品加工、農業開發項目。
  改善非洲醫療衛生條件。援建醫院、派遣醫療隊、提供藥品和醫療物資援助,是中國幫助非洲國家改善醫療衛生條件的主要措施。截至2009年底,中國在非洲援建了54所醫院,設立30個瘧疾防治中心,向35個非洲國家提供價值約2億元人民幣的抗瘧藥品。自1963年起,中國持續向非洲派遣醫療隊,共向46個非洲國家派出過1.8萬人次援外醫療隊員,累計治療患者2億多人次,併為非洲培訓數萬名醫療技術人員。中國醫療隊不僅診治常見病、多發病,還創造條件開展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斷肢再植、巨大腫瘤切除等高難度手術,挽救眾多生命垂危病人,並填補了受援國多項醫學空白。目前,有1000多名中國醫療隊隊員在41個非洲國家提供醫療服務。
  減輕非洲債務負擔。中國政府一貫支持非洲國家的減債努力,幫助非洲國家減輕對華債務負擔。從2000年至2009年,中國已免除35個非洲國家的312筆債務,總計189.6億元人民幣。上述減債舉措,體現了中國幫助非洲實現發展的願望和決心,也推動了國際社會對非減債進程。
  開展減災救災和人道主義援助。中國與非洲積極開展減災、救災領域的人員交流、技術合作以及經驗共享。當非洲國家遭受自然災害和戰亂影響時,中國堅持及時向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隨著國力提升,中國對非洲的人道主義援助力度不斷加大。2003年,阿爾及利亞發生6.8級地震,中國迅速向其提供緊急救援物資並派遣國際救援隊,救災援助總計536萬美元。2004年,中國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援助行動更加快捷有效。近年來,中國向蘇丹、馬達加斯加、布隆迪、坦桑尼亞、索馬裏、埃塞俄比亞、萊索托、津巴布韋等國家提供了食品、帳篷等緊急物資援助,幫助這些國家增強抵禦災害以及災後重建的能力。自2004年以來,中國向蘇丹提供近1.5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用於向達爾富爾地區提供人道主義物資和實施打井供水項目。

六、拓寬中非合作領域

  近年來,中非合作領域日益拓展,金融、旅遊、航空、環境保護等逐漸成為中非合作的新領域、新亮點。中非還在多邊框架中就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相互支持、加強合作。
  拓展金融合作。中國政府支持中非金融機構加強交流合作,為雙方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業務已遍及非洲大陸,提供國際結算、貿易和融資等服務,融資領域涉及製造、能源、通訊、電力、供水、交通、農業、物流等行業。中國金融機構已在讚比亞、南非和埃及等國設立了分行或代表處。中國加入非洲開發銀行、西非開發銀行等,通過捐款、減債、設立雙邊技術合作基金等方式,支持非洲減貧與發展事業。非洲國家的金融機構也積極拓展對華業務。截至2009年底,埃及、摩洛哥、喀麥隆、南非和尼日利亞等5個非洲國家的6家銀行,在中國設立了分行或代表處。
  推進旅遊合作。旅遊是非洲國家關注的新興産業之一,也正成為中非服務貿易新的增長點。中國積極推進與非洲國家的旅遊合作。2002年,埃及成為非洲第一個中國大陸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截至2009年底,非洲共有28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大陸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2009年,中國大陸公民首站到訪非洲38.1萬人次,同比增長18.5%;非洲來華旅遊40.1萬人次,同比增長6%。中國企業還在非洲開設旅行社、餐館,參與酒店建設、管理等。
  加強航空運輸合作。中國鼓勵雙方航空企業建立更多合作關係,開通更多連接中國、非洲的直達航線,以便雙方人員交往和貨物運輸。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安哥拉、讚比亞、南非等15國正式簽署民用航空運輸協定,與塞舌爾、利比亞、烏干達等6國草簽民用航空運輸協定。目前,埃及、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肯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的航空公司已開通直達北京、廣州的航班。中國的航空公司開通了北京至尼日利亞拉各斯、安哥拉羅安達和蘇丹喀土穆的直達航線。此外,中國航空主管部門通過國際民航組織等渠道,積極開展對非援助合作,承諾從2008年至2011年,每年向國際民航組織“非洲航空安全全面地區實施計劃”捐款10萬美元,用於幫助非洲提高民航安全水平。
  開展環境保護合作。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與非洲國家共同召開中非環保合作會議,實施中非人力資源環境培訓計劃,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非環境中心。中國政府倡議建立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夥伴關係,在衛星氣象監測、新能源開發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強合作。中國與非洲國家就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中國支持非洲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正當權利,在長期減排目標等問題上最大限度照顧非方關切。中方還承諾,在資金問題上不與非洲爭援助,並將結合非洲實際需要,從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方面提供幫助。目前,中國已與部分非洲國家開展了沼氣技術、水力發電、太陽能與風能發電等方面的合作。

七、發揮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作用

  2000年,中國與非洲國家共同創建了中非合作論壇。論壇迄今召開了四屆部長級會議和一屆峰會,建立了部長級會議、高官會、企業家大會等多層次的對話與合作機制。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論壇成為中非集體對話的重要平臺和務實合作的有效機制。中非合作論壇增強了中非政治互信,引領、帶動了包括經貿合作在內的中非合作,不斷豐富中非關係內涵,提升中非關係水平。
  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以來,中方圍繞著中非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長期合作、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基礎上,不斷出臺新的經貿舉措,推動中非經貿關係深入發展。這些經貿舉措契合非洲發展需要,體現了中國政府在中非合作上的務實和創新精神。
  在第一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宣佈減免非洲債務、鼓勵企業對非投資和培訓專業人才等措施。在2003年第二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宣佈增加對非援助、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給予與中國建交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部分輸華産品免關稅待遇等措施。
  在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第三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宣佈了旨在加強中非務實合作、支持非洲發展的8項舉措,包括擴大援助規模、提供優惠性質貸款、援建非洲聯盟會議中心、擴大免關稅受惠商品範圍、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設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和瘧疾防治中心等。在中非雙方共同努力下,這8項舉措已在2009年底前全面落實。
  在2009年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中方又宣佈了8項新舉措,涉及農業、環境保護、促進投資、減免債務、擴大市場準入、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進一步突出改善非洲民生、加強農業合作、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提高非洲自主發展能力等內容。這些舉措,立足於幫助非洲國家解決當前的實際困難,著眼于幫助非洲實現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鞏固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中國在中非合作論壇上提出的一系列經貿舉措,惠及所有與中國建交的非洲國家,使非洲有關國家和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今後,中國政府將繼續本著互利共贏、友好協商、務實高效的精神,與非洲國家共同努力,加強論壇框架內的經貿合作,推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向深入發展。

結 束 語

  當前,國際形勢正處於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由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衰退仍未過去,糧食安全、能源供給、氣候變化、重大疾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世界經濟領域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中國與非洲各國同屬發展中國家,既面臨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又面臨紛繁複雜的全球性挑戰。
  中國與非洲優勢互補,共同利益不斷擴大,經貿合作前景廣闊。中國將繼續秉承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一如既往地推動雙邊及多邊框架下的中非經貿往來,拓寬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共享發展成果。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通過中國與非洲人民的共同努力,中非經貿合作一定會向更大規模、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不斷發展,為中非全面合作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附  錄

附錄1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國承諾的8項舉措

  1.擴大對非援助規模,到2009年使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援助規模比2006年增加1倍。
  2.3年內向非洲國家提供3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和20億美元的優惠出口買方信貸。
  3.為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基金總額逐步達到50億美元。
  4.為支持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和一體化進程,援助建設非洲聯盟會議中心。
  5.免除同中國有外交關係的所有非洲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無息貸款債務。
  6.進一步向非洲開放市場,把同中國有外交關係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輸華商品零關稅待遇受惠商品由190個稅目擴大到440多個。
  7.3年內在非洲國家建立3—5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
  8.3年內為非洲培訓培養1.5萬名各類人才;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級農業技術專家;在非洲建立10個有特色的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為非洲援建30所醫院,並提供3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幫助非洲防治瘧疾,用於提供青蒿素藥品及設立30個抗瘧中心;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願者;為非洲援助100所農村學校;在2009年之前,向非洲留學生提供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由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

附錄2

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中國承諾的新8項舉措

  1.倡議建立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夥伴關係,不定期舉行高官磋商,在衛星氣象監測、新能源開發利用、沙漠化防治、城市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強合作。中方決定為非洲援建太陽能、沼氣、小水電等100個清潔能源項目。
  2.加強科技合作,倡議啟動“中非科技夥伴計劃”,實施100個中非聯合科技研究示範項目,接收100名非洲博士後來華進行科研工作,併為其回國服務提供資助。
  3.增加非洲融資能力,向非洲國家提供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支持中國金融機構設立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金額10億美元。對非洲與中國建交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免除截至2009年底對華到期未還的政府無息貸款債務。
  4.擴大對非産品開放市場,逐步給予非洲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5%的産品免關稅待遇,2010年內首先對60%的産品實施免關稅。
  5.進一步加強農業合作,為非洲國家援建的農業示範中心增加到20個,向非洲派遣50個農業技術組,為非洲國家培訓2000名農業技術人員,提高非洲實現糧食安全的能力。
  6.深化醫療衛生合作,為援非30所醫院和30個瘧疾防治中心提供價值5億元人民幣的醫療設備和抗瘧物資,為非洲培訓3000名醫護人員。
  7.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和教育合作,為非洲國家援助50所中非友好學校,培訓1500名校長和教師;到2012年,向非洲提供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將增至5500名;今後3年為非洲培訓各類人才總計2萬名。
  8.擴大人文交流,倡議實施“中非聯合研究交流計劃”,促進學者、智庫交往合作,交流發展經驗,併為雙方出臺更好合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