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記者吳晶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將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1世紀初的水平。
屆時,我國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質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幾代人的不斷努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綱要》將重點放在“十一五”期間,提出了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到2010年的主要目標,即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較大發展,公民科學素質明顯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
《綱要》同時提出了到2010年要實現的三個方面具體目標,即促進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的樹立和落實;以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科學教育與培訓、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科普基礎設施等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基礎得到加強,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明顯增多。(完)
【新聞背景】國外公民科學素質計劃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記者周婷玉、吳晶晶)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是世界各國提升綜合國力的戰略共識,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出臺了相應的行動計劃。
美國科學促進會從1985年起組織幾百名科技專家和教育工作者,制訂了一項面向未來70多年,致力於提高全體美國人科學素質的長遠計劃——“2061計劃”,提出了到2061年哈雷彗星再次回歸時,美國公民人人具有科學素質的目標。這一計劃直接影響了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制定,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為了實現在2010年成為世界上最具知識活力和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實體的目標,歐盟在2003年分別實施了“歐洲研究區”和“科學與社會”兩大戰略計劃。其中
“科學與社會”是一項促進科技進步、提高公民素質,推動科學與社會融洽的長遠戰略,內容包括科技、教育、公民參與歐洲科技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科技知識的應用等各個方面。
發展中國家也同樣重視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印度于1999年發佈的報告《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以及關於科技政策的文獻,都突出強調公民獲得和理解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在《2003年科學技術政策》中又進一步明確科技政策的首要目標是:確保科學信息可以傳達給每一個印度公民,以便把科學推向前進,並使得每一個公民都可以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在人類福利方面的應用。
此外,加拿大、韓國等國政府在制定21世紀初期的科技發展規劃和政策時,也都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發展與社會文化的互動。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説,這樣不僅能夠拉近科學與公眾的距離,也能使科技進步得到公眾更多的支持。這些推動公眾科技素質的提高、推動科技和公眾交流互動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值得我國借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