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三峽工地5月16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江時強、張先國)從當初參與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可行性論證、並擔任論證領導組副組長和技術總負責人,到現在擔任國務院三峽樞紐工程驗收專家組組長,年近八十的潘家錚可謂三峽工程設計、研究、論證及開工建設的重要見證人。在三峽大壩即將建成之際,潘家錚16日在三峽工地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防洪科學化,不再是千軍萬馬上堤”
作為三峽工程建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潘家錚面對即將建成的三峽大壩精神振奮。他説:“這是三峽工程建設的重要里程碑,一個較有決定性意義的時刻。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和最大的發電廠,建設三峽工程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如今,通過艱苦奮鬥,夢想得到初步實現,因此心情特別激動。我想説的是,工程質量非常優良,安全能夠保證,今後將能越來越發揮出防洪、發電和通航的作用。”
潘家錚説,三峽工程的首要作用是防洪。歷史上長江發生過多次大的洪水災害,人民生命財産遭受重大損失。現在,長江兩岸經濟快速發展,已經建起了許多非常發達的城市,工業、交通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富裕,這是過去所不能比的。如果再有一次大洪水的到來,損失將不可設想。
“防洪科學化、規範化,不再出現千軍萬馬上堤防洪搶險,是我的三峽夢想。現在,我高興地看到,三峽大壩的建成,將防止發生毀滅性的長江洪災,解除了中國人民的心腹大患。”
三峽工程本身就是一項環保工程”
讓河流為人類服務,這是人們開發利用河流的首要想法。但有時對河流的過分索取,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包括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此,潘家錚認為,現在對河流的開發利用應該有新的觀念,應保持河流與人的和諧發展,不應只從人的角度去索取。
他説,三峽工程不僅能提供清潔、廉價的能源,而且對生態環境也有很大的正面作用。他舉例説,如果一場大洪水發生,不僅對人民生命財産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出現大的瘟疫,這無疑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三峽工程的興建,它本身就是一項環保工程。作為清潔能源,它相當於每年為國家節約了5000萬噸燃煤,對生態發揮著良好的作用。”
“三峽工程建設,我有四個沒想到”
三峽工程建設至今已經歷十幾個年頭。潘家錚向記者坦言,與建設之初相比,自己有四個“沒想到”。
“第一個沒想到,是我國科技水平完全能夠勝任這一歷史性的工程。”他説,在剛開工時,是否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並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貌似重大的困難都被一一戰勝,很多方面的成就都超出了自己的想像,證明我們的科技水平完全能夠勝任,並且工程質量優良,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第二個沒想到,是國家經濟發展得如此之快,完全有實力興建這一偉大工程。”潘家錚説,三峽工程開工時是當時最大的建設項目,經濟能否承擔是人們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現在像三峽一樣大的建設項目已經很多,這説明國家的發展速度已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
第三個沒想到,是中國人的良好管理水平在這一工程中的體現。潘家錚説:“以前還有些擔心我們的管理水平跟不上。通過三峽工程的建設,説明中國人可以做得很出色。三峽工程建設真正做到了文明施工、科學施工,依靠科技和管理,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
第四個沒想到,是安全情況比想像中要做的好。潘家錚説:“興建如此之大的工程,施工中不免有較多傷亡事故。但是,三峽工程建設到如今,在安全方面做得很好,也超出了我的想像。總之,三峽工程完全能實現防洪、發電和通航三大效應,甚至能夠超過設計要求。三峽工程建設驗證了中華民族的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