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國家文物局局長就“國保”翻番問題接受記者採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記者 曲志紅)在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産日”即將來臨之際,經國務院批准核定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公佈,京杭大運河、正定府文廟、九連墩墓群等1080項珍貴歷史遺跡名列其中。這是自1961年我國首次公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一次批准公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幾乎接近於前5批數量的總和。

    “國保”翻番,引人矚目,也令人關注。如此大幅度增加“國保”數量的意義何在?它們是如何在我國林林總總40余萬處古代文物遺跡中遴選出來的?本次評審較之以往又有什麼新特點?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就此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説:“公佈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成就,也向社會各界和國際社會表現了我國政府對保護文化遺産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他相信,此舉“對於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振奮民族精神,擴大我國在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國際影響,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評選過程:嚴格、審慎、科學,一切依據文物的價值評判

    新公佈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沿用了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佈時採用的分類法,即分為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其他6大類。第六批“國保”名單中,古建築類最多,為513處,其餘依次為古遺址220處,古墓葬77處,石窟寺及石刻63處。增加較多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有206處,其他1處。

    據單霽翔介紹,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遴選、評審工作始於2004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本轄區內進行初評後,共推薦了1641處申報“國保”。

    國家文物局組織了來自各有關部門、研究機構、大學和文博單位的60多位文物、考古、建築史、黨史、近現代史等方面的權威專家,組成專家評審委員會進行分類評審。在專家評審基礎上,國家文物局提出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初步推薦名單,並分別徵詢了中宣部、外交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建設部、宗教局、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等有關部門的意見,形成了最終的推薦名單。

    不搞平衡,不搞照顧,就依文物的價值——歷史的、藝術的、科學的價值作評判標準,是這次“國保”評審中的突出特點。如山西早期的木結構古建築群多,也十分珍貴,這次一大批遼、金、元代古建築群進入“國保”,山西一下子就增加了150多處“國保”單位;河南因珍貴古遺址、古石刻等較多也增加了90多處“國保”單位。

    評審標準:文物古跡要“真實”,保護管理要得力

    對於“國保”的評審,應該説多年來有著一以貫之的基本標準。但據單霽翔透露,本次評審過程中,特別強調和堅持了這樣幾條原則:

    第一、評審對象必須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真實的實物,就是説它的時代、性質、特徵基本明確,學術界對其價值的認識比較一致;

    第二、對現代重建和嚴重改建過的,一般不予考慮;

    第三、在要求候選單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或者獨特價值之外,還要求當地地方政府能夠對其實施有效保護和管理,文物保護“四有”(有保護範圍、保護檔案、保護標誌和保護機構)工作完成得較好。

    而在選擇標準方面,重點考慮了相關文物的價值、代表性、典型性等。

    單霽翔説,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較多地涉及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和作用的人物故居、墓葬等,為了穩妥起見,評審時有關部門和專家又進行了專門研討,形成了一致意見和評審標準。

    “國保”翻番:我國現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並不多     

    一次公佈了1000多項“國保”單位,“這在以往我們也不敢想像”。單霽翔認為,這是黨和國家提出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和諧社會,把文化建設放在更突出位置這個大環境決定的。

    他説,從總量上看,我國現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並不多,與我們文明古國的歷史地位及現存文物數量不相適應。我國經普查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為40余萬處,前5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僅為1271處。而埃及由中央政府管理的文物古跡有2萬餘處;印度由國家管理的文物古跡有5000處左右;連越南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有2823處。

    國務院去年12月發出了《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確定了我國文化遺産保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並明確要求建立完備的文化遺産保護制度,形成完善的文化遺産保護體系,使文化遺産得到全面有效保護。這為我們加大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帶來了極大促進和良好氛圍。

    同時,我國文物保護多年來的實踐也已經證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宣傳、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公眾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以及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高了所在地的知名度,促進了所在地經濟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

    另外,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持續快速發展,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文化遺産保護的關係問題日益突出。文化遺産遭到違法建設、開發的威脅和破壞,盜竊盜掘古遺址古墓葬造成許多珍貴文化遺産損毀的情況時有發生。在這種嚴峻形勢下,將更多的珍貴文化遺産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利於依法加強對文化遺産的保護,規範對文化遺産的管理和利用行為,避免建設性破壞的發生。

    單霽翔説,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國務院核準公佈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80處,這不僅是我們文物保護事業也是全國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於充分發揮文化遺産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我國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責任加倍:要確保這些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佈後,我國的“國保”單位總數達到了2351個。“我們為此感到欣喜,同時更感到兩個字的分量,那就是‘責任’”。

    面對“國保”單位的大幅增加,單霽翔感到文物管理部門肩負的使命重大。他表示,國家文物局將動員全國文物系統廣大幹部職工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進一步依法加強相關工作。如立即開展對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特別是及時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和完善文物保護單位“四有”檔案,設立保護標誌和必要的保護機構,明確保護責任,建立健全必要的保護管理制度,確保這些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等。

    國家文物局還將統籌安排包括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內的世界文化遺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並對規劃實施跟蹤監測,督促落實。

    同時,要統籌規劃、集中資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實施一批文物保護重點工程,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消除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完)

 
 
 相關鏈結
· 國家博物館將於5日舉行《文化遺産日特別展覽》
· 端午節等民俗進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 文化部等九部委要求認真組織“文化遺産日”活動
· 新聞辦就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狀況等舉行新聞發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