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起,第三十屆世界遺産大會在立陶宛舉行。在自然和文化遺産受到人類關注的同時,另一類記錄人類文明的遺産往往會被忽視,那就是工業文明的遺跡。在我國,由於中華文化有著數千年的文明史,在許多國人的眼裏,遺産的概念一般都局限于比較古老的文物,其實這樣的觀念是狹隘的。我國的一些城市裏,近代工業的遺跡由於沒有受到廣泛重視,正在大規模的現代化建設中逐漸消失,令人扼腕嘆息。文物專家呼籲,我國保護工業遺産的任務已十分緊迫。
觀念障礙與發展契機並存 工業遺産不能再當“犧牲品”
文物專家經過調查發現,工業遺産在我國的保護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重視不夠,工業遺産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比例較低;二是家底不清,對工業遺産的數量、分佈和保存狀況心中無數、界定不明,對工業遺産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保護理念和經驗嚴重匱乏;三是認識不足,認為近代工業污染嚴重、技術落後,應退出歷史舞臺;四是措施不力,“詳遠而略近”的觀念使不少工業遺産首當其衝成為城市建設的“犧牲品”。
工業遺産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已經引起我國有識之士的重視。今年4月18日“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為工業遺産,首屆中國工業遺産保護論壇在無錫召開,通過了有關工業遺産保護的文件《無錫建議》。與會的專家學者認為,城市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一些尚未被界定為文物、未受到重視的工業建築物和相關遺存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正急速從現代城市裏消失。他們呼籲全社會提高對工業遺産價值的認識,儘快開展工業遺産的普查和認定評估工作,編制工業遺産保護專項規劃,並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5月,國家文物局向各省區市文物和文化部門發出了《關於加強工業遺産保護的通知》,指出“工業遺産保護是我國文化遺産保護事業中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的新課題”。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教授俞孔堅博士介紹説,中國開埠之後國外資本工業興建的近代工廠、洋務派官員以及民間資本家興辦的中國民族工業、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有著可歌可泣的歷史和故事,理應得到有效保護。
他説,土地資源的稀缺、大眾審美情趣的轉變,都給重新利用工業遺産帶來了契機。例如,福州馬尾船廠部分保留舊有的廠房和設備,展示造船工業的歷史與文化價值。1867年建成的船政繪事院(即船舶設計所),目前已作為廠史陳列館,陳列沙盤、艦模、圖片、實物等,展現中國造船發展史、海軍建設史、近代史上重大事件以及改革開放後發生的變化。
載入中國工業發展史冊 11處工業遺産成為“國保”單位
令人欣喜的是,我國已將一些工業遺産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2001年,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和青海省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成為首批進入“國保”單位名錄的工業遺産。今年4月,又有9處近現代工業遺産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們分別是: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南通大生紗廠、中東鐵路建築群、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築、石龍壩水電站、個舊雞街火車站、錢塘江大橋、黃崖洞兵工廠舊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導彈衛星發射場遺址。
這11處工業遺産中有3處廠址,是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的縮影。年代最久遠的是建於1890年的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位於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區和黃石港區。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由張之洞創辦,是中國第一家用新式機械設備進行大規模生産的鋼鐵煤聯合企業。5年後,實業家張謇于1895年在江蘇南通創辦了大生紗廠,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紡織工廠。另一處是青島啤酒廠,創辦于1903年,由英國和德國商人出資所辦,原名“日爾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島公司”,所生産的具有比爾森風味的黃啤酒和慕尼黑風味的黑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過金獎。
交通建設體現了我國工業文明的發展,已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交通工程就有3處。一處是中東鐵路,是根據《中俄密約》在1897年由華俄道性銀行承辦建設的通過黑龍江、吉林直達海參崴的鐵路。鐵路的建築群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橫道河子鎮,有保存完好的俄式建築200余棟。一處是個舊雞街火車站,位於雲南省個舊市雞街北部,始建於1915年。站內保存一條寸軌鐵路和29號寸軌機車,是同時保存寸軌和米軌鐵路的火車站。另一處是茅以升主持設計的杭州錢塘江大橋,于1937年建成通車,是中國人自主設計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特大橋。大橋建成不到3個月,為阻止日軍南進,茅以升親自協助中國軍隊將其炸毀,抗戰勝利後修復通車。
此外,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還有石龍壩水電站,位於昆明市西郊螳螂川畔,1908年由雲南官員劉岑肪引進德國技術設備建設,是中國第一座水電站。抗戰時期,日軍曾4次對石龍壩水電站進行空襲,但未能阻止水電站對軍工生産的供電。另一處是黃崖洞,位於山西省黎城縣。1939年7月,八路軍總部修建所移到黃崖洞,擴建為當時華北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年産武器彈藥可裝備16個團。1941年11月,日軍7000余人進犯黃崖洞,八路軍與4倍于己的敵人激戰8晝夜,斃傷敵人2000多人,贏得了敵我傷亡6:1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