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要充分理解運用科學發展觀搞好城市建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8月7日   來源:人民日報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全國不少地方大興土木。在提升城市品質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景象:寬馬路、大廣場、只能看不能觸摸的進口草坪、“高價”購進的大樹……雖然投入了大量資金,但其中許多項目不僅沒給市民生活帶來更多改善,反倒浪費了資源,甚至造成交通、休閒等方面的不便,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城市?城市建設中如何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近日,《人民日報》派出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聽取了民眾的呼聲。——編 者

    廣場 “四菜一湯” 奢華成風

    作為現代城市文明的象徵之一,廣場建設近年來持續升溫。一個個佔地龐大、氣度不凡的廣場紛紛出現在城市中央,成為展示當地形象的窗口。但很多人發現,這些城市廣場就像流水線上批量生産的産品,大多模式雷同、功能單一、缺乏個性甚至連名字都不約而同地取為“世紀廣場”、“黎明廣場”。

    “一個龐大的政府辦公樓,中間搞一大片禁止市民進入的草坪,兩邊羅列著博物館、圖書館等建築物,再加上一個巨大的音樂噴泉,這不就是‘四菜一湯’嗎?”建設部原總規劃師、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陳為邦形象地將各地趨同的廣場模式總結為“四菜一湯”。

    盲目求大更是我國廣場建設的通病。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孫鳳岐教授認為,國內不少城市近幾年修建的廣場大多尺寸偏大,周邊建築沒有形成良好的配襯,缺少應有的特色和活力。廣場的功能是人們集會、休閒娛樂的場所,特大和大城市中心的廣場有10公頃就足夠,一般城市3—5公頃就夠大,小城鎮有2—3公頃就可以了。但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廣場競相比“大”,有的縣城廣場面積動輒15—25公頃。河南某縣城廣場佔地達400余畝,當地人自豪地問:“天安門廣場有沒有我們縣的廣場大?”據統計,全國662個城市、兩萬多個建制鎮中,約1/5存在這樣的“形象廣場”。

    專家指出,我國的廣場建設還陷入了奢華成風、嚴重脫離地方實際的誤區。許多城市廣場的鋪地,面層花崗岩材料只需選擇20—30毫米就能夠滿足使用和觀賞需求,卻往往以更厚的花崗岩代替。

    孫鳳岐認為,各地的廣場應有不同的特色,大、中、小城市應各具特點,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也應有所不同。一些大中型的著名老城市,應結合城市特點,在一些十字路口營造小型的、多樣化的城市廣場。

    馬路 盲目拓寬 越攤越大

    北京懷柔一個1800多人的村莊,竟然擁有寬闊的“二環路”。雖然平時路上車輛稀少,但當地仍認為,要發展民俗旅遊業,必須修更多的路,目前正在積極規劃該村的“三環路”。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我國的道路建設成績顯著,四通八達的路網連接城鄉,為人們的出行和生産運輸帶來巨大便利。但與此同時,盲目追求寬馬路、景觀大道讓我們的城市陷入了一個怪圈:一方面是越修越寬的馬路、越攤越大的環路,一方面卻是日益擁堵的城市交通。

    更讓人痛心的是,許多中小城市打著“超前發展”的旗號,盲目拓寬馬路,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山東省棗莊市政府日前就因違法佔地修建寬馬路一事被責令作出書面檢查。據了解,這一寬馬路有10條機動車道、2條非機動車道、1條中心綠化隔離帶、2條小綠化隔離帶、2條外側綠化帶,最寬處達102米,佔地千余畝,其中非法佔地面積達672.21畝。

    “為什麼每個城市都熱衷於修建寬馬路,因為這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政績。”陳為邦分析説,我國幹部政績考核制度存在缺陷是城市規劃建設出現偏差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更加科學地設計幹部考核體系,把道路的暢通情況、交通效率的提高等作為指標,這種情況將會好轉。

    綠化 跟風模倣 貪大求洋

    孫鳳岐教授認為,除建築物之外的用地都屬於景觀園林的範疇,應當最能體現城市的形象特徵。但遺憾的是,不少城市在綠化過程中存在盲目性,移植大樹成風,普遍忽視鄉土樹種和草種,盲目引進外地品種,一味照搬模倣、貪大求洋的做法使得城市園林建設步入“千城一面”的誤區。

    以草坪風為例,上世紀90年代,我國從南到北無不以種植草坪為時尚,紛紛引進名貴草種,有的甚至伐去濃郁的樹林,而由於草坪維護成本高昂,本應作為市民休閒娛樂場所的綠地成為禁區,讓人親近不得;緊接著大樹風一刮,城市新建綠地紛紛種上截幹的禿頭樹,甚至北方城市也“種”上了搖曳多姿的椰子樹……

    大量人造景觀取代自然山水也使城市景觀逐漸失去個性。有的城市將原本地貌豐富的基址夷為平地建造西式園林、人工景觀,有的城市熱衷營造人工湖泊。“今年上半年我參與的城市景觀設計評審中,有3個城市都耗費鉅資採用築壩的方式營造人工河流和湖泊。”孫鳳岐痛心地告訴記者,這些地方有的根本沒水,有的引來的是污水,但都被當地領導作為“壯舉”津津樂道。與此相對應的,一些必需的街道園林綠化卻缺乏資金投入。

    建築 片面追高 千城一面

    高樓大廈已成為城市裏最常見到的風景,不少城市還互相攀比高樓的高度與數量。該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摩天大樓?

    “當前我國城市景觀建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建築形象雷同、千城一面,尤其是城市中心區的高樓大廈,總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陳為邦認為,目前許多城市建設都陷入了貪大求洋的誤區,有的甚至以“高、大、洋、怪”為榮,盲目追求高層、超高層建築和標誌性建設,熱衷於建造摩天大樓,甚至有的中小城市也要建幾十層的高樓。

    “建築物比高是市場經濟不成熟在建築上的反映。”陳為邦分析説,像北京、上海這些城市的黃金地段,建造高樓大廈是集約用地的好辦法。但摩天大樓的成本很高,通常超過60層以後,經濟效益就很難體現,再加上高額的維護費用,往往得不償失。中小城市應考慮本地經濟發展水平,不應一味追求高樓大廈。

    據了解,盲目建設中央商務區(CBD)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高樓的誕生。目前我國共有46個城市正在建設CBD,有的城市連CBD的內涵都沒搞清楚,不了解CBD要以一定數量的跨國公司和國際商務活動為基礎,甚至把商業中心、步行街等都算做CBD,有的面積比北京、上海的都要大。

    專家觀點

    ★陳為邦(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我們的建築應該“中而新”,可以包容世界上好的建築風格,但必須以自己的民族風格為前提。新的景觀一定要反映出新文化。

    同時,城市建設離不開城市的功能定位,要根據功能定位和城市實際搞規劃,依託城市的自然、歷史、經濟、文化等特點搞設計,體現城市特色,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之路。比如桂林、杭州的城市規劃要處處體現出自然山水的味道;吉林省長春市就可以依託汽車工業打造汽車城的特色;上海的海派文化和城市功能則決定了建築要體現出新味和洋味等。

    ★孫鳳岐(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這些年一些地方興建的人工景觀,花了不少錢,然而並非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城市景觀和環境。

    其實人們真正關心和需要的是良好舒適的戶外活動空間,暢通無阻的城市道路,免費開放的公園,可供兒童、老人活動的場地、樹蔭和座椅,能夠看看自然樹木雜草、聽聽鳥叫蟲鳴的地方。這些需求與那些鬧人的景觀相比,標準要低得多。如果城市的管理者在策劃和設計時能夠從百姓的需求出發,始終如一地貫徹“實用、經濟、美觀”的建設方針,一定能營造出讓人感到親切、自在的戶外景觀。但這需要深入生活、需要時間和精力,更需要設身處地為民考慮。(馮 華)

 
 
 相關鏈結
· 建設部副部長指出城市建設表現出8種“盲目症”
· 城市建設不能忽視百姓基本需求
· 上海市將“三港三網”確立為未來城市基建的重點
· 廣州將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