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於實施“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新階段。國有企業應從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出發,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骨幹作用,努力肩負起新形勢下光榮而又艱巨的使命。
在實施“十一五”規劃中發揮主導作用。“十一五”規劃是未來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實現“十一五”規劃的宏偉藍圖,對於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和主導力量,承擔著大量的國家重大建設任務,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財政部統計,2005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9047.2億元,實現稅金9957.1億元。其中,中央企業實現利潤6413.4億元,佔總額的70.9%;實現稅金6862.2億元,佔總額的68.9%。國有企業應努力轉變發展觀念,積極創新發展模式,大力提高發展質量,確保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特別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和諧社會建設、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的要求,努力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全面完成黨和政府交給的各項任務,充分發揮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奮鬥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主體作用。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支撐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途徑和保證。國有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承擔了大量的科技攻關項目,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國有企業應不斷強化創新意識,完善創新機制,培育創新人才,努力把企業發展轉入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著力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力爭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自主創新作為調整産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提升發展水平,實現産品和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在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中發揮龍頭作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既為國有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使國有企業面臨新的挑戰。國有企業資本雄厚,有較強的生存、發展和競爭能力,理應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在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中發揮龍頭作用。為此,國有企業應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著力在企業內部形成適應國際合作和競爭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發展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應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主動承接發達國家産業轉移,採用兼併、嫁接、合作等形式,加強與國際大公司、大財團的合作。同時,積極發揮帶動作用,影響和帶動其他經濟類型的企業走出國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開放型經濟,振興民族産業,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陣地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國有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方面,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國有企業應帶頭依法納稅、守法經營,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為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發揮關鍵性作用。另一方面,國有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並且大多規模較大、職工眾多,對社會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國有企業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民主建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注重安全生産,關心公益事業,並切實做好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化解企業改革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關係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關係國家的長治久安,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為了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確保其履行好歷史使命,應繼續推進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內部經營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産管理制度建設,加大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國有企業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大教育監督力度,嚴肅查處腐敗行為,為國有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政治和紀律保證。(滕久明 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企業巡視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