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順差累積是主要原因
問:截至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餘額已達到9390億美元。預計年底外匯儲備將超過1萬億美元,如此規模的外匯儲備是如何形成的?
裴長洪:貿易順差連年增大是造成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從2006年上半年情況看,我國貿易順差已經達到6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2006年的外貿形勢估計依然是高速增長,進出口將超過1.6萬億美元。從宏觀經濟理論上説,貿易順差是儲蓄大於投資的必然結果,表現為國內資源的流出。從我國宏觀經濟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投資率很高,但儲蓄率更高。因此,貿易順差從另一側面反映了我國內部經濟的不平衡,貿易順差是一種實物形態的資源流出,是國內經濟實際情況的對外表現形態,或者説是國內經濟不平衡的對外表現。當然,我們的貿易順差反映的資源流出主要是勞動要素,因此從我國的要素稟賦來看,目前的順差對我們是有利的。
從具體影響來看,貿易順差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提高了我國的對外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緩解産能過剩問題,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外匯儲備增加過快,佔用基礎貨幣增多,削弱了貨幣政策的調控能力,也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並導致貿易摩擦加劇,增加了宏觀經濟的調控難度。
保持足夠外匯儲備有必要
問: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好處?
裴長洪:保持足夠規模的外匯儲備對我們這樣一個走向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大國是必要的。首先是有利於國際支付的不斷增加。我國已經是並繼續是能源和資源進口大國,手中有外匯,抵禦市場風險和價格風險的底氣就足;我國外債規模和外商投資利潤匯出規模都不小,都需要有外匯儲備做支撐。其次,我國將逐漸開放國際收支中的資本賬戶,為應對國際資本流動的不確定性,需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再次,有利於支持我國企業走出去到海外投資發展。海外投資需要外匯,而要增加我國經濟建設中的資源和技術供給,擴大海外市場,需要有一大批企業走出去到海外投資,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就難以支持資本的流出。最後,足夠的外匯儲備也是人民幣國際信譽的重要基礎,而且是支持香港貨幣制度和貨幣穩定的重要條件。總而言之,外匯儲備增加是好事,不是壞事;當然也不是説增加愈多愈好,凡事都有個度。
增長過快貨幣政策有壓力
問: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會有什麼不利影響?
裴長洪: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給中央銀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帶來壓力,特別是對信貸的緊縮起了抵消作用。由於銀行間外匯市場外匯大量增加,央行不得不在市場上以本幣購入外匯,為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投放人民幣佔款。近期,我國外匯佔款不斷增加,截至2006年5月底,外匯佔款餘額達到78816.27億元人民幣。外匯佔款的增加引致我國貨幣供應量增加。今年5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高達19.5%。這樣,不但會促使某些商品價格上漲,而且對信貸增長過快、投資過熱有所影響。為此,央行又不得不採取發行央行票據、提高準備金率等手段回籠資金。這些連鎖反應削弱了貨幣政策的調控空間,也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
目前並未誘發價格上漲
問:人們擔心大規模外匯儲備會引發通貨膨脹、外匯資産縮水等問題,您對此怎麼看?
裴長洪:目前從統計數字上看,由於購買外匯造成的人民幣增發、基礎貨幣投放增加,沒有成為國內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原因,目前還沒有來自這方面的壓力。
然而,我國外匯儲備有很大一部分的表現形式是美元資産,美元對比西方主要貨幣來講是在貶值,而且從長期趨勢來看,它可能還會繼續貶值。未來無論是美元貶值還是美國發生通脹,外匯資産都有縮水的可能。
規模大小不能依洋教條
問:中國到底擁有多少外匯儲備才合理?
裴長洪:至於儲備規模應當是多少合理,在西方國家通常有一個説法,就是外匯儲備至少要能夠應付三個月或半年的進口量。但是這種説法沒有考慮到像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的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和需要。儲備規模多大要從中國實際出發,不能從洋教條出發,我們的國際金融教科書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所謂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幾個月進口額的説法,既沒有總結發展中國家對外開放的經驗教訓,也沒有總結近十年經濟全球化對各國國際收支平衡影響的最新實踐,所以不能用其來指導我們的認識和實踐。我們自己要逐步摸索出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外匯儲備規模的管理理論和實踐,但這還需要時間,目前還需要百家爭鳴共同探討。從現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來研究,從中國成為一個世界貿易大國的事實出發來研究,現在9000多億美元的儲備規模並未産生明顯的負面影響,我們不必大驚小怪。(羅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