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中國光彩事業的民營企業近兩萬家,63.6%的民營企業家有過捐贈行為。作為積累和掌握了較多財富的企業公民,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民營企業家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投身社會公益事業。
民營企業已經成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力量,但由於統計與宣傳等方面的原因,有些貢獻並不為社會真正了解。許多人認為民營企業在社會公益方面的作用並不大,與他們的經濟地位完全不相稱,有些輿論認為多數民營企業“缺乏善心”,還有機構僅根據某次捐贈記錄統計,就簡單地斷言國內99%的民營企業從來沒有參與過捐贈。輿論與事實的反差説明,民營企業在社會公益事業中的作用被明顯低估了!
事實上,參與中國光彩事業活動的民營企業有近兩萬家,“十五”期間,在各項光彩公益事業捐贈總額超過100億元。民營企業最發達的浙江省,近年來各級慈善組織所接受的捐贈中,近80%來自民營企業。去年,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一起做過一個調查,結果表明,有63.6%的民營企業家有過捐贈行為。不僅如此,很多民營企業家還走出國門,開展各項災後國際援助,展現了國際人道主義情懷。
我國的基尼系數已超過0.45的國際警戒線。每年,我們有75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需要救助,有2200多萬城市低收入人口需要幫助,有近200萬流動兒童失輟學需要資助,有6000萬殘疾人需要扶助,每年還有許多受災地區的群眾需要救濟。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本的辦法當然是不斷發展生産力、發展經濟,但這還不夠,還必須利用社會的力量、民間的力量,特別是先富人群的力量,通過社會財富的第三次分配,來對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分配調節進行必要的和重要的補充。
作為積累和掌握了較多財富的企業公民,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作為先富起來的群體,民營企業家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將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與追求企業利潤都置於重要位置,是企業家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標誌。公益不問動機,為善不問大小。民營企業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不論拿出多少財富來用於社會慈善公益事業,都是在為社會作貢獻,都值得人們敬佩。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9月10日在江蘇宿遷舉行的中國民營企業社會公益論壇上説
(記者 劉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