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人民日報時評:農村不是污染“避難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13日   來源:人民日報

    兩家化工廠將超過國家標準1000多倍的高濃度含砷廢水直接排入湖南嶽陽新墻河,8萬多百姓生活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一家冶煉企業採用落後工藝煉鉛,導致甘肅徽縣水陽鄉300多人血鉛超標,146名兒童經常出現肚子疼、嘔吐、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近日發生的農村環境污染事件,再次灼痛了人們的心。

    在詩人的筆下,農村曾經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風光。可如今,污染正在悄悄地腐蝕著鄉村的溪水、田地。

    近年來,隨著城市環境管理力度的不斷加強,一些重污染企業改弦易轍,從城市“轉戰”到農村。有的鄉鎮為了財政收入,“熱情”地向污染企業敞開了大門。設備落後、科技含量低的“十五小”和“新五小”污染項目,使已然變差的農村生態雪上加霜,農民身心健康受到危害,由此還引發不少糾紛。

    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為什麼會越來越嚴重?

    首先是出了問題不容易被發現。這源於人們對農村環境問題認識不夠,一些鄉鎮政府在發展經濟的衝動下,疏于環境保護,使得農村成了一些污染企業的“避難所”。岳陽和徽縣兩地的污染企業排污都是由來已久的,卻只在造成了惡性事故,被媒體曝光後才引起重視。

    其次是發現了問題也不容易解決。對於引進污染企業的地方幹部來説,他們想到的是如何伺候好“財神爺”,保住財政收入,對造成的污染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到影響其烏紗帽的地步,一般是不會“高度重視”的。貴州銅仁一家鐵合金廠4年前從市區遷到龍田村,從此“銅仁市市區最大的污染問題得到圓滿解決”,但村民們深受其害,在多次投訴未有滿意答覆後,衝動的村民決堤斷水抗議,污染問題還是不了了之。

    “在城裏是污染,到村裏就不算污染了?” 龍田村百姓的質疑,道出了農村污染日趨嚴重的癥結。

    不可否認,“下鄉”的污染企業給當地帶來了GDP的增長,拓寬了就業渠道,但同時也使當地百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污染危害農民的身心健康,使一些村民陷入因病致貧的窘境。而為了救治受害百姓、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政府部門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發展經濟的初衷也大打折扣。前不久,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佈《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這份中國首份綠色GDP顯示,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118億元,佔當年GDP的3.05%,環境危機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

    現在,拒絕污染、保護環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城鄉地區在獲取資源、利益與承擔環保責任等方面嚴重不協調,這些因素使得城市環境污染向農村轉移後,其治理難度比城市大得多。農村的生態環境,不僅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村各種污染最終還會通過水、大氣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影響到城市人口。城鄉之間唇齒相依,同在一片藍天下,一旦農村的生態屏障遭到重創,終有一日會帶來影響全局的環境災難。(蘇顯龍)

 
 
 相關鏈結
· 代表委員呼籲儘快遏制農村環境日益惡化現象
· 山東省規劃對全省農村環境衛生進行大規模治理
· 北京密雲激勵農村環境建設 投入3億元建設生態村
· 北京市制定方案要求1480個村年內完成環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