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部門地方訪談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籌建組組長樊建平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5日 14時20分   來源:中科院網站

    樊建平 1963年生於內蒙古,工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籌)籌建工作組組長。曾任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兼任《計算機研究與發展》雜誌主編。

    《科學時報》:請簡要介紹你接受新建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籌建組負責人工作的過程。對於這一工作調整你有何感想?

    樊建平: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從2005年開始策劃籌建,得到中科院、深圳市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大力推動。今年2月領導和籌備工作組的成立,大大加快了建設的進程。3月22日中科院院工作會議期間,有關院領導找我談話,讓我正式牽頭負責研究院的籌建工作。

    雖然離開自己熟悉的研製曙光機的科研工作和中科院計算所的領導崗位有些不捨,但考慮到服從院總體工作安排的需要,同時意識到建立深圳院的重要意義,我們和同事白建原、黃澍、張凱寧、王冬南下深圳,歷經賓館辦公等五個月的籌備,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軌,終於迎來9月22號的開業典禮。現在我越來越覺得,在深圳建立從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方面研發的國家科研機構,無論對國家、中科院還是地方來説都是極為必要的一項工作。

    《科學時報》:請簡要介紹深圳院的主要任務和研究領域。

    樊建平:在高新技術産業領域,佔有很大比重的電子信息、機械裝備、通訊等領域從根本上講,都強調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中心,以關鍵機電一體集成系統為應用背景,以系統整體性能優化為目標。與此産業領域相關的科技活動強調多學科融合,強調系統集成,強調具有戰略價值研發活動的整合。

    目前,我院乃至全國尚未有一個研究機構以此作為主要研究領域。因此,深圳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與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緊密結合,結合中國科學院科技佈局調整的要求,有選擇地開展現代製造業相關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先進技術研發與系統集成創新,對於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必將對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産生深遠影響。我們希望通過5至10年時間,將研究院建成國內外一流的集成技術研究基地、我國製造業領軍人才的培養基地和我國一流製造企業的孵化基地,成為地方政府滿意、企業滿意,國內外同行認可的中國科學院序列研究所。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由一個核心研究所--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和若干中心、開放技術平臺構成,集成所主要面向集成科學和工程的國際前沿,是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建的。集成所成立了七個研究中心,重點研究智慧倣生、人機交互、建模與倣真、系統評估優化等方向,應用於汽車電子、醫療器械、精密裝備、集成電子等領域。

    《科學時報》:請問現在研究院的基礎建設、人才招聘等各方面工作進展如何?與當初院地各方設定的進程是否一致?

    樊建平:在共建三方的支持下,我們一面建設一面發展,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開放技術平臺、工程中心和管理支撐部門四部分基本成型,各方面工作正常運行。

    人員方面,研究院目前已經到位159人,科研處、人教處、綜合處、財務處、學術辦公室等正式成立。到位人員中,研究生(包括客座學生)和工作人員各半,目前已聘任國內外優秀博士共25位,其中海外留學歸國者15位。全院已有14個項目立項,並積極展開了國內和地方科研項目的爭取工作。

    基礎建設方面,研究院目前臨時坐落于蛇口工業區南山醫療器械産業園,辦公面積約5000平方米。深圳市已為研究院專門劃撥了5萬平方米建設用地,目前建設任務書已獲批准,基建辦已于6月份成立,新址已于9月20日打樁,預定兩年內建成。

    另外,我們的圖書中心有望于9月底建成。總的來看,建設進度比當初的設定提前了一些。

    《科學時報》:此次中科院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新研究院所,均選擇在原有佈局較為薄弱的地區,你認為這種形式的好處是什麼?是否也帶來一些不便?

    樊建平:根據2006年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目前我國高技術産業37.96%分佈于長三角,32.6%在珠三角,19.76%在環渤海;預計到2020年,珠三角比重還會進一步增加。深圳市及珠三角地區對科學技術的迫切需求,代表著我國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中對科技創新的總體要求,是國家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深圳與地方共建先進技術院可以充分發揮中央、地方兩級的積極性,加強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各單元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我們看到,深圳擁有珠三角的地域優勢,改革開放先行的體制優勢,“敢為天下先”的觀念優勢。深圳的工業産值在全國大城市中名列前茅,而且隨著對區域創新體系認識的不斷深化、對科研經費投入的不斷增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好。有強大的産業需求牽引、有來自世界各地一流人才的加盟、有深圳市源頭創新的意識和支持,在中科院強有力領導的推動下,我們對建設國際一流的研究院很有信心。

    《科學時報》:深圳院籌建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院地各方為新建院所發展設定了較高的目標,你是否對此感到壓力?研究院建立後應如何保證這些目標的順利實現?

    樊建平:招聘高水平的人力資源是最大的困難點,也是我們下功夫最多的地方。管理人員主要在深圳本地招聘,計算所在管理骨幹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由於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深圳很缺乏,在全球範圍內招聘科技人才成為當務之急。我們通過“百人計劃”招聘學科帶頭人外,還設立了“春暉計劃”和青年基金吸引35歲以下的優秀人才,通過舉辦“集成科學和工程系列學術講座”培養青年。

    另一個困難點是如何規劃和建立國際前沿的集成科學和工程學科。集成技術已大量應用於各個製造領域,但還沒有類似自動化領域的“自動控制論”來標誌一個學科的誕生,學科建設處於摸石頭過河的階段。

    第二個困難是如何實現兩個30%,即30%的成果轉化和四年30%的人員流動率的要求。我們希望通過建設人事考核、科研激勵等措施,制訂系統、高效的管理辦法,這些目前都逐漸步于實踐階段。

    第三個困難是長期院址的建設。我們現有的科研和管理骨幹沒有任何基建經驗,我們認識到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建設一流的園區,目前5000平米的臨時辦公區域的裝修和管理是一次實戰演習。

    中科院高度關注深圳院的建設進展,專門負責新建研究所工作的施爾畏副院長,每個月都來檢查指導工作一次以上,這對我們克服困難、推動工作起到主心骨的作用。

    《科學時報》:此次工作調整對你個人事業發展來説有何重要意義?研究院建立後,你打算將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哪個方面,並將如何安排個人的科研工作?

    樊建平:我現在在中科院計算所的管理工作基本退出,研究課題則仍繼續進行。從學術領域來看,我在北京造計算機,到這裡主要是用計算機,同時擔任深圳院高性能計算與數據模擬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領域有兩個,一是探索是通過衛星遙感數據處理技術對城市資源進行監控,幫助珠三角不斷涌現的特大城市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二是努力發展並行動漫渲染處理技術,推動粵港地區的動慢文化産業的發展。

    高性能計算中心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平臺,目前華東地區在上海設立了超級計算中心,在北京有中國科學院網絡中心,我們希望到2008年,在華南地區也建成一個國家級的高性能計算平臺。

    《科學時報》:你對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未來發展有什麼期望?

    樊建平:我和深圳院其他負責人通過不斷努力,在中科院、深圳市的支持下,在深圳這塊“敢為天下先”的土地上,在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充分合作中,通過營造令科研人員嚮往的科研與人文環境,通過建立先進的人力資源體系和激勵措施、創新文化和成果轉化機制吸引並培養一流人才,通過我們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先進技術院在世界集成科學與工程領域獲得聲望、在國家創新體系中佔有地位,並對深港粵的先進製造企業産生重要影響,提升我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科學時報記者 劉英楠)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