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加快西部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6日   來源:經濟日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統攬全局、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我國西部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落後,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不僅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而且關係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西部地區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大力實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設,合理開發和利用水土資源,實現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維護和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關鍵。為此,水利部會同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聯合開展了為期一年的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工作。

    目前,我國西部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大、侵蝕強度高。最新調查表明,西部地區現有水土流失面積295.5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水土流失總面積的83.1%,佔西部國土面積的43.9%。西部地區集中了黃土高原區、長江上遊及西南諸河區、西南岩溶區、西北風沙區等四大水土流失類型區。其中黃河中游的黃土高原區,面積64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45.4萬平方公里,佔總土地面積的71%,年均土壤流失量20多億噸;長江上遊及西南諸河區,面積120萬平方公里,長江上遊年均土壤流失總量達15.6億噸;西南岩溶區,以貴州高原為中心,總面積55萬平方公里,碳酸鹽岩出露面積大、降水多,土壤的流失強度大大超過成土速率,現有石漠化面積8.81萬平方公里;西北風沙區,由風力引起的侵蝕面積達15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風蝕總面積的78.5%,是我國風蝕最嚴重的地區。

    西部地區水土流失形式多樣,類型複雜。西北黃土高原區、西南岩溶石漠化區等以水力侵蝕為主;長江上遊及西南諸河流域除水力侵蝕外,重力侵蝕也比較嚴重;西北風沙區則以風力侵蝕為主,而農牧交錯區則受水力侵蝕和風力侵蝕的雙重作用;青藏高原以凍融侵蝕為主。由於不同侵蝕作用力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不盡相同,加上人為活動的強烈干擾,更加劇了侵蝕過程的複雜性,從而增大了治理的難度。

    西部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影響當地人民的生産生活。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危害在於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層變薄,進而出現沙化、石漠化等土地退化。我國西南地區由於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石化”不斷加劇,有些地方坡耕地表層土壤已全部流失,使群眾失去生存基礎。水土流失攜帶大量泥沙進入水庫、湖泊和河道,導致許多水庫的灌溉、發電效益大幅度下降,並加劇了當地和下游地區的洪澇災害。水土流失還加重水源污染,對城鎮飲水安全構成威脅。

    西部地區既是水土流失嚴重區,同時也是貧困人口密集區。我國745個水土流失嚴重縣中有487個分佈在西部地區,佔總數的65.4%。在國家和各省區市確定的扶貧開發重點縣中,水土流失嚴重縣的比例高達75.8%。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農業生産,對土地的依賴程度高,水土資源是他們生活的基礎。通過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地促進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實現農業持續增産、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持續發展的目標。

    水土保持有利於促進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通過實施工程、植物和農業技術等綜合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的流失速度,保護土壤資源,增加降水入滲,提高土壤持水量,增強土地抗旱能力,保持土壤肥力;同時為土壤的再生創造有利的條件,加快土壤的形成速度。水土保持還有助於將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水土保持有利於實現水土資源優化配置。西部地區的水土資源嚴重不匹配,北方土多水少,南方水多土少,嚴重制約農業生産。實施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可以在小範圍改變水資源的時空分佈。在北方,主要措施是修建基本農田,建設集雨水窖、池塘等小型水利工程,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在南方地區,則通過建設基本農田及相應的坡面水系工程,降雨時攔蓄雨水,並可排除多餘的水量,減輕對土壤的沖刷,乾旱時放水灌溉,使水土兩種資源優化配置。

    水土保持有利於推動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在確保糧食生産的情況下,通過實現陡坡地的退耕,扶持有區域特色的産業發展,壓縮農業用地,增加林業和牧業的用地比例,從而使土地利用結構更趨合理,綜合生産能力顯著增強,實現水土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促進生産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西部地區農村要大力實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設,逐步恢復已經退化的生態,高效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發展特色産業,以山清水秀的面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西部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在重點地區的水土流失治理上,國家應發揮投入的主體作用,建立長期穩定、並隨財力的增強逐漸增加的投入機制,加快治理的速度。同時,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靈活多樣的水土保持投入機制,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資局面。

    其次,要堅持科學規劃。西部地區地域廣闊,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很大,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黃土高原地區要以坡耕地和溝道治理為重點;西北風沙區要以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林草植被,恢復生態系統為重點;西南地區則須以搶救土壤資源,提高土地承載力為重點。

    再次,要突出重點工程。坡耕地是我國西部地區水土流失最主要的策源地,同時又是山丘區廣大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國現有坡耕地約3.18億畝,主要分佈在長江上遊、黃河中游、珠江上遊。實施以治坡與治溝相結合、治土與治水相結合的坡耕地水土綜合整治工程,因而成為當前治理水土流失、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加快貧困山區脫貧致富步伐的關鍵。人口較少民族集中分佈、糧食難以自給的邊遠山區、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資源急劇減少和重點退耕還林等區域的坡耕地水土綜合整治,需要優先實施。

    同時,要發展特色産業。要通過發展特色經濟林果、蔬菜、藥材、畜牧等産業,建設名特優商品基地,培育山丘區特色農業産業帶。要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廣和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的經濟模式,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産業,提升農産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使農民在農業産業鏈的延伸中獲得更多收益。

    水土保持應將農村道路、飲水、沼氣池、節柴灶、垃圾處理,以及分散農戶房前屋後的土地整理等基礎設施和改善村容村貌的措施納入工作內容,對村莊環境進行整體綠化、美化。要減少薪柴消耗量,減輕對植被的破壞;控制面源污染,減少進入江河水體的污染物;改善廣大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使他們從水土流失的治理成果中得到最大的實惠。

 
 
 相關鏈結
· 西部大開發戰略使西北地區水利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 長江上游水土流失最為嚴重區域治理面積已逾4成
· 長江上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四大片”已治理1/3
· 貴州治理"兩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積2.63萬平方公里
· 長江流域15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萬多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