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是國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基礎支撐平臺。近年來,為了促進我國信息化建設,國家測繪局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構建信息化測繪體系,不斷豐富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地理信息服務。
“十五”期間,國家加大了對測繪的投入。測繪部門通過實施國家基礎測繪設施項目,建立了以航空航天遙感數據處理系統、基礎地理信息管理服務技術體系、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生産技術體系、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傳輸網絡為骨幹的數字化測繪體系,全面實現了傳統測繪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轉變,使我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規模化生産能力上了一個新臺階。目前,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建立和完善了由國家平面控制網、國家高程控制網、國家高精度衛星定位控制網和國家重力基本網組成的國家測繪基準體系,建成了全國1:400萬、1:100萬、1:25萬、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完成了國家基礎航空攝影約330萬平方千米,建成和更新了一批省級1:1萬和市縣級大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這些基礎測繪成果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當前,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以地理信息為核心內容的空間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順應經濟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強測繪基礎設施建設,豐富和開發利用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發展地理信息産業”的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測繪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加快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構築公共應急保障體系等,都需要測繪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日益迫切的需求,為測繪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今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我國首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開始實施。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建立完善的基礎測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以基礎地理信息獲取空間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智慧化、服務網絡化社會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測繪體系,建成結構完整、功能完備的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基礎測繪的需求。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測繪部門將以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測繪保障服務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維把工作抓緊抓好。到2010年,我們將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新一代現代化國家測繪基準體系;發展我國自主測繪衛星,實現中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對全部陸地國土的覆蓋;加快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測制與更新,完成我國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繪,基本實現陸地國土1:5萬基礎地理信息的全覆蓋、1:1萬基礎地理信息的必要覆蓋;進一步完善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推進地方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數據體系;大力開發基礎測繪公共産品,推出新一代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促進導航電子地圖、多媒體地圖、影像地圖和三維景觀地圖等新産品的開發,積極引導和促進地理信息産業發展;加強測繪科技攻關,在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國際競爭力的測繪軟體平臺和技術裝備,形成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全面提升基礎測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 鹿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