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洞庭湖治理的調查與思考:人給水讓路 水給人出路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13日   來源:人民日報

    洞庭湖地區是指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湘、資、沅、澧四水控制站以下,跨湘鄂兩省的廣大平原、湖泊水網區,總面積為18780平方公里。洞庭湖地區土質肥沃,氣候溫和,物産豐富,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麻、蠶桑、水産基地。

    兩千年以前,洞庭湖只是岳陽君山附近的一塊小水面。由於長江泥沙的大量涌入,長江以北的雲夢澤調蓄能力逐漸消失,洪水南移,致使洞庭湖逐漸擴大,南連青草湖、西吞赤沙湖。全盛時期,也就是1640年至1825年間,湖面約6000平方公里,號稱“八百里洞庭”。滄海桑田,隨著洪水和泥沙的不斷淤積,加之人類無節制的開墾,現在的洞庭湖湖面只有2625平方公里了。“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永遠留在了《岳陽樓記》裏。

    實現洞庭湖的人水和諧,是千百年來湖區百姓的不懈追求。洞庭湖安瀾,則湖區百姓安。

    人給水讓路:是尊重自然規律,是實現洞庭湖人水和諧的前提

    把洞庭湖治理好是祖祖輩輩的心願,更是當代人的責任。要實現洞庭湖的人水和諧,就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協調的治理方針,堅持山、水、江、湖治理的結合。

    治湖與治山相結合。從洞庭湖的情況來看,多年來我們採取“深挖泥、高築堤、強排澇”的辦法治理洞庭湖,起到了抵禦洪水的作用,效益是顯著的。這是對付現有泥沙的有效辦法。但是由於長江上遊和湖南省境內“四水”上游水土流失嚴重,每年有近1億立方米泥沙淤積在洞庭湖,湖洲面積以每年6萬畝的速度增加,並生蘆葦,致使湖床不斷抬高,湖面不斷萎縮。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底平均每年淤高0.03米,其中西洞庭湖區每年淤高0.07米,澧水尾閭的七里湖已淤高了13米,變成了七里山。由此看來,治湖必須與治山緊密結合起來。近年來,湖南省要求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並且長期實行封山育林、封山植樹,使森林覆蓋率由51.4%提高到55%。

    治湖與治河相結合。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新墻河對洞庭湖來説,突出的問題是防洪庫容不夠。現在的防洪庫容只有35億立方米,要從根本上解決攔洪錯峰問題,至少還得增加35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所以按照規劃,澧水除已建的江埡水庫、皂市水庫外,還要儘快上馬宜衝橋水庫;沅水要擴大五強溪的防洪庫容;資水要興建敷溪口水庫,增加防洪庫容1.9億立方米;湘江要在瀟水擴大涔天河水庫;同時考慮興建瀏陽河、撈刀河、溈水河、汨羅江的控制工程。治河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掃除障礙,擴寬卡口,水暢其流。

    治湖與治江相結合。現在有一種説法,認為三峽工程建好後,洞庭湖的問題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解決了。其實任何水利工程都不是一勞永逸的,也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人類與自然的既鬥爭又共處是永無止境的。長江上游來水量大,年徑流量一般是4510多億立方米,而三峽的防洪庫容只有221億立方米,在關鍵時刻可以起到攔洪錯峰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洞庭湖的水患。洞庭湖大量的泥沙淤積來自於長江,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所以,必須重提三口建閘、螺山擴卡、簰洲裁彎問題。

    水給人出路:是大自然的慷慨回報,是治理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人利於水,水則利人。人們尊重水的規律,注重保護水資源,就會得到水的回報。具體到洞庭湖,為了實現水給人出路,還要把湖區的六件大事辦好:

    第一,整治長江,確保江堤安全。長江在湖南省境內長163公里,一線防洪大堤142公里。由於河道彎曲,水流沖刷,主槽南移,導致崩岸不斷發生。特別是隨著三峽水庫清水沖刷,上游來水來沙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導致河勢急劇演變,造成崩岸加劇、崩岸線延長、險情不斷的局面。因此,按照國家江河治理的總體規劃,加緊建設長江幹流河段崩岸整治應急工程、下荊江河勢控制護岸工程、長江中下游界牌河段護岸工程是當務之急。

    第二,加固堤防,提高防洪標準。洞庭湖的防洪大堤是歷年加修而成的,堤身存在著孔洞、蟻穴。堤基多為砂卵石,堤岸沖刷嚴重,堤內塘多,易發生翻砂鼓水和形成管涌。各類險堤長達1457公里,其中風險堤572公里,當衝堤488公里,還有浸漏堤和兩水夾堤。已經完成的洞庭湖一期治理工程和正在實施的二期治理工程,對重點垸的大堤進行了全面加高加固,斷面和高程已有一定的規模,應該繼續加高加固。

    第三,疏通洪道,提高行洪能力。目前,洞庭湖有南洞庭、藕池河、汨羅江尾閭等三條洪道,急需疏通。南洞庭洪道是吞吐長江三口,資、沅、澧三水大量來水的主要通道和咽喉,要保證這條洪道的暢通,就必須對草尾河疏挖掃障,對黃土包河疏挖主河道,掃除洪道中的蘆葦,保證過流量。藕池河洪道由於泥沙淤積嚴重,加之下荊江3處裁彎,導致5條支流都在萎縮,必須理順水系、縮短洪道、擴大泄量、降低洪水位。汨羅江尾閭洪道事關京廣鐵路和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的安全,需擴大卡口1050米,疏河8.7公里。

    第四,抓緊城鎮防洪建設。洞庭湖區的長沙、株洲、湘潭、岳陽、常德、益陽6個地級市、18個縣城和15個國營農場場部,約佔湖區總人口的60%。這些城市和農場現有堤防基礎差,許多沒有形成防洪保護圈。因此,必須按照國家標準修建城市防洪工程。在洞庭湖綜合治理規劃中,長沙、岳陽也列入全國重點防洪城市,其他4個地級市已列入重點防洪城市。主要工程措施是加高加固防洪大堤,增加排澇容量。

    第五,加快蓄洪安全建設。洞庭湖區除重點堤垸和重要城鎮之外,尚有國家確定的24個蓄洪堤垸和其他備用蓄洪區,在遇特大洪水時,可破堤調蓄超額洪水。這些地區人口多,24個蓄洪垸有170萬人,其他備用蓄洪區約100萬人,而且土地利用程度高,固定資産多,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除24個蓄洪堤垸進行了少量安全設施建設外,備用蓄洪區沒有進行任何安全設施建設,一旦分蓄洪,人民生命財産將遭受重大損失。根據多年的實踐,最有效的辦法是移民建鎮。一是靠山建鎮;二是靠重點垸建鎮;三是順堤築臺建鎮;四是對堤垸太大、既不靠山又不靠重點垸(或城鎮)、而離大堤又太遠的群眾,採取在垸中建安全區的辦法,將住房建在安全區內。當務之急是啟動錢糧湖、共雙茶、大通湖東三個垸的安全建設。

    第六,實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擴大湖面。我們已經平退了340個堤垸,使洞庭湖擴大行蓄洪面積779平方公里。如果繼續對錢糧湖、建新農場、民主垸、城西垸、河南陸城垸、共雙茶、大通湖東等7個垸子實行移民建鎮,空垸待蓄,將新增洞庭湖面積946平方公里。

    當以上這些目標完全實現時,我們將有這樣一組數據:2625+779+946。此時洞庭湖的湖面面積就可以達到4350平方公里。一個更加壯觀的洞庭湖景象就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給水讓路,才有出路。事實證明,這是綜合治理洞庭湖的有效思路。只有“人退水進”,才能保持自然植被,防止湖區水土流失,減緩泥沙沉澱速度;平退堤垸一旦轉換成濕地,就可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繁衍生物種群等,洞庭湖生態系統就可望得以恢復。(湖南省水利廳廳長  王孝忠)

 
 
 相關鏈結
· 洞庭湖提前進入枯水期 水位創新低 出現生態問題
· 湖南省岳陽縣砷化合物污染對洞庭湖暫未構成威脅
· 洞庭湖水位出現回落 湖南抗旱形勢仍然嚴峻
· 湖南旱情加劇 洞庭湖水位直逼三十多年來最低點
· 洞庭湖區糧價偏低 湖南啟動早稻最低收購價預案
· 湖南省岳陽市對東洞庭湖核心保護區實行封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