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村落保護高峰論壇”前不久在浙江西塘古鎮召開,會議通過了保護中國古村落的《西塘宣言》。
大規模拆改古村落、熱衷於純粹的旅遊項目建設,到處是“東方塞納河”、“東方曼哈頓”……在今天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舉辦的“弘揚中華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舒乙一口氣列舉了我國在古村落保護中的幾大弊病,呼籲在新農村建設中,莫要毀掉古村落。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中國文物保護專家羅哲文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呼籲,在新農村建設中政府一定要提高認識,保護好古村落。
舒乙説,我國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必然面臨著對它們的整體保護,但目前看來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大規模拆改,甚至“推平頭”,使一些有文化價值的建築永久消失;二是許多民眾要求走出狹窄陰暗、甚至已成危房的老房子,而這些房子有的很有歷史、人文和文物價值,民眾的要求和文物保護之間發生了衝突,結果往往是“把臟水和孩子一起潑掉”;三是當舊城保護和新區建設發生矛盾時,往往在政策上偏重建設而對文物保護有所偏廢;四是依照“不破不立”的思維定勢去拆老建新,結果造了一批假古董,毀了真古董,致使“偽造文化”盛行,各地熱衷於純粹的旅遊項目建設,到處是“東方塞納河”、“東方曼哈頓”;五是拆改過程中動輒搬遷全部原住民,形成原住民真空化現象。
馮驥才介紹説,我國的行政村有十幾萬個,真正有流傳價值的古村落起碼有幾千個。他曾歷時8個月調查了六七個省的古村落保護情況,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江西一些農村,年輕的農民大多外出務工,很多有特色的房子成為空穴,隨時有倒塌的可能。更有甚者,有的開發商直接買下村莊的管理權,在幾個路口安上柵欄門就開始賣門票。“這種粗糙低級的旅遊文化完全糟蹋了古村落。”
在馮驥才看來,新農村建設給古村落保護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他説,“人們很容易把新農村的形象等同於華西村,這是錯誤的。如果不抓緊的話,很多古村落可能我們還沒來得及認識它,就要失去它。”
剛剛從浙江、江西考察農村文化建設歸來的羅哲文説,即使在浙江等相對發達的農村,也是既有諸葛村這樣保存完好的村落,也有破壞相當嚴重的情況。其實中國幾千年文化的根基主要在農村,一些村子包括祠堂等公共建築比較完整地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形式和內容。而且這些村落大多依山傍水,無論從建築學的角度還是從文化傳承的角度都亟需保護。
舒乙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提倡對古村落的幾個保護原則,包括原住民不動、原外貌不動、不丟棄原物件等。另外,他建議,“要在保護的前提下,把上下水、煤氣、電引入各家各戶,實現人居環境的現代化。”羅哲文説,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做好普查工作,摸清這些古村落、古村鎮的“家底” ,然後再對有代表性的古村落進行合理規劃,並將其納入到新農村的建設規劃中,在發展中實現搶救與保護。(劉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