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權威訪談
 
徐冠華就落實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7日   來源:人民日報

    問:落實《規劃綱要》,難點在配套政策,應如何認識?

    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落實《規劃綱要》,政策是關鍵。政府支持科技創新可以採取政策、資金投入、項目支持、提供服務等,但起決定作用的是政策。通過項目支持創新活動是重要的,但項目能夠支持的數量是有限的、發揮作用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能夠長期起作用的是政策。

    當前,確保《規劃綱要》配套政策落實到位,要著力抓好以下幾點:一是重大問題要統一認識。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中央確定的大政方針,對此全黨全社會要統一認識,積極行動起來,認真落實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二是實現政策的協調統一。自主創新不僅取決於技術政策的有效性,也取決於經濟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協調統一。要實現經濟與科技的有機結合,就必須首先解決兩方面政策分離的問題。三是加強部門間的合作與銜接。在制定《規劃綱要》及配套政策過程中,我們就廣泛吸納了各方面專家參與,加強了與各部門的協調和銜接。在落實配套政策過程中,仍要進一步加強中央與地方、部門之間的協調,形成政策合力。四是要突出重點。落實《規劃綱要》的一系列政策中,最突出的是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國務院出臺的配套政策中有2/3是圍繞企業自主創新制定的,目前正在制定的配套政策實施細則也將突出這一點。國家將採取財稅金融、投資貿易、政府採購、知識産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等綜合性措施,激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問:民營企業怕創新、國有企業創新動力不足。企業應如何成為創新主體?

    徐冠華:民營企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據統計,我國65%的發明專利是由中小企業獲得的,80%的新産品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也同樣如此。美國約50%到60%的科技進步發生在小企業身上,80%以上新開發的技術是中小企業來付諸生産。當前,影響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中小企業怕創新,而是鼓勵企業創新的政策沒有得到很好落實,風險投資體制和機制沒有建立。突破金融政策、市場準入政策等方面的障礙,營造一個更加公平和完善的市場競爭環境,已經成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活動的關鍵。

    增強國有企業的創新動力,關鍵是要解決好體制和機制問題。由於受長期計劃體制的影響,國有企業創新意識薄弱,缺乏激勵創新的有效機制,提高創新能力還沒有成為企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對創新活動還缺乏寬容失敗的機制。改變這種狀況,除了要發揮政策的積極引導作用以外,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將創新能力作為考核企業管理者政績的重要內容,形成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機制。

    問:如何改革評價和評獎制度?如何克服急功近利和學術浮躁現象?

    徐冠華:科技評價與獎勵制度具有很強的導向性,是科技發展重要的風向標。近年來,國家在科技評價和獎勵制度改革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採取了力度較大的舉措。其中,科技評價改革的核心,是要改變一些研究機構和大學以往單純依靠量化指標的評價做法,要求針對不同科研活動的性質和特點,採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辦法,基礎研究主要以學術水平和原創性貢獻為評價標準,面向市場的應用開發類研究成果主要以市場實現為評價標準,形成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活動的正確導向。當前關鍵是政策措施的落實。另外,從1999年開始推進獎勵制度的改革,減少了國家獎,取消了部門獎,大幅度壓縮了地方獎,減少了科技獎勵項目數量,獎勵制度改革已邁出了第一步。

    針對目前仍存在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等一些突出問題,今後我們要重點抓好已經制定的改革措施的落實,同時堅定不移地進一步推進評價制度和獎勵制度改革。一個是規範科技評價行為,加強對評估過程的監督,建立評審專家信譽制度,擴大評估活動的公開化程度和被評審人的知情範圍,杜絕不正之風和非學術因素的干擾。另一個是完善科技獎勵制度,我們正在慎重研究,重新定位國家獎勵的標準和導向,大幅度減少面向市場研究的獎勵數量,加大創新型人才的獎勵力度。

    問:科技腐敗,如何應對?

    徐冠華:學風建設關係到科學技術事業的興衰成敗,也對社會風氣具有重大影響。總體上看,我國科技界的學風是好的。但也存在著一些違背科學道德規範、敗壞學術風氣的不端行為,有的還比較嚴重。儘管這些現象是極個別的,但對科技事業的危害不容低估。

    科技部高度重視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工作。2002年以來,我們從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入手,先後出臺了《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評估評審行為準則與督察辦法》、《關於改進科學技術評價工作的決定》、《關於嚴肅財經紀律、規範國家科技計劃課題經費使用和加強監管的通知》等30多項政策文件,從多個方面加強制度建設,治理學術不端行為,剷除滋生學術腐敗的土壤。當前我們還採取了新舉措,深化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強源頭治理;完善評審專家機制,通過引入第三方評估建立和完善獨立的評估制度,在重大項目實施中引入監理制度;建立誠信制度,嚴肅查處學術腐敗、學術造假等行為;充分發揮各計劃監督委員會作用,形成諮詢、決策、實施、監督相互獨立和制約的管理機制。所有這些辦法將在“十一五”規劃管理中全面實施。目前,科技部還制定了關於國家科技計劃中不端行為的處理辦法,已徵求了各方面的意見,近期將下發實施。另外,針對科技界比較關注的項目經費提成問題,我們出臺了國家科研計劃課題經費使用監督管理辦法,加強經費使用的監督管理。最近,科技部、財政部又頒布了《關於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我們將嚴格執法。

    問:如何防範專家評審流於形式?

    徐冠華:近年來,政府高度重視在科技管理各個環節發揮專家的重要作用,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把政府的決策建立在專家科學論證、諮詢的基礎上。在中長期科技規劃工作中,全國2000多位專家參與了規劃戰略研究和《規劃綱要》制定工作,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工程院、社科院的“三院”諮詢機制,成為在國家重大戰略決策中發揮專家諮詢作用的成功實踐。

    我們採取了切實舉措:一是建立國家科技計劃信息管理平臺,實行“一站式”網上申報、立項、評審,實行科技計劃信息公開公示制度等,確保在計劃安排、項目立項、過程管理等方面發揮專家諮詢的作用。二是更新和完善科技計劃項目諮詢、評審和驗收專家庫,擴大專家遴選的範圍,隨機抽取專家,提高評審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三是建立專家回避、信用制度,規範項目管理、諮詢、監督程序,完善專家參與管理的機制。有關舉措已在“十一五”計劃立項工作中全面實施。(楊 健)

 
 
 相關鏈結
· 徐冠華強調:正確處理引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的關係
· 徐冠華強調科技信息行業要成為創新的“倍增器”
· 徐冠華:知識産權成企業和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 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中國企業分會
· 徐冠華:有利於自主創新的大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 徐冠華在全國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會上的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