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策法規解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2月16日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科技部負責人就

《關於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若干意見》

有關問題答中國政府網問

    近日,科技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意見》的主要內容和精神,科技部負責人接受了中國政府網的採訪。

    問:科普能力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答:科普能力建設是從政府部門為公眾提供科普公共産品和服務的角度提出的,主要包括科普創作、科技傳播渠道、科學教育體系、科普工作社會組織網絡、科普人才隊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觀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一項具體行動,是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這個大的目標服務的。

    問:如何理解《意見》中把科普能力建設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戰略任務?

    答: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科技進步的一體兩翼,是科技工作的兩個輪子。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需要大幅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需要在全社會營造有利於創新的文化環境。加強科普能力建設,為廣大公眾理解、支持和參與科技創新搭建了橋梁和平臺,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提供了重要保障。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科普能力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高水平的原創性科普作品比較匱乏,創作手法落後、缺乏創新;科普基礎設施不足,一些場館設施陳舊,展示技術手段落後,科普教育功能有限;大眾傳媒科普功能未能充分發揮,電視節目中科技類節目所佔比例偏低;創作、采編、策劃、理論研究等方面的高水平科普人才缺乏等。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關係到公民科學素質提高的進程,事關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局,必須採取有力措施予以解決。

    問:《意見》在繁榮科普創作方面準備採取哪些措施?

    答:科普創作是一項創造性要求很高的腦力勞動。將深奧的科技問題、科技原理、科技前沿,通過淺顯生動的語言、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豐富多彩的圖像,讓公眾理解、接受,是一項創造性很強的科學活動,也是一項文學藝術性很強的活動。要推動原創性的科普作品不斷涌現,一方面,要通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知識性和娛樂性相結合,專業科技人員與文藝創作人員、媒體編創人員相結合,引導文學、藝術、科技、教育、傳媒等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投身科普創作;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對優秀科普作品給予支持和獎勵。目前,科普圖書已經納入到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範圍之中,將來還要進一步擴大範圍,把科普展品教具也逐步納入其中。

    問:《意見》中提到的“在實施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過程中,應推進科研成果科普化工作”,具體涵義是什麼?

    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每年都涌現出大量新的科研成果,其中蘊含豐富的科普資源,如何把這些資源轉化為公眾易於了解和掌握的科普作品和科普知識,激勵一線科研人員積極投身科普工作,是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門需要認真研究解決的一個問題。一方面,要推動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科研機構和大學向社會開放,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制定圍繞國家科技計劃開展科普創作的實施辦法,組織科研人員、科普作家、出版機構、影視製作機構、科普展品設計機構等共同開展科普創作,讓面向公眾開展科普工作成為科技工作者學術責任和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部正在積極推進這方面的試點。

    問:《意見》中提出要“建立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監測和評估體系”,在這方面有什麼考慮?

    答:建立全國科普工作監測評估體系是政府實現科普工作科學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履行科普法賦予科技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職責的有效途徑。今後一個時期將結合科學素質綱要的實施工作,以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和公民科學素質監測指標的研究制定為基礎,聯合科協組織、教育部門逐步建立一個基本覆蓋全國的科普監測工作網絡,對全國科普資源、基礎設施、基地建設、人才隊伍、重大活動、科普創作出版、政策環境、實施效果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系統性的監測和評價,準確地掌握國家科普資源概況和配置狀況,為政府科普管理工作提供基礎性數據;同時,及時了解地方、部門科普工作發展的動態、效果和問題,推進政府科普投入的績效評價工作,建立重大公共事件的科普應急機制,建立公眾參與科技問題決策的機制和渠道,為政府科普工作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文件鏈結:

    《關於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