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 “天上查、地上看、網上管”,現代高科技手段在土地管理領域的全方位應用,為準確、高效地開展新一輪土地調查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臻成熟,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和GPS全球定位系統等空間技術在土地管理中已經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土地信息獲取的效率和準確性,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等技術的進步,使土地信息的獲取、存儲、更新、傳輸和共享服務手段更趨完善。專家指出,利用現代科技保證土地調查數據的“高保真”已經不成問題,大規模開展現代土地調查的技術力量和裝備已經具備。
必要的技術手段是保證土地調查成果質量的先決條件。我國第一次土地詳查只採用了部分遙感和地面調查技術,以手工操作為主,成果以紙介質為主,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程度不高,給每年的變更調查帶來很多不便,許多地方的圖紙經過多年變更,負載量過大已無法再變。技術手段的落後,導致每年在變更調查上耗費了很大成本,但成果差強人意,難以保證圖、數、實地一致。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迫切要求摒棄傳統落後的調查手段,充分利用現今成熟的高科技手段,全面、準確地掌握全國城鄉每一塊土地的狀況,實現土地基礎數據的充分共享,為社會經濟發展決策提供服務。
《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明確提出,在全國範圍內利用遙感等先進技術,以正攝影像圖為基礎,逐地塊實地調查土地的地類和面積,逐地塊調查全國城鄉各類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調查全國基本農田的數量、分佈和保護狀況,建立互聯共享的土地調查數據庫及土地資源變化信息的快速更新機制。《總體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法,運用航天航空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衛星定位和數據庫及網絡通信等技術,採用內外業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形成集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輸、分析和應用服務為一體的土地調查技術流程,獲取全國每一塊土地的類型、面積、權屬和分佈信息,建立連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土地調查數據庫。開展地籍權屬調查和地籍測繪工作,並建立城鎮地籍信息系統。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將充分運用航空航天遙感技術、GPS技術和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等手段,變土地調查的事後管理為事前管理和事中跟蹤監測。專業人士指出,衛星遙感技術具有全天候、動態、重復探測、成像週期短等特點,能夠實時、準確地反映地面信息的變化,為大範圍獲取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和全面更新提供重要信息源。
不同於以往土地調查偏重於土地利用現狀的掌握,新一輪土地調查不僅要摸清土地家底,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科技手段建立全國每一塊土地的影像庫和覆蓋全國的土地利用數據庫,建立土地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從而實現國家及時掌控全國各地的土地利用動態變化趨勢的目標。在整個土地調查過程中,高科技手段的應用是全方位的。首先通過統一購置遙感影像,製作地方調查基礎底圖,保證基礎底圖的客觀性和統一性。其次利用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相結合的手段,對土地調查成果數據庫進行全面檢查核實,保證調查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第三將土地調查成果按照“國家-省-市-縣”四級管理模式,實現全國各級土地利用數據庫和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實現土地信息的快速上傳、快速分析和快速統計,在國土資源系統內部實現土地調查統計數據的數字化、網絡化、公開化,同時,利用各種科技手段,加強對各地土地利用狀況的跟蹤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