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務互動>> 建言議政
 
新華時評:破除“行政壁壘” 發展區域經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0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杭州11月20日電(記者 李亞彪、張和平)用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扶持本地企業、“打壓”外地企業的現象,今後在武漢城市圈內的9個城市將趨於消除。近日在杭州召開的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區域合作座談會上,湖北省發展改革委表示,省國稅局正對這些城市自行制定的排斥外地産品和服務、對本地産品和服務予以特殊保護的涉稅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和糾正,以防止和糾正各地衝擊市場公平競爭的行為,破除經濟發展中的“行政壁壘”,建設區域經濟聯合體。

    湖北的做法到底能有多大力度和效果,尚有待觀察,但方向無疑是正確的。經濟活動中的地區封鎖,從來就是保護落後、限制先進。它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降低經濟發展質量,削弱經濟活力,損害消費者權益,妨礙經濟結構調整,干擾改革發展大局。早在6年多前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中,就把打破經濟活動中的地區封鎖列為“十五”期間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的主要內容之一。黨的十七大又強調,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引導生産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

    然而,時至今日,仍有一些地方通過行政手段限制公平競爭。有的在轄區邊界層層設卡限制外地産品進入;有的在收取相關費用上內外有別,在産品技術要求、檢驗標準上內外不同;有的以歧視性資質要求、評審標準,排斥外地企業參與本地建設項目招投標活動。

    “行政壁壘”流行,同地方政府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不深、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高有關,也同一些地方領導幹部錯誤的政績觀密不可分。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地方認識到了“行政壁壘”之害,並著手拆除種種限制公平競爭的“行政壁壘”。面對豬肉等食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地方規定,對調運生豬的車輛,牌照無論是本地還是外地的,一律免收“過路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行政壁壘”由來已久,破除並非易事。有了好的開端的地方,應當堅定信心深化改革,把好事做好;尚未開始行動的地方,應當行動起來,自覺拆除“行政壁壘”,朝著建立健全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大市場邁進。

 
 
 相關鏈結
·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部長會議強調深化區域經濟合作
· 長三角新使命-從長三角看中國區域經濟歷史定位
· 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跨國專家小組預計年底成立
· 天津加快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建設 為區域經濟服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