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政策法規解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5日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保護礦山地質環境 促進礦區可持續發展
——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王守智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

    我國礦業的快速發展,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物質保障的同時,累積了大量的地質環境問題。針對這類問題,國土資源部制定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規定》的出臺,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作出了哪些規定,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為進一步了解《規定》的主要內容和精神,記者採訪了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王守智。

    迫切需要加強立法,制定專門規定,解決現實中日益嚴峻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記者:制定出臺《規定》是出於什麼考慮?

    王守智:我國因採礦活動造成採空塌陷、地下水疏幹、地質地貌景觀破壞等問題,已嚴重危害礦區人民正常的生産生活,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全國113108座礦山中,採空區面積約為134.9萬公頃,佔礦區面積的26%;採礦活動佔用或破壞的土地面積238.3萬公頃,佔礦區面積的47%;採礦引發的礦山次生地質災害累計12366起,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6.3億元,人員傷亡約4250人,面臨的地質環境形勢十分嚴峻。

    産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來自三方面。其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缺乏專門的立法,只是散見於一些相關法律法規的某些條款之中,缺乏獨立、統一和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或規章對其加以規範。分散的規定導致實踐中針對性和操作性不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無法可依。

    其二,礦業開發普遍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現象。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責任制度和專門的立法規範,礦業權人只重視開採資源,普遍缺乏保護礦山地質環境意識;礦産資源開發的設計方案中也沒有把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作為重要內容;管理機關也沒有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作為對礦業權人的重要要求,導致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壓力很大。

    其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專項資金不足。目前企業基本沒有專門用於保護與恢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的資金,開採礦産資源産生的環境成本也未列入企業生産成本,導致礦山地質環境被破壞後,企業沒有專項資金進行治理。

    《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範礦産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提出了“探索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補償制度”,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環保總局《關於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提出,“由企業在地方財政部門指定的銀行開設保證金賬戶,並按規定使用資金。”因此,迫切需要加強立法,制定專門規定,解決現實中日益嚴峻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

    記者:《規定》的適用範圍如何界定?

    王守智:這個範圍的界定,是制定過程中的一個難點。針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特殊性以及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産生原因的特定性,經過反復研究,我們確定其適用範圍是:因礦産資源勘查開採等活動造成礦區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滑坡,含水層破壞,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等的預防和治理恢復。同時考慮到實踐操作過程中,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可能會涉及“三廢”治理與土地復墾,為避免職能交叉問題,《規定》將“三廢”治理與土地復墾排除在適用範圍之外。從而明確規定開採礦産資源涉及土地復墾的,依照國家有關土地復墾的法律法規執行。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

    記者:《規定》對保護礦山地質環境的責、權、利作出了什麼規定?

    王守智:可以概括為26個字,即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收益。具體來説,做好預防,其主要手段就是編制規劃。由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工作,並據此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劃應當符合礦産資源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等相協調。

    為推動礦業權人增強保護地質環境的意識,採礦權申請人在申請辦理採礦許可證時,應當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採礦權人應當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繳存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發生礦區範圍、礦種或者開採方式變更的,採礦權人須按照變更後標準繳存治理恢復保證金。採礦權人應當嚴格執行經批准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方案。開採礦産資源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的,由採礦權人負責治理恢復,並在礦山關閉前,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義務,採礦權發生轉讓的,該義務同時轉讓。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後,對具有觀賞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礦業遺址,國家鼓勵開發為礦山公園。探礦權人在礦産資源勘查活動結束後未申請採礦權,應當採取相應的治理恢復措施,消除安全隱患。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採礦權人履行治理恢復義務情況的監督檢查,並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體系,定期上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的落實情況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情況進行現場檢查。

    應該説,責、權、利更加明確和統一,更加有利於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工作。(記者 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