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諧世界的兩大命題 ———寫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之際
國紀平
60年前的今天,總部設在紐約的聯合國正式成立,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聯合國的成立,是人類為和平與發展長期努力的結果。近年來,我國領導人在闡述對國際形勢和人類未來的看法時,多次闡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意義。9月15日,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主席發表了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中國的聲音再一次受到世界各國領導人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和重視。持久和平、共同繁榮是和諧世界的兩大命題,也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一面旗幟。
(一)
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戰爭與和平相伴相隨。徹底消除戰爭的威脅進而實現持久和平,是世界各國人民多少個世紀以來苦苦追尋卻又難以實現的夢想。
20世紀上半葉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將歐洲、西亞、非洲和遠東地區捲入戰爭的漩渦,3000多萬人在戰火中傷亡。西方列強簽署的所謂“和約”不過是一紙休戰協議,交戰各方的真實想法不過是伺機再戰。日本、德國、意大利法西斯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規模空前的浩劫。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17億人飽受戰亂摧殘,9000多萬軍民傷亡,許多國家的經濟社會遭到嚴重破壞。
殘酷的現實再一次將“是生存還是毀滅”這一古老的命題擺到世人面前。在滿目瘡痍的戰爭廢墟上,各國人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讓殺戮和毀滅不再成為循環往復的夢魘,如何為世界和平大廈奠定牢靠的基石。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是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不僅體現了世界各國人民“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的意願和“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的崇高精神,而且也是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共同維護地區和全球安全的有效集體措施。
維護世界和平是全人類的共同使命,也是一個在困惑和挫折中不斷前行的探索過程。上個世紀中葉那場涂炭生靈的熱戰一結束,世界隨之陷入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冷戰。雖説世界範圍內的大戰得以避免,但小規模的地區性衝突乃至局部戰爭時有發生。據統計,戰後幾十年來總共發生了百餘次大大小小的戰亂,1200萬人在戰火中喪生,大批無辜平民顛沛流離。
儘管如此,世界各國人民並未放棄對持久和平的執著追求。全世界範圍內的和平力量不斷發展壯大,聯合國作用也隨之逐步增強。20世紀後期,世界形勢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形成了有利於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總趨勢。冷戰陰霾消散後,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各國更加重視對話合作,更加重視談判解決爭端,通過聯合國預防和制止武裝衝突、維護世界和平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訴求。
持久和平是全人類的共同心願,也是需要世界各國戮力同心、不斷為之奮鬥的偉大事業。應當看到,雖然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享有和平與安寧,但局部戰爭和衝突時起時伏,地區熱點問題錯綜複雜,國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在一些地區還相當活躍,環境污染、毒品走私、跨國犯罪、嚴重傳染性疾病等跨國性問題日益突出,人類實現持久和平理想仍需不懈努力。
要實現持久和平,必須摒棄冷戰思維,牢固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武力不能締造和平,強權不能確保安全。只有增進互信,平等協商,廣泛合作,才能實現普遍而持久的安全。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是聯合國憲章的重要原則,也越來越成為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互相建立和發展關係的指導原則。
要實現持久和平,必須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當今世界不穩定、不確定和不可測因素在增加。非傳統威脅與傳統威脅相互交織,各類安全問題的跨國性、相關性、突發性日益增強。一國安全與地區和全球安全緊密相聯。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有效解決各國共同的安全問題。作為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聯合國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國際合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合理、必要的改革,增強聯合國應對新威脅新挑戰的能力符合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
要實現持久和平,必須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不僅有權自主地決定本國事務,而且有權平等地參與決定國際事務。在國際事務中,只有遵循平等協商、友好合作的民主精神,才能有效地擴大各國的共識,深化共同利益,應對共同挑戰,實現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
要實現持久和平,必須維護和尊重世界的多樣性。世界各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信仰和價值觀。信息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産方式,也使國與國和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各種文明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取長補短,加強溝通、對話與合作,才能在發展自身的同時,為人類的共同進步作出貢獻。
(二)
發展與和平密不可分。沒有和平,不可能有穩定的發展;沒有發展,難以確保持久的和平。
戰後60年來的和平為世界各國的發展繁榮提供了寶貴的機遇,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進步。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推進,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各類全球性和區域性合作生機勃勃,世界生産力在顯著提高,全球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長期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逐步走上經濟振興的道路,南南區域合作取得長足進步。亞洲、拉美和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僅提高了本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時還給發達國家提供了經貿合作機會,為世界經濟的增長注入了新的推動力。
同時應該看到,人類社會在創造出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産生了貧富愈加懸殊、南北差距拉大、生態環境惡化等突出問題。目前,世界的發展還很不平衡,許多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充分享受甚至完全沒有享受到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給人類帶來的益處。不少國家還為貧窮和饑餓所困擾,全世界仍有近1/5的人民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
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各國利益相互交織,各國發展和全球發展密不可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脫離世界經濟孤立發展。事實證明,沒有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發達國家的繁榮也難以持久。不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發展不平衡問題,難以避免國際社會的動蕩,難以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繁榮。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努力,趨利避害,推動世界經濟朝著均衡、穩定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這是各國共同發展的需要,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要求。
要實現共同繁榮,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使國際經濟體制和規則更加公平合理,充分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切,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
要實現共同繁榮,必須尊重發展模式的多樣性,推動發展經驗的交流。事實證明,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只有當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符合本國實際時,這個國家才會順利發展。在國際經濟關係中以強淩弱、亂加干涉的行為不但損人害己,而且違背當今世界潮流。
要實現共同繁榮,必須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千年發展目標進展評估框架,及時評估各國取得的進展,監督和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援助承諾的落實。發展中國家應該通過自身努力和相互合作增強競爭力。發達國家更應該積極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在消除貧困、資金援助、減免債務、轉讓技術等重點問題上採取切實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加快發展。
要實現共同繁榮,必須加強聯合國在推動國際發展合作中的作用,加強同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和區域機構的協調與合作,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和支持。
由於種種原因,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但是,要和平、促發展、謀合作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和平是發展的基本前提,發展是和平的堅實基礎,合作是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攜手開創未來、推動合作共贏,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和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
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上,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面對共同的機遇和挑戰,中國人民將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共同建立一個持久和平、普遍繁榮的和諧世界,共同開創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