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8日15時,財政部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胡靜林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介紹2007年財政工作亮點和2008年預算安排特點和工作重點,權威解讀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和預算草案報告。
[主持人]大家關注的問題是今年的財政預算報告和往年相比有哪些新的變化?
[胡靜林]每個人的家都是一個小的家庭,國家實際上是一個13億人口的大家庭,每個家庭要過好日子也都要記賬,要對自己的柴米油鹽、教育、醫療支出算一筆賬,要安排好。這時候就要有一個記錄和安排收支的賬薄,其實國家的日子也是一個道理。
因此,預算報告和草案就是記錄國家的錢是怎麼來的、怎麼用的、下一年的收入和支出是怎麼安排的這麼一個賬薄,通俗地講就是國家的一個賬薄,只不過國家的這個賬本更複雜,我們的收入有稅收,我們的稅種又有20多種,還有非稅收入。我們的支出更加複雜,支出的科目更多,有國防、教育、衛生、農業,還有一個中央和地方的收支關係,地方四級政府之間也有收支關係,這就顯得更複雜,也就不太那麼容易讀懂了。
國家的賬薄,也就是預算報告和草案,經過人大審議通過後就具有法律效力,有強制性,必須嚴格執行。
為了更好地使我們的報告能被大家所讀懂,也便於審議,今年我們在報告的形式和內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一些努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既照顧全面,又突出重點。報告和草案中既有對財政收支情況的整體説明,首先讓代表、老百姓知道國家的錢是從哪來的,要用到什麼地方去,同時,也把代表和委員以及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重點問題,也是政府工作的重點,比如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保等民生方面的支出情況作為重點進行介紹。
二是文字與數字、圖表有機結合。預算報告實際上就是報賬,報賬就必須要有數字,數字裏面實際上是包含著政策的,是在體現政策,因此文字和數字要結合好。今年為了更好地讓代表們讀懂這份報告,我們特別增加了很多的附圖、附表,以便更直觀、更形象地把政策解説好,文字、數字、圖、表這幾者相輔相成、相互對照、相互佐證、便於理解。
三是儘量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專業問題。預算報告相對來説比較專業,財經術語多,容易專業化、術語化,為便於人大代表審議,也為了讓老百姓看懂,我們在起草報告的時候儘量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專業的問題。比如“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從這個字面上一般老百姓很難理解這裡面到底是做哪些事,所以我們在報告中把這個改革的內容説出來了,就是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簡單的説,主要就是大家所知道的“兩免一補”,這樣説出來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此外,我們對一些不可避免需要使用的專業術語也專門增加了名詞解釋,這些名詞解釋我們也會儘量通俗化。
這次的報告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第一次把代表、委員以及社會各界關注的“三農”支出單獨作了反映。“三農”支出並不是單獨的政府支出科目,而是分散在各個科目當中,而社會上對“三農”問題又很關注,大家就希望能清楚地知道用在“三農”方面的支出總量是多少。為了便於審議我們沒有拘泥于現有的科目設置,把包含在比如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教育、社保等所有用在“三農”方面的資金都專門進行了統計,集中反映了“三農”的支出。
我也參加了幾個代表團的解説工作,從我接觸到的情況來看,代表對今年預算報告的變化還是比較滿意的,認為我們今年的報告和以往相比有一些進步,能夠更容易看懂。我覺得這是一個方向,以後還會繼續朝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點擊進入訪談頁面>>>>>>>